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475  1483  1489  1493  1499  1501  1505  1511  1513  1519  1525  1529  1531  1535  1541  1543  1549  1553  1555  1559  1561  1565  1567  1569  1570  1571  1573  1574  1575  1577  1579  1583  1585  1589  1591  1595  1601  1603  1609  1613  1615  1619  1625  1631  1633  1639  1643  1645  1651  1655  1661  1669  3002 

本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均只有1个正确答案)

1.等体积的两份10%的氯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       (    )

A. 5%  B. 10%  C. 20%  D.  25%

2.在FeO、Fe2O3、Fe3O43种化合物中,与等质量铁元素相结合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

A. 6:9:8     B. 12:8:9   C. 2:3:6   D. 1:3:4

3.50g质量分数为30%的A溶液与150g质量分数30%的A溶液相混合,取混合后的溶液100g,此100g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 30%   B. 25%   C. 20%    D.15%

4.200g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中若含有的铁元素的质量为112g,则此铁矿石中Fe2O3的质量分数是                                                             (    )

A. 56%   B. 80%   C. 70%   D. 60%

5.金属M与盐酸反应得化合物MCl2和氢气。已知4.8g该金属与足量盐酸反应,制得0.4g氢气,则M得相对原子质量为                                              (    )

A. 4    B.24    C. 56    D. 65

6.在一个密闭容器里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得质量如下

 

反应前质量/g

4

2

64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4

0

18

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得化学反应类型为                                   (    )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7.由MgO和另一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共4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另一氧化物为                                                                  (    )

A. CaO   B. Fe2O3    C. Al2O3   D. CuO

8.有一混有下列某种氮肥的氯化铵样品,测得氮的质量分数为30%,则混有的氮肥是

A. (NH4)2SO4   B. NH4NO3    C.CO(NH2)2   D. NH4HCO3                             (     )

9.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质量为120g,将其高温锻烧至碳酸钙完全分解,称得剩余固体得质量为84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

A. 70%    B. 20%   C. 40%   D. 50%

10.向某硫酸溶液中加入BaCl2到不再反应为止,产生沉淀的质量和原硫酸溶液的质量相等,则原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  24%    B. 30%   C. 36%    D.  42%

二.填充题

11.某金属样品4g,投入98g10%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样品杂质不与酸反应),生成硫酸盐12g,则该样品中金属的质量分数为           

12.已知(NH4)2SO4和(NH4)2HPO4的混合物中氮的质量分数21.2%,则混合物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13.有一混合气体,经测定只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现将3.0g该混合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测得生成6.6g CO23.6g H2O。则原混合气体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4.将等质量的Zn和Fe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比为                ,若要使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则在稀硫酸足量的情况下,参加反应的Zn和Fe的质量比为         

三.计算题

15.向49g20%的硫酸溶液中加入2.6g不纯镁粉(杂质不与硫酸反应),充分搅拌恰好完全反应。求:

(1)不纯镁粉中镁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得质量分数。

16.为了测定某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利用该合金与稀硫酸反应,进行了三次实验,所得相关得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中的误差忽略不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所取合金的质量/g

25

25

50

所用稀硫酸的质量/g

120

160

100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4

0.4

0.4

 

(1)试计算该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2)从上表数据分析,当所取合金与所用稀硫酸的质量比为       时,表明合金中的锌与稀硫酸中的硫酸完全反应。                

1.A   2.A   3.A   4.B   5.B   6.A  7.C   8.C  9.D   10.D   11. 60%   12. 48.6%  13.  9:2:4   14. 56 :65    65: 56   15. (1)92.3%  (2)23.4%  16.(1)52%

(2)1:4

 

试题详情

第四节  常见的碱

【考点说明】

1、知道烧碱、消石灰、氨水的物理性质;了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化学性

质及用途;认识强碱的腐蚀性。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和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知道酸碱性

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会用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

3、学会用探究的方法认识碱的性质。

【知识整理】

1、小结学习过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氨水的知识,并作交流。

名称

化学式、俗称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重要用途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氨水

 

 

 

 

2、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组成和性质,对下表内容进行研究和讨论

碱溶液的组成特点

 

 

 

碱溶液的共同性质

 

 

碱有共性的原因

 

【经典例题】

实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H2O、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你的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在溶液中存在H2O、Na+、OH-等粒子,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呢?围绕问题进行探究。

答案:

你的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是H2O的作用吗?

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溶液不变红色

说明不是水分子的作用

2、是Na+的作用吗?

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溶液不变红色

说明不是钠离子的作用

3、是OH-的作用吗?

