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4577  214585  214591  214595  214601  214603  214607  214613  214615  214621  214627  214631  214633  214637  214643  214645  214651  214655  214657  214661  214663  214667  214669  214671  214672  214673  214675  214676  214677  214679  214681  214685  214687  214691  214693  214697  214703  214705  214711  214715  214717  214721  214727  214733  214735  214741  214745  214747  214753  214757  214763  214771  447348 

3. 风向即风吹来的方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在高空,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风向偏转90度,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在近地面,风向偏转角度小于90度,最终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4. 摩擦力大,风速小,风向偏转角度小,与等压线夹角大。反之亦然。

试题详情

1.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产生了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风力(即风速)与水平气压梯度(气压差/距离)成正比,与地面摩擦系数呈负相关。风力的大小,通常用蒲福风级来表示。  2. 气压场中的空气质点,一般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垂直于风向右侧,南半球垂直于风向左侧,随纬度增高而变大。只改变风向,不能改变风速)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不仅能改变风向,还可减小风速)。

试题详情

8. 万能公式:近地面低气压→上升气流→阴雨天气      近地面高气压→下沉气流→晴燥天气

试题详情

3. 高、低气压“高”、“低”比较的前提条件是都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是指相对于某一海拔高度的同一水平面而言。近地面,一般气温高气压值低,气温低气压值高。近地面和上空的高、低气压正好相反。  4. 等压面表示三维空间气压值的分布,同一等压面上气压值相等,任一等压面的数值总是比其上面的等压面数值要大。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气压,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气压。  5. 等压线表示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的分布,同一条等压线上气压值相等。  6. 高、低气压的形成原因有两种:一是热力原因(如赤道低压、极地高压、热低压、冷高压等),另一是动力原因,由大气运动造成(如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等)。  7. 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原动力。太阳辐射高低纬度的差异,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试题详情

1. 气压:即单位面积空气柱的重量。同一垂直方向上,气压值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 影响气压值大小的因素:大气密度、海拔高度(大气厚度)空气的运动。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大陆上夏季气压最低,冬季气压最高,年较差大;海洋以及高山高原相反。

试题详情

3. 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冬雨稍多);全年少雨--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  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夏季多雨--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般降水较少,夏雨稍多。

试题详情

1. 大气降水的必要条件:充足的水汽、空气上升冷却促使水汽凝结、足够的凝结核(尘埃杂质)。  2. 降水多少的分析:  低气压带控制--多上升气流--多雨;高气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少雨。  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如西风带)--多雨;气流由高纬流向低纬(如信风、极地东风)--少雨。  气流从海洋吹来--多雨;气流从大陆吹来--少雨。暖湿气流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暖流经过--多雨;寒流经过--少雨。干旱地区高山相对多雨,形成“湿岛”。城市因热岛效应影响,降水比郊区稍多。

试题详情

2. 由于热容量差异,同一纬度气温季大陆高于海洋,季大陆低于海洋,导致等温线发生弯曲,大陆上等温线1月前后向弯曲(凸出),7月前后向弯曲(凸出),海洋上相反。  3.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故大陆上等温线向高温方向弯曲或出现低值中心,一般是受山地或高原的影响。等温线向低温方向弯曲或出现高值中心,一般为高大山脉背风(指冬季风)处或盆地地形。  4. 海洋上暖流经过,气温高,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弯曲。寒流经过,气温低,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弯曲。  5. 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7月份20°N-30°N的沙漠地区,炎热中心为撒哈拉沙漠;最冷的地方在7月份的南极大陆;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在1月份的西伯利亚。

试题详情

1. 受地球球体形状影响,太阳辐射高低纬分布不均,气温基本上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大致东西延伸,北半球南高北低,南半球北高南低。

试题详情

1. 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理论上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左右。  2. 逆温:若对流层局部出现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即某一高度气温高于正常值,称为逆温。一般逆温层上热下冷,阻碍空气的垂直运动,不利于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加剧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逆温按成因可分为:

  ①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强烈,近地面大气迅速冷却,而上层大气降温较慢,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夏季较弱,冬季较强。②地形逆温:在盆地和谷地中,夜晚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③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气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少,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主要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④锋面逆温: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比较显著,由于暖空气位于锋面之上,而冷空气位于锋面之下,也会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