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4656  214664  214670  214674  214680  214682  214686  214692  214694  214700  214706  214710  214712  214716  214722  214724  214730  214734  214736  214740  214742  214746  214748  214750  214751  214752  214754  214755  214756  214758  214760  214764  214766  214770  214772  214776  214782  214784  214790  214794  214796  214800  214806  214812  214814  214820  214824  214826  214832  214836  214842  214850  447348 

下图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气候统计表。据图判断12-14题。

12.图中①区域地形区的名称是(   )

    A.太行山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秦岭

13.图中②区域的区域特征是(   )

    A.河流谷地泥沙沉积,形成“黄土地”

    B.地势低平,多数地区海拔在100m以下

    C.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小麦不能越冬

    D.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但冬春季节较干旱

14.当前,①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最迫切的问题是(   )

    A.盐碱地的治理           B.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C.酸雨的防治            D.土地荒漠化的治理

试题详情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是我国新增4处国际重要湿地。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鹤。读图完成9-11题。

9.图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是(   )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B.受河流流向的影响

    C.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D.受热带季风的影响

10.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11.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

    A.修筑梯田、固定耕地,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

    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试题详情

    下图中甲地位于46.3°N、83.7°E,丙地位于42.1°N、 87.5°E,回答6-8题。

6.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A.植被茂密,降水丰富      B.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

    C.临近海洋,水汽丰富     D.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

7.图中丙处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为(   )

    A.森林   B.草原   C.草甸   D.荒漠

8.图中甲、乙、雨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   )

    A.依次呈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依次呈现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有规律更替,呈现出出地垂直地域分异

    D.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试题详情

    读“某山地南北坡降水量”图,回答3-5题。

3.该地最可能属于(   )

    A.燕山山脉   B.秦岭山脉       C.南岭山脉   D.天山山脉

4.降水垂直变化最小处位于山地(   )

    A.南坡海拔400米以下处        B.南坡海拔800-1600米处

    C.北坡海拔400-1600米处       D.北坡海拔700米处

5.该山地所处自然带为   (   )

A.森林带   B.森林一草原带 C.草原一荒漠带  D.荒漠带

试题详情

   读我国某区域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两地气温高低及影响因素的正确叙述是(   )

    A.甲、乙两地纬度相同,一月均温大致相等

    B.甲地海拔低于乙地,一月均温甲高乙低

    C.甲深居内陆,乙距海较近,一月均温甲低于乙

    D.甲比乙受冬季风影响小,一月均温高于乙

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地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甘蔗等

    B.乙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

    C.丙地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山脉

    D.丁地有我国重要的常规能源基地

试题详情

40、(1)答案:A点拨:太阳黑子与耀斑几乎同时出现,周期相同,故A对;流星雨是流星体与地球大气的摩擦燃烧发光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故B错;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黑子和耀斑,故C错;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耀斑、太阳风,故D错。

(2)答案:B点拨:生命存在的主要条件是存在液态水和适宜呼吸的大气,故正确答案为B。

(3)答案:C点拨:南极地区环境质量好,晴天多,大气能见度高,适宜天文观测,故正确答案为C。

试题详情

39、(1)答案:B 点拨:①处位于低纬度大洋东岸,为寒流;②处位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又受到沿岸寒流的影响,形成了荒漠环境,故B对;③处处于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强,为咸水湖;④地面处于副热带地区,山脉高度不足以到达终年积雪。

(2)答案:B 点拨:⑤所在纬线位于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但不能确定正在向南还是向北运动,不能判断某地白昼长短变化,故A错;希腊的雅典位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此时北半球为冬季,正值多雨季节,故B对;北京冬季受亚洲高压影响,故C错;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伦敦正午太阳高度才达一年中最小值,故D错。

试题详情

38、答案:(1)B  (2)D  (3)C

点拨:本题组主要考查统计图表的解读和地球公转地理意义中的昼夜长短变化这一重点和难点内容。首先从题干获取有效信息: 3月21日到6月30日的日出时间,可以根据地球公转从春分-夏至(6.22)的昼夜长短来分析。第三题要求摩尔曼斯克地区日出时间,该地位于北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夏至前后日出时间为0点。再分析图中的4条曲线:①春分日不久就开始极昼,应该位于北极点附近②5月中旬0点日出,应该位于北极圈内,且纬度较高③6越22日出现极昼,为北极圈④没有极昼现象,但日出最早时在3点左右,反映白昼很长,位于北半球北极圈以南高纬地区,从此可以判断第三题答案为B,第四题答案为D。第五题根据前面的判断②就是摩尔曼斯克地区,由于昼夜长短变化的对称性从4.23-6.22-8.23,查看4月23日左右②的日出时间为2点左右,即可计算出昼长约20小时,答案为C。

试题详情

37、(1)答案:D点拨:飞船发射时的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此时区时为10月12日0点的时区为西1区,飞船发射时刻区时为10月12日的范围应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西经22.5度到180度之间,跨202.5经度,即阴影部分角度为202.5°,非阴影部分角度为157.5度,故a图错;划分两个日期的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22.5W,另一条是180度经线,b、c两图中给出的两条界线与条件不符合,故B、C错;d图中接近120度经线,且与120度经线成60度角的经线为180度,180度正对面的经线为0度经线,0度经线附近的经线可以为22.5W,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C点拨:飞船飞行期间是从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到1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正在向南移动,故B错;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正在朝向1月份即近日点方向运动,公转的速度逐渐加快,故A错;赤道各地都是6点日出,直射点在赤道以南,日影朝北,直射点处为12点,6点所在的经线位于太阳直射点以西,日影朝西,综合起来,赤道各地日出时,当地物体影子朝向西偏北,故C对;此时只有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故D错。

(3)答案:D点拨:飞船返回时的时间是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7日,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大于12小时,北半球相反,故正确答案为D。①、②线都表示南半球昼短于12小时,即昼短夜长,③线表示全球各纬度都是昼夜平分,昼长为12小时。

试题详情

36、(1)答案:C 点拨:当西八区区时为4月18日9时50分时,东8区的区时即北京时间为4月18日9时50分+16小时=4月19日1时50分。

(2)答案:A 点拨:赤道上6点日出,18点日没,根据西八区区时为4月18日9时50分,即西经120°地方时为18日9时50分,计算出4月18日6时的经度为西经177°30′,4月18日18时的经度为2°30′E,即赤道上白昼的经度范围是177°30′W向东到2°30′E,而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20°W向东到160°E,所以此时在赤道上,属于东半球并与西雅图在同一日期的白昼范围是20°W向东到2°30′E。 (3)答案:B点拨:访问期间是从当地时间2006年4月18日到30日,此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且正在向北移动。曾母暗沙位于4°N附近,太阳直射点大约每天移动0.26°,直射点从赤道移动到4°N需要大约15天,即4月5日直射点位于4°N,所以2006年4月18日到30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一直位于曾母暗沙以北,并向北移动,曾母暗沙正午日影变化为一直增长,故A错;高雄纬度大约23°N附近,访问期间直射点位于高雄以南,并正在向北运动,所以高雄正午日影由长变短,故B正确;夏威夷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正午日影应由长变短,故C错;西雅图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日影应由长变短,故D错。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