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溶液变红色

说明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氢氧根离子的作用

【自主检测】

试题详情

第六节  有机物

【考点说明】

1、能从组成上区分无机物和有机物,并列举事例加以说明;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能用实验方法从组成上辨别有机物

2、知道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是有机物;认识葡萄糖、淀粉和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所需热量的主要来源。

3、知道自然界中葡萄糖、油脂的来源,葡萄糖和淀粉的转化关系;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检验淀粉和葡萄糖;知道油脂的元素组成,了解油和脂肪在常温下状态的差异。

4、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关系,知道蛋白质是分子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通过简单实验了解蛋白质的一些性质特征,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5、知道几种人们熟知的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作用。

【知识整理】

1、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以及有机物和含碳化合物的关系

 

 

 

 

2、交流与讨论

①列举出几种食品中的有机物。

②葡萄糖、淀粉或纤维素的转化关系,如何鉴别葡萄糖和淀粉。

③油脂有哪些元素组成,油和脂肪常温下在状态上有何差异。

④蛋白质和氨基酸有何关系,蛋白质与人体健康有何关系。

⑤列举出几种维生素,交流讨论他们的作用与存在。

【经典例题】

1、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人体内的血红蛋白、各种酶

都是蛋白质。蛋清、鲜乳汁也含有蛋白质。一些可溶性的重金属盐(如含Cu2+、Ba2+

Ag+等的可溶性盐)与蛋白质作用,会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丧失其生理功能,危急生

命。因此,可溶性的重金属盐为有毒物质,试根据上述所给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CuSO4、AgNO3、Ba(NO3) 2、AgCl 四种物质中,无毒的物质是            

(2)在医疗上用X射线检查肠胃病时,让病人服用           的悬浊液(俗称钡餐),

而不服用碳酸钡,其原因是人体胃液中含有一定量的        ,与碳酸钡反应后,产生了

使人中毒的         离子。

(3)若因误服BaCl2而中毒。下列方案中,可作为较佳解毒措施的是      。

A.多饮糖水 B.饮用Na2SO4溶液C.饮用食盐水D.多饮用鲜牛奶

〖分析〗本题涉及的化学知识主要是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遇可溶性的重金属盐会发生凝固变性。

(1)       CuSO4、AgNO3、Ba(NO3) 2、AgCl中AgCl不溶于水,也不溶于胃酸,所以无毒。

(2)       钡餐是硫酸钡,而碳酸钡虽然不溶于水,却能溶于胃酸产生有毒的钡离子。

(3) Na2SO4是无毒盐,可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的硫酸钡而解毒,

牛奶是富含蛋白质的营养物质,饮用后能与重金属盐作用而解毒

答案:(1)AgCl  (2)BaSO4   盐酸   Ba2+    (3)B、D

【自主检测】

试题详情

第五节  盐

【考点说明】

1、了解盐的组成特点,能判断怎样的物质属于盐。

1、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3、了解酸碱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和热量的变化,

【知识整理】

小结学过的盐的知识,并作交流

1、按要求写出下列盐的化学式(各写3个)

①铵盐                             ;②碳酸盐                          

③硫酸盐                         ;④盐酸盐                          ;⑤硝酸盐                         

2、按要求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①盐和酸反应                                    

②盐和碱反应                                    

③盐和金属反应                                  

【经典例题】

下图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常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生成产物中的水已略

去)。其中A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B是一种常见的气体,

H是一种含钠的化合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F、D的化学式 :A________ ;F___________ ;H_____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E + H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E + 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B +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分析〗H是一种含钠的化合物,又是由D与盐酸反应得到,所以H是NaCl;E和盐酸反应得到NaCl和气体B,可初步判断出E可能是碳酸钠,B可能是CO2,从而推理出D是NaOH,又已知A是一种建筑材料,分解出CO2,可推出A可能是CaCO3,C是CaO、

G是Ca(OH)2,进而推出F是H2O

(1)A、CaCO3   F、H2O   H、 NaCl  (2)① Na2CO3+2HCl2NaCl+H2O+CO2

②Na2CO3+Ca(OH)2CaCO3↓+2NaOH ③CO2+ 2NaOHNa2CO3+ H2O

 

 

 

【自主检测】

试题详情

第二节 氧化物

【考点说明】

1、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2、认识水的组成,利用水的分解、水的合成两种变化分析水的组成,知道纯水与

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

3、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了解二氧

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4、知道一氧化碳主要性质及一氧化碳的毒性。了解一氧化碳和铁的氧化物的反应。

5、知道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

6、知道氧化铁是铁锈的主要成分,以及除铁锈的方法和发生的反应。

7、知道二氧化硫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8、记住常见一些氧化物的颜色,如:氧化铜、氧化铁、四氧化三铁等。

【知识整理】

1、请按照下表要求填写,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氧化物

主要物理性质

主要化学性质(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主要用途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2、写出下列物质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盐酸  ②稀硫酸  ③一氧化碳

3、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石灰石          生石灰         熟石灰         碳酸钙

