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7068  217076  217082  217086  217092  217094  217098  217104  217106  217112  217118  217122  217124  217128  217134  217136  217142  217146  217148  217152  217154  217158  217160  217162  217163  217164  217166  217167  217168  217170  217172  217176  217178  217182  217184  217188  217194  217196  217202  217206  217208  217212  217218  217224  217226  217232  217236  217238  217244  217248  217254  217262  447348 

2.解读坐标图时,与相关地理图像对照,可以更深刻地揭示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更容易挖掘图像所蕴含的地理规律。如解读“洋流分布图”可与“气压带和风带图”对照,解读“理想大陆自然带模式图”可与“气压带和风带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对照。

试题详情

1.坐标图上的点、线(折线、曲线)、柱等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一般来说,线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时间或空间分布规律,如“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图”中的盐度曲线就表示了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柱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如“某地年降水量的变化图”中的降水柱就表示了各月降水量的数值大小。

试题详情

10.四大洲中,人均径流量最多的是

A.欧洲    B.亚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2)北美洲的面积大于南美洲,但