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的实验中,下列做法必要的或正确的是(  )
A、摆线尽可能选择细些的,并且尽可能长一些;摆球要尽量选择质量大些的,体积小些的B、摆长为摆线长与摆球半径之和,摆长测量只需要用到刻度尺C、测量摆球周期时,计时起点应选择摆球到达最大位移处时开始计时D、摆动中摆球振幅不宜过大,否则摆的振动不再是简谐运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做“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获得如下数据
摆长L/m0.40.50.60.81.2
周期T2/s21.62.22.43.24.8
(1)利用上述数据,作出L-T2图象.
(2)利用图象求出重力加速度g=
 
m/s2
(3)取T2=4.0s2时,求此时摆长L′=
 
m.(计算时取π2=9.8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家里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但没有合适的摆球,他找到了一块大小为3cm左右,外形规则的大理石块代替小球.他设计的实验步骤是:
A、将石块用细尼龙线系好,结点为M,将尼龙线的上端固定于O点
B、用刻度尺测量OM间尼龙线的长度L作为摆长
C、将石块拉开一个大约a=30°的角度,然后由静止释放
D、从摆球摆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测出3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由T=
t30
得出周期
E、改变OM间尼龙线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记下相应的L和T
F、求出多次实验中测得的L和T的平均值,作为计算时使用的数据,带入公式测出重力加速度g
(1)你认为该同学以上实验步骤中有错误的有几项(写出三项即可),应该如何操作?
 
 
 

(2)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用摆长L和周期T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是g=
 

(3)该同学用OM的长作为摆长,这样做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通过测量单摆摆长L,利用秒表记录该单摆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并求出周期T,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2π
L
g
计算出重力加速度g.
①如果该同学用秒表记录的时间如图所示,则秒表的示数为
 
s;
②如果该同学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开始计时时,秒表按下稍晚
C.实验中将51次全振动误记为50次
D.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③如果某同学在实验时,用的摆球质量分布不均匀,无法确定其重心位置.他第一次量得悬线长为L1(不计摆球半径),测得周期为T1:第二次量得悬线长为L2,测得周期为T2
根据上述数据,可求得g值为
 

A.
4π2
L1L2
T1T2
    B.
4π2(L1-L2)
T
2
1
-
T
2
2
      C.
4π2(L1+L2)
T
2
1
+
T
2
2
    D.
4π2(
T
2
1
-
T
2
2
)
L1-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①实验时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示数如图甲所示,该摆球的直径d=
 
mm.
②悬点到小球底部的长度l0,示数如图乙所示,l0=
 
cm

(2)实验时用拉力传感器测得摆线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然后使单摆保持静止,得到如图丁所示的F-t图象.那么:
①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用题目中的物理量d、l0、t0表示).
②设摆球在最低点时Ep=0,已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单摆的周期用T表示,那么测得此单摆摆动时的机械能E的表达式是
 

A.
(F1-F3)gT2
2π2
B.
(F1-F3)gT2
8π2
C.
(F3-F2)gT2
6π2
D.
(F3-F2)gT2
4π2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的值总是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A.单摆的悬点未固定紧,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增长了
B.以摆线长作为摆长来计算
C.以摆线长与摆球的直径之和作为摆长来计算
D.把n次摆动的时间误记为(n+1)次摆动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探究单摆摆长与周期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A.取一根符合实验要求的摆线,下端系一金属小球,上端固定在O点;
B.在小球静止悬挂时测量出O点到小球球心的距离l;
C.拉动小球使细线偏离竖直方向一个不大的角度(约为5°),然后由静止释放小球;
D.用秒表记录小球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
(1)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其表达式为g=
 

(2)若测得的重力加速度数值大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实际值,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序号)
A、测量摆长时,把摆线的长度当成了摆长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固定于O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越摆越长
C、测量周期时,误将摆球(n-1)次全振动的时间t记为了n次全振动的时间,并由计算式T=
tn
求得周期
D、摆球的质量过大
(3)在与其他同学交流实验方案并纠正了错误后,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他决定用图象法处理数据,并通过改变摆长,测得了多组摆长l和对应的周期T,并用这些数据作出T2-l图象如图所示.若图线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准备好相关实验器材后,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后释放,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当单摆再次回到释放位置时停止计时,将记录的这段时间作为单摆的周期.以上操作中有不妥之处,请对其中两处加以改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a、b为x轴上的两质点,平衡位置分别为x=0,x=xb(xb>0).a点的振动规律如图所示,已知波速为v=10m/s,在t=0.1s时,b点的位移为0.05m,则下列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  )
A、波沿x轴正向传播,xb=0.5mB、波沿x轴正向传播,xb=1.5mC、波沿x轴负向传播,xb=2.5mD、波沿x轴负向传播,xb=3.5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绳的一端与固有频率为25Hz的振动簧片相连,簧片自由振动.如图为某一时刻绳形成的波形图,已知P、Q两点相距15cm,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的振动周期为25sB、此时Q点的振动方向向下C、再经过0.06s,质点P移到Q点的位置D、若改用10Hz的振动簧片,波的传播速度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