【经典例题】

1、“旺旺雪饼”袋内有一个小纸包,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

(1)生石灰属于         (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2)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某同学对它作了一系列的探究,其实验方案如下:

问题与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问题一: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继续作干燥剂使用

取足量小纸袋中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触摸杯壁

 

 

不能作干燥剂

问题二:猜想变质后的物质可能是     

 

 

 

(4)对它还有一个要再探究的问题是:                                   

〖分析〗此题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考查生石灰的类别、用途以及在空气中变质后产生的

新物质

答案:(1)氧化物    (2)CaO+H2O==Ca(OH)2

(3)问题一:无发热感

     问题二:碳酸钙;取小纸袋中的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变质后的产物是碳酸钙。

 (4)变质后的固体物质中是不是全部是碳酸钙(或完全变质需多长时间?等)

【自主检测】

试题详情

第三节  常见的酸

【考点说明】

1、  知道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了解盐酸、稀硫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及用途;认

识酸的腐蚀性。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和会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知道酸

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3、会用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学会用探究的方法认识酸的

性质。

【知识整理】

小结学过的盐酸、硫酸的知识,并作交流

盐酸、硫酸相关知识

物理性质(浓酸)

化学性质(稀酸)

相似的化学性质

重要用途

盐酸

 

 

 

 

 

 

硫酸

 

 

 

 

 

 

【经典例题】

盐酸和硫酸是实验室里常用的试剂,现有两瓶没有标签的稀盐酸和稀硫酸,请你设计出

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案来鉴别它们,并要求三种方案的实验现象不相同。

项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论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分析〗盐酸、硫酸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物质,它们的性质有相似之处,又有许多不同之处,利用它们不同的性质多角度加以鉴别

答案:

项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论

方案一

分别用两支试管取少量试样,然后用酒精灯微热。

能挥发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稀盐酸,没有明显变化的是稀硫酸。

方案二

分别用两支试管取少量试样,各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或其他可溶性钡盐)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等。

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没有明显变化的是稀盐酸。

方案三

用两支试管取少量块状石灰石,分别向其中加入不同的试样。

能不断产生气体的是稀盐酸,反应很快停止的是稀硫酸

方案四

取两张白纸,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不同试样在白纸上写字,然后将其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烘干。

其中能使白纸炭化,出现黑色字迹,则蘸取的是稀硫酸,另一没有明显变化的是稀盐酸。

方案五

用两支试管分别取适量试样,放在酒精灯上,(在通风橱里)加热浓缩。

其中变得黏稠的,则原溶液为稀硫酸,不变黏稠的为稀盐酸。(此时也可用玻璃棒蘸取浓缩液体,在白纸上写字,能产生黑色字迹的原溶液是稀硫酸)。

 

【自主检测】

试题详情

第二章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是构成整个初中化学知识的重要部分,是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学习活动和观察来分析生活现象,多积累一些感性认识,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节    单    质

【考点说明】

1、能从组成上识别单质、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2、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说出氮气、氢气、碳的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在实

验室制取氧气、氢气,知道氧气的工业制法。

3、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

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4、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

的一些现象。

【知识整理】

请按下表整理,与同学们交流

 

单质

性     质

用  途

制  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氮气

 

 

 

 

 

氧气

 

 

 

实验室制法

工业制法

氢气

 

 

 

 

实验室制法

 

 

 

 

金属

(共性)

 

 

 

 

 

 

 

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经典例题】

1、铁能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铁锈。一位同学应用上述反应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他选用的仪器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和铁丝球应如何放置?

(2)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3)实验要进行一周左右的时间才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你知道

时间较长的原因吗?

〖分析〗试管中的铁丝与试管中的氧气、水作用形成红综色的铁锈,由于试管内氧气减少,压强降低,导致试管内水面上升。

答案:(1)把细铁丝放在倒立着的试管里,把烧杯移至试管下方使

试管口浸没在水中,并用烧杯中的水液封试管中的空气。

     (2)铁丝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消耗了试管内的氧气,

使试管中液面上升,同时能观察到铁丝生锈。

     (3)铁生锈是一个缓慢氧化的过程,为了保证空气中的氧气能完全

与铁丝反应,实验需要较长时间

【自主检测】

试题详情

本章测试题

试题详情

第二节  气体的制备

【考点说明】

学会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备原理、制取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和药品、操作步骤(包括仪器的组装顺序和操作顺序)、和检验(或验满、验纯)等基础知识。

【知识整理】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是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固体或液体),反应条件(是否加热)决定的;收集装置是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决定的。

反应物状态

固体与固体混合

固体与液体混合

反应条件

加热

不需加热

发生装置

装置A

装置B

              

 

2.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收集方法

 

氧气

二氧化碳

氢气

药品

方案1: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方案2:高锰酸钾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锌粒和稀硫酸(或稀盐酸)

