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09?松江区二模)如图所示,在距地面高为H=45m处,有一小球A以初速度v0=10m/s水平抛出,与此同时,在A的正下方有一物块B也以相同的初速度同方向滑出,B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A、B均可视为质点,空气阻力不计.求A球落地时,A、B相距多远?某同学的解答如下:
解:∵A只受重力,做平抛运动:H=
1
2
gt2

t=
2H
g
=
2×45
10
=3(s)

A的水平距离sA=v0t=10×3=30(m)
B在水平方向受摩擦力,则有:μmg=ma
∴a=μg=4m/s2
B做初速度为v0=10m/s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故在A下落过程中B的位移为:sB=v0t+
1
2
at2=10×3+
1
2
×(-4)×32=12m

∴A、B间的距离sAB=sA-sB=30-12=18m
你同意上述解法吗?若同意,说明理由;若不同意,求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分析:A做平抛运动,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A运动的时间内,该同学未考虑B早已停止运动,正确解法应先求出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零所需的时间,因为停止后不再运动.
解答:解:(1)答案有错,因为B在A未落地前已停止运动.                                
(2)B停止运动的时间tB=
vt-v0
a
=
0-10
-4
s=2.5s<tA

B的位移为:sB=
v0+vt
2
tB=
10+0
2
×2.5m=12.5m

∴A、B间的距离sAB=sA-sB=30-12.5=17.5m
答:解法错误,A、B间的距离为17.5m.
点评:本题属于运动学中的“刹车”问题,是道易错题,应先判断B滑行到停止的时间,因为B速度为零后不再运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9?松江区二模)小灯泡通电后其电流 I 随所加电压 U 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P 为图线上一点,PN 为图线的切线,PQ 为 U 轴的垂线,PM 为 I 轴的垂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9?松江区二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以下方法来测量物体的带电量.如图所示的小球是一个外表面镀有金属膜的空心塑料球,用绝缘丝线悬挂于O点,O点固定一个可测量丝线偏离竖直方向角度α的量角器,M、N是两块相同的、正对着竖直平行放置的金属板(加上电压后其内部电场可看作匀强电场).另外还要用到的器材有天平、刻度尺、电压表、直流电流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及导线若干.该小组的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帮助该小组完成:
(1)用天平测出小球的质量m,按如图所示进行器材的安装,并用刻度尺测出M、N板之间的距离d,使小球带上一定的电量.
(2)连接电路(请在图中的虚线框中画出实验所用的电路图,电源、开关已经画出).
(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多组相应的电压表的示数和丝线的偏转角度θ.
(4)以电压U为纵坐标,以
tanθ
tanθ
为横坐标作出过原点的直线,求出直线的斜率k.
(5)小球的带电量q=
mgd
k
mgd
k
.(用m、d、k等物理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9?松江区二模)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图示A状态开始,经历了B、C,最后到D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9?松江区二模)运动员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上跳伞,伞打开前可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开伞后减速下降,最后匀速下落.在整个过程中,下列图象可能符合事实的是(其中h表示下落高度、t表示下落的时间、F表示人受到的合外力、E表示人的机械能、EP表示人的重力势能、V表示人下落的速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9?松江区二模)某地区地震波中的横波和纵波传播速率分别约为4km/s和9km/s,一种简易地震仪由竖直弹簧振子P和水平弹簧振子H组成.在一次地震中,震源在地震仪下方,观察到两振子相差5s开始振动,则弹簧振子
P
P
(P、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
36
36
K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