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总结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开普勒用20年的时间研究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总结出了开普行星运动定律
C.第2s末到第4s初的时间间隔是1s
D.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的改变,叫做弹性形变

分析 本题是物理学史问题,根据涉及到的科学家的物理学成就和物理基本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 解:A、是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总结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牛顿,故A错误.
B、开普勒用20年的时间研究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总结出了开普行星运动定律,故B正确.
C、第4s初即第3s末,所以第2s末到第4s初的时间间隔是1s,故C正确.
D、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的改变,叫做形变,在撤销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才叫弹性形变.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物理学史也考试内容之一,要记忆著名科学家的物理学成就,不能张冠李戴.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测量两只电流表G1(10mA  内阻100Ω左右)、G2(5mA 内阻150Ω左右)的内阻,给出下列器材:
定值电阻:①R1=100Ω     ②R2=10Ω
滑动变阻器③R3(0-200Ω) ④R4(0-10Ω)
干电池1.5V 内阻未知
单刀单掷开关
单刀双掷开关
导线若干
(1)选择定值电阻①  滑动变阻器③      (写出代号).
(2)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设计图.
(3)将下列实物仪器用导线按要求连接起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如图所示为一种加速度仪的示意图.质量为 m 的振子两端连有劲度系数均为 k 的轻弹簧,电源的电动势为 E,不计内阻,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为 R,有效长度为 L,系统静止时,滑动触头位于滑动变阻器正中,这时电压表指针恰好在刻度盘正中.
(1)系统的加速度a(以向右为正)和电压表读数U的函数关系式a=$\frac{kL}{mE}$(E-2U).
(2)若电压表指针指在满刻度的$\frac{3}{4}$位置,此时系统的加速度大小为$\frac{kL}{2mE}$和方向向左(填“左”或“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7.如图所示,平行金属板M、N的板长和板间距离都是l,N极板接地.电子束从静止开始,经电压U0加速后,沿M、N的中线连续不断地从左端射入两板间.电子电量为e,质量为m.不考虑重力和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求:
(1)若M、N间不加电压,电子从右端射出时的速度v;
(2)若M、N间的电压也是U0,电子从右端射出时的动能Ek
(3)若在M、N间加频率较低的正弦交变电压,使每个电子通过极板间的时间远小于交变电压的周期,可以认为这段时间内两板间电压是恒定的.已知在交变电压的每个周期内,射入的电子束中恰好有三分之一打在M板上.那么该交变电压的有效值U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水平面上质量为m=10kg的物体受到的水平拉力F随位移s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物体匀速运动一段时间后,拉力逐渐减小,当s=7.5m时拉力减为零,物体也恰好停下.取g=10m/s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0
B.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约为-40J
C.物体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2 m/s
D.物体运动的时间为0.4 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所示,一倾斜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倾角θ=37°,以v=10m/s的速率逆时针方向匀速运行,M、N为传送带的两个端点,MN两点间的距离L=5m,N端有一离传送带很近的弹性挡板P,在传送带上的M处由静止释放质量为1kg的木块(可视为质点),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木块由静止释放后沿传送带向下运动,并与挡板P发生碰撞.已知碰撞时间极短,木块与挡板P碰撞后速度大小为碰撞前的一半,sin37°=0.6,g取10m/s2.传送带与轮子间无相对滑动,不计轮轴处的摩擦.求:
(1)木块被释放后经多长时间与挡板P第二次碰撞?
(2)木块运动的总时间和总路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两个实验小组做了如下两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图所1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
A.a的原长比b的长
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
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Ⅱ.另一个实验小组利用图2甲实验装置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
A.在测量同一组数据F1、F2和合力F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不能变化
B.弹簧测力计拉细线时,拉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下
C.F1、F2和合力F的大小都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D.为减小测量误差,F1、F2方向间夹角应为90°
(2)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如图2乙所示,由图可知拉力的大小为4.00N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C
A.理想实验法B.控制变量法C.等效替代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8.场源电荷Q=2×10-4 C,是正点电荷.检验电荷q=-2×10-5 C,是负点电荷,它们相距r=2m,且都在真空中,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如图所示.求:
(1)q受的静电力.
(2)若没有检验电荷q,求B点的场强E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2s末的速度为4m/s
B.物体在2s内的位移为8m
C.物体4s末的速度一定比3s末的速度大2m/s
D.物体在2s内的平均速度为4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