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如图1所示,甲、乙两游标卡尺的读数分别为
0.28
0.28
cm,
3.350
3.350
cm.

(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用两只弹簧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一定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静止.
①此时必须记录的是(用表示序号的字母代替)
DGH
DGH

A.橡皮条的原长   B.橡皮条的伸长长度   C.橡皮条固定端位置  D.O点的位置
E.橡皮条伸长的方向  F.两条细绳间的夹角  G.两条细绳的方向  H.两只弹簧秤读数
②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2.图中
F
F
是力F1与F2合力的实验值.通过把F和
F′
F′
进行比较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3)①打点计时器是使用
交流
交流
电源的计时仪器,当电源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
0.02
0.02
s打一次点.
②如图3所示的部分纸带记录了“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小车匀加速运动的情况,已知按打点先后记录的各计数点A、B、C、D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同,AB=13.0cm,BC=19.0cm,CD=25.0cm,打B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大小为0.8m/s,则A与B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
0.2
0.2
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1.5
1.5
m/s2,方向向
(填左或右).
分析:游标卡尺读数的方法,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
做力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时要知道力的大小和方向,由此可知实验中应该记录什么;明确“实验值”和“实际值”的区别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推论公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1)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0.2cm=2mm,游标尺上第8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所以游标读数为8×0.1mm=0.8mm,所以最终读数为:2mm+0.8mm=2.8mm=0.28cm.
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3.3cm=33mm,游标尺上第10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所以游标读数为10×
1
20
mm=0.50mm,所以最终读数为:33mm+0.50mm=33.50mm=3.350cm.
(2)①表示某个力时,标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标明力的三要素,同时只有明确了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才能做出平行四边形求出其合力大小,故该实验需要记录的是O点位置,细绳方向、弹簧秤的示数,故ABCEF错误,DGH正确.
故选DGH.
②F1与F2合力的实验值是指通过实验得到值,即用一个弹簧拉绳套时测得的力的大小和方向,而理论值(实际值)是指通过平行四边形得出的值,故F是力F1与F2合力的实验值.
(3)vB=
AB+BC
2T
=0.8m/s
代入数据得:T=0.2s
a=
BC-AB
T2
=1.5m/s2
方向向左.
故答案为:(1)0.28;3.350;
(2)①DGH②F;F′
(3)0.2;1.5;左
点评:本题比较全面的考察了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中的基础知识,对于这些基础知识和要求即要通过实验进行切身体会,同时也要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如图1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两条纸带,由纸带可知
BD
BD

A.在打下计数点“0”至“5”的过程中,纸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在打下计数点“0”至“5”的过程中,纸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小
C.纸带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D.纸带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
(2)有一种新式游标卡尺,游标尺的刻度与传统的旧式游标尺明显不同,旧式游标尺的刻度有10分度、20分度、50分度三种规格,新式游标卡尺也有相应的三种,但刻度却是:19mm等分成10份、39mm等分成20份、99mm等分成50份.
①以“39mm等分成20份”的新式游标卡尺为例,它的精度是
0.05mm
0.05mm
mm.
②用新式游标卡尺测量某一物体的厚度,测量时游标的示数如图2所示,其读数是
31.25mm
31.25mm
mm.
(3)某同学利用透明直尺和光电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简易示意图3,当有不透光物体从光电门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所用的西瓯XDS-007光电门传感器可测的最短时间为0.01ms.将挡光效果好、宽度为d=3.8×10-3m的黑色胶带贴在透明直尺上,从一定高度由静止释放,并使其竖直通过光电门.某同学测得各段黑色磁带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i与图中所示的高度差△hi,并将部分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如下表所示.(取g=9.8m/s2,注:表格中M为直尺质量)

(1)从表格中数据可知,直尺上磁带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是利用vi=
d
ti
求出的,请将表格中数据填写完整.
(2)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机械能守恒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机械能守恒

△ti
(10-3s)
vi=
d
ti

(m?s-1
△Eki=
1
2
Mvi2-
1
2
Mv12
△hi
(m)
Mg△hi
1 1.21 3.13
2 1.15 3.31 0.58M 0.06 0.58M
3 1.00 3.78 2.24M 0.23 2.25M
4 0.95 4.00 3.10M 0.32 3.14M
5 0.90 0.41
(3)根据该实验请你判断下列△Ek-△h图象中正确的是
C
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如图甲所示,在测定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d=
0.730
0.730
mm.如图乙所示,用多用电表的“×10”欧姆挡,调零后粗测金属丝阻值R=
200
200
Ω.若实验中测出金属丝的长度为L,则该金属丝电阻率的表达式ρ=
πd
2
 
R
4L
πd
2
 
R
4L
(用物理量符号表示).

(2)小明想更准确地测量这段金属丝的电阻阻值Rx,为此他找来以下器材:
A.电源E:电动势约为2.0V,内阻可忽略不计;
B.电流表A1:量程为0~10mA,内电阻r=20Ω;
C.电流表A2:量程为0~15mA,内电阻约为10Ω;
D.定值电阻R0=200Ω;
E.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50Ω:
F.单刀单掷开关S,导线若干.
①为了测量电阻Rx,请设计实验电路原理图,画在虚线框内.要求a:测量结果尽量准确;b:在实验过程中电表的示数从零开始变化.
②若某次测量中电流表A1的示数为I1,电流表A2的示数为I2,则Rx的表达式为:Rx=
I
 
1
(R
 
0
+r)
I
 
2
-I
 
1
I
 
1
(R
 
0
+r)
I
 
2
-I
 
1
(用I1、I2、R0、r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7?崇文区二模)(1)如图1所示是某物体做平抛运动实验后在白纸上描出的轨迹和所测数据,图中0点为物体的抛出点.根据图中数据,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
1.61
1.61
m/s.(g取10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如图2所示是一种多用表的表盘,在两次测量中表盘指针位置分别如a和b 所示.若多用表的选择开关处在电阻×10档位,则指针a位置的读数是
500
500
Ω;若多用表的选择开关处在直流电压2.5档位,则指针b位置的读数是
2.00
2.00
V.
(3)用替代法测一个未知电阻Rx(约500Ω)的阻值,可以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中R为电阻箱,S2为单刀双掷开关,R0为滑动变阻器,其最大阻值为20Ω.
①为了电路安全,测量前应将滑片P调至
b
b
(填“a”或“b”);
②按图甲给出的电路,在图乙中连接实物电路图;
③现有两种规格的电阻箱R,其最大值分别为:9999Ω和999.9Ω,在此实验中,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择最大阻值为
999.9
999.9
Ω的电阻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如图1所示,甲图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10.501(10.500-10.502)
10.501(10.500-10.502)
mm,乙图中游标卡尺的读数为
10.155
10.155
cm.
(2)在“验证力的平行网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先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的另一端到某一点并记下该点的位置;再将橡皮条的另一端系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①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D.在用两个弹簧秤要时拉细绳时要注意使两个弹簧秤的读数相等
E.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必须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用一个弹簧秤拉时记F的位置.
其中正确的是
CE
CE
.(填入相应的字母)
②如图2所示是李明和张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F’是用另一只弹簧秤拉时的图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