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5823  215831  215837  215841  215847  215849  215853  215859  215861  215867  215873  215877  215879  215883  215889  215891  215897  215901  215903  215907  215909  215913  215915  215917  215918  215919  215921  215922  215923  215925  215927  215931  215933  215937  215939  215943  215949  215951  215957  215961  215963  215967  215973  215979  215981  215987  215991  215993  215999  216003  216009  216017  447348 

(2009·福建文综)读下图,完成7-9题。

7.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 )

A.0°-20°N         B.0°-20°S

C.20°N-23°26′N       D.20°S-23°26′S

8.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9.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      ( )

A.5月23日8时          B.6月22日18时

C.11月23日6时         D.12月22日18时

解析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和与地球运动相关的知识,是高考命题的永恒热点和难点,本

组题综合能力强,难度大。第7题,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从图中可以看出,若EF为赤道,则P点的纬度为70°N,该地出现极昼,则表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20°N及其以北。第8题,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则表明黄赤交角为20°,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并与南北极圈的纬度数互余,本题表明黄赤交角变小,福州冬季太阳高度变大,则冬季平均温度升高。由于黄

赤交角变小,温带范围扩大,极昼极夜范围缩小,各地昼夜变化的幅度减小。第9题,若O地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有两种可能,假如北极点周围为极昼,即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则E点为6时;如果北极点周围为极夜,即北半球的冬半年,则E点为18点。

答案 7.C 8.A 9.D

试题详情

4.黑瞎子岛2010年3月21日日出时,北京时间为                ( )

A.6时            B.5时       C.4时        D.7时

解析 第3题,根据题干中材料可知,黑瞎子岛位于我国领土的最东端,即135°E,故选A。第4题,2010年3月21日为春分日,黑瞎子岛日出时,其地方时为6时,由上题黑瞎子岛位于135°E可知北京时间为5时。

答案 3.A 4.B

试题详情

3.黑瞎子岛位于下图中的                           ( )

A.①图         B.②图       C.③图       D.④图

试题详情

(2009·广东文基)下图中a为晨昏线,c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读图回答1-2题。

1.当a、c两线重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北京和海口昼夜等长

B.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

C.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D.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解析 a为晨昏线,c为经线,当a、c重合时,应为春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所以各地昼夜等长,无极昼夜现象。因b点自转速度最大,b为赤道上某点,所以b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而近日点在1月初,所以D错。

答案 A

2.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             ( )

解析 由于b地位于赤道,赤道地区无地转偏向力,所以水平运动的物体在赤道上无偏转现象。

答案 C

(2010·浙江六校)2008年10月14日,中俄两国在黑瞎子岛举行中俄界桩揭幕仪式。黑瞎子岛西侧靠近中国的一半岛屿归中国所有,该处成为中国“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据此回

答3-4题。

试题详情

18.(2009·成都期考)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9分)

(1)在图上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等圈层名称。

(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  ,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  

(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     ;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  之中;生物圈占有  圈的底部、  圈的全部和  圈上部。

这些圈层之间相互  、相互  ,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4)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

(5)如果A地发生地震,试比较B、C两地所测得的纵波波速的大小,并说明在全球范围内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解析 此图明显地表示莫霍界面之上的地壳及大气圈、水圈;结合对各圈层的了解,可填出它们的特点,其中的地壳厚度不均,从图中也可看出,这是由于大陆地壳往往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而大洋地壳常只有硅镁层所造成的结果。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横波主要在地壳、地幔中传播,不能在地核中传播。

答案 (1)略 (2)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3)氮 氧 循环运动 大气 水 岩石 联系 制约 (4)全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较厚,平均达33千米,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地壳更厚,可达60-70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只有几千米,各大洋的平均厚度也不相同。 (5)C点测得的纵波速度大于B地测得的纵波速度。过A点做地核切线并延长与地面相交的点所组成的圆周内的区域。

试题详情

17.(2010·杭州质检)下面四幅图,是同一时刻从不同位置上空观察到的昼夜情况(阴影代表黑夜,其他部分代表白昼),此时杭州(30°N,120°E)正值正午时刻。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A图是从(0°,120°E)上空观测到的

B.B图是从(23°26′N,120°E)上空观测到的

C.C图是从(23°26′N,30°E)上空观测到的

D.D图是从(0°,120°E)上空观测到的

(2)若甲、乙、丙、丁的纬度分别是:56°N、0°、45°N、5°S,比较图中甲、乙、丙、丁四点这一天的昼长________(用“>,<,=”表示);比较图中甲、乙、丙、丁四点这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________(用“>,<,=”表示)。

(3)有一架飞机此刻要从A图中的甲点沿最近距离飞到C图中的丙

点,飞机的飞行方向是       

(4)把此刻的昼夜分布情况画到图上。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读图获取信息、调运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绘

图能力。第(1)题,当从某点上空观测地球时,该点应该位于图示

的中心位置,结合杭州正值正午的条件可分别计算A-D四图中心点位置而得出结果。第(2)题,由图示知,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然后结合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分布规律可推论出结论。第(3)题,在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为过两点大圆的劣弧,然后结合两点相对位置确定飞行方向。第(4)题,画图时必须满足杭州为正午时刻,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且赤道上昼夜平分等条件。

答案 (1)C

(2)甲>丙>乙>丁 丙>乙>丁>甲

(3)先东北,后东南

(4)见下图。(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弧线经过图中ABC三点;上半部着色)

试题详情

16.由图中信息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赤道上空大气层平均臭氧总量比中纬度地区低

B.南半球上空大气臭氧总量春季小于秋季

C.北极上空臭氧含量最高值出现在春季

D.北半球大气臭氧量极大值高于南半球

解析 读图可知,南半球大部分地区9-11月臭氧含量最高,此时是南半球的春季。

答案 B

试题详情

15.大气中的臭氧主要集中分布在                       (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层         D.大气上界

解析 大气中的臭氧主要集中分布在平流层,这是常识。

答案 B

试题详情

(2010·山东师大附中期中考试)读右图,图中虚线表示晨昏线,每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相等,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回答13-14题。

13.若图中的日期为6日与7日,则北京时间是        ( )

A.6日23时         B.7日23时

C.6日11时         D.7日11时

14.该季节                        ( )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北半球昼短夜长

C.天山的雪线上升       D.地球自转速度最快

解析 由题干及图示信息可知,北极圈以内有极夜,从而确定0时所在经线和180°经线,并计算出180°经线为3点钟,由此可以知道120°E为23点,结合日期变更规律可以知道北京时间是6日23时。由于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

答案 13.A 14.B

(2009·山东青岛模拟)读“大气年平均臭氧总量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分布示意图”,回答

15-16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