化学反应原理

方案1:2H2O2 MnO2 2H2O+ O2

方案2:2KMnO4  K2MnO4 + MnO2 + O2

CaCO3+2HCl   CaCl2

  +H2O+CO2

Zn+H2SO4  ZnSO4+H2

制得气体在水中

的溶解性

氧气不易溶于水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氢气难溶于水

制得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的比较

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氢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发生装置

方案1制取氧气使用上表装置B

方案1制取氧气使用上表装置A

使用上表装置B

使用上表装置B

收集方法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内,若复燃,说明是氧气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其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

点燃该气体,检验其生成的产物

验满或验纯

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收集满

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已收集满

用拇指堵住倒置已收集满氢气的试管,靠近火焰移开手指,若听到“噗”的一声,说明已纯

【经典例题】

1  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CO2装置图,请指出图中的错误。

【分析】实验室中气体制取装置选择的依据是: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根据产生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装置。在上图的发生装置中,长颈漏斗若不插入液面以下,产生的气体会从漏斗口逸出,导气管伸入液面以下,则不能导出产生的CO2气体。上图中收集装置适合难溶于水的气体,CO2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故只适宜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答案】①发生装置图中:长颈漏斗没插入液面以下;导气管伸人瓶内过长。

   ②收集装置图中: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只能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例2       试根据下图回答(A―G为接口代号,甲―戊为装置代号)

(1)写出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 ①                             

  (2)制取氢气应选用发生装置               。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应选用装置               ,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应选用的装置             

  (3)用浓盐酸跟锌粒反应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氢气时,装置的接口顺序为            分析】制取纯净的氢气应先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后除去水蒸气。相反操作氢气中还混有水蒸气。制出气体后先除去气体中的杂质再干燥气体。装置接口时导管应长进短出。实验仪器连接步骤:气体发生装置―除杂质装置―干燥装置―气体收集装置。净化剂和干燥剂的选择:原则是被净化或干燥的气体不与净化剂和干燥剂反应,也不能引入新杂质。

【答案】(1)①试管  ②  酒精灯;(2)乙、丁、戊;(3)BGFDEC

 

【自主检测】

试题详情

第三节  物质的检验

【考点说明】

1.学会用实验方法鉴别氧气、氢气、二氧化碳;

2.学会用实验方法鉴别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3.学会用实验方法检验碳酸盐;

4.学会用实验方法检验铵盐。

【知识整理】

1.几种气体的检验方法  

物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H2

在试管口点火

纯H2点燃,有浅蓝色火焰,轻微“噗”的声音

不纯H2点燃,有尖锐的爆鸣声

O2

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入容器口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O2

将燃着的木条放入容器口

燃着的木条熄灭

将澄清石灰水倒入容器中,振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几种酸、碱、盐的检验方法

物质

试剂

现象

酸(H+

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

蓝色石蕊试纸

变红

碱(OH-)

紫色石蕊试液,红色石蕊试纸

变蓝

无色酚酞试液

变红

碳酸盐(如碳酸钠)

盐酸,澄清石灰水

生成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铵盐

浓NaOH溶液或熟石灰,红色石蕊试纸或酚酞试纸

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

物质的检验包括鉴别和鉴定。鉴别是利用物质的特性,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若干种区分开来的操作。鉴定是根据物质的某一特性,用化学方法来确定其中的成分。

物质的推断是根据实验内容、步骤、现象以及物质的其它特征,通过推理确定未知物的成分。

【经典例题】

例题1  已知草木灰的主要成份是一种含钾的化合物。取少量的草木灰放入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根椐上述现象推断草木灰的主要成份。并完成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本题实际是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凡是含有碳酸根的物质都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根椐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是CO2,从而证明草木灰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答案】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化学方程式为:K2CO3+2HCl=2KCl+H2O+CO2↑,

Ca(OH)2 + CO2 = CaCO3 ↓+ H2O;

例题2  为了检验在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一氧化碳,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试回答:

(1)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

时,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混有一氧化碳。

(3)如果混合气体中混有一氧化碳,为了保护环境,应在D装置的排气管口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的实验目的是检验氢气和二氧化碳中是否混有一氧化碳。在我们现有的知识中,没有学过能直接证明一氧化碳存在的方法。要检验一氧化碳的存在必须依靠检验生成物的方法。根据图示装置应该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和反应作为核心。用石灰水检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生成物,从而间接证明一氧化碳的存在。在已知的混合气体中,氢气对实验无影响,可以不必考虑。二氧化碳则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影响一氧化碳的检验。因此,必须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发生前除净二氧化碳,显然A装置起的是这个作用。但A装置是否除净了二氧化碳还需要进一步检验,B装置所起的就是这个作用。

【答案】(1)氢氧化钙溶液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除净  (2)D中石灰水浑浊而B中石灰水澄清  (3)将尾气点燃

【自主检测】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