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8.场源电荷Q=2×10-4 C,是正点电荷.检验电荷q=-2×10-5 C,是负点电荷,它们相距r=2m,且都在真空中,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如图所示.求:
(1)q受的静电力.
(2)若没有检验电荷q,求B点的场强EB

分析 (1)根据库仑定律求出q所受的静电力.
(2)由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求出B点的场强EB

解答 解:(1)根据库仑定律得,q所受的静电力为:
  F=k$\frac{Qq}{{r}^{2}}$=9×109×$\frac{2×1{0}^{-4}×2×1{0}^{-5}}{{2}^{2}}$N=9N
(2)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知,B点的场强为:
EB=$\frac{F}{q}$=$\frac{9}{2×1{0}^{-5}}$N/C=4.5×105 N/C
若没有检验电荷q,B点的电场强度不变.
答:(1)q受的静电力是9N.
(2)若没有检验电荷q,B点的场强EB是4.5×105N/C.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式,知道场强的大小由电场本身性质决定,与放入电场中的检验电荷无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某学习小组在研究电磁感应实验中做了很多的探究.模型简化如下:如图,匀强磁场竖直向上穿过水平放置的金属框架,框架宽为L,右端接有电阻R,磁感应强度为B,一根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棒以v0的初速度沿框架向左运动,棒与框架的动摩擦因数为μ,测得棒运动的距离为S,则金属棒在速度为v0时两端的电压U=$\frac{R}{R+r}BL{v_0}$;整个过程中,流过电阻R的电量q=$\frac{BLS}{R+r}$,电阻R上的焦耳热Q$\frac{R}{R+r}({\frac{1}{2}mv_0^2-μmg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总结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开普勒用20年的时间研究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总结出了开普行星运动定律
C.第2s末到第4s初的时间间隔是1s
D.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的改变,叫做弹性形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6.质量m=4.0×105kg的列车从高速铁路的某车站由静止出发,经过t=300s达到最高速度v=90m/s.设此加速过程为匀加速直线运动,求此过程中
(1)列车的加速度大小;
(2)列车受到的合力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图为“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测得遮光片的宽度为b;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d;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1和△t2,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overline{a}$;

回答下列为题:
(1)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b、△t1,和△t2,表示为a=$\frac{{b}^{2}}{2d}(\frac{1}{△{t}_{2}^{2}}-\frac{1}{△{t}_{1}^{2}})$
(2)(多选题)为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的方法是BC
A.增大遮光片宽度bB.减小遮光片宽度b
C.增大两光电门间距dD.减小两光电门间距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3.如图,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竖直放置.玻璃管的下部封有长ll=25.0cm的空气柱,中间有一段长为l2=25.0cm的水银柱,上部空气柱的长度l3=40.0cm.已知大气压强为P0=75.0cmHg.现将一活塞(图中未画出)从玻璃管开口处缓缓往下推,使管下部空气柱长度变为l'1=20.0cm.假设活塞下推过程中没有漏气,求活塞下推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有一理想变压器,副线圈所接电路如图所示,灯L1、L2为规格相同的两只小灯泡.当S断开时,灯L1正常发光.S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增大B.灯L1、L2都能正常发光
C.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减小D.原、副线圈的电流比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甲、乙两同学均设计了测动摩擦因数的实验.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甲同学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一质量为M的长直木板,B为木板上放置的质量为m的物块,C为物块右端连接的一轻质弹簧测力计.实验时用力将A从B的下方抽出,通过C的读数F1即可测出动摩擦因数.则该设计能测出A与B(填“A与B”或“A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其表达式为μ=$\frac{{F}_{1}}{mg}$.
(2)乙同学的设计如图乙所示.他在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上固定有A、B两个光电门,与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带有遮光片的物块在其间的运动时间,与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相连的轻质测力计能显示挂钩处所受的拉力.实验时,多次改变砂桶中砂的质量,每次都让物块从靠近光电门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读出多组测力计示数F及对应的物块在两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t.在坐标系中作出F-$\frac{1}{{t}^{2}}$的图线如图(丙)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与纵轴的截距为b.因乙同学不能测出小车质量,故该同学还应该测出的物理量为光电门A、B之间的距离x.根据该测量物理量及图线信息可知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表达式为μ′=$\frac{2xb}{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10V和0.1A,电流表的内阻为0.2Ω,则Rx的测量值100Ω;真实值99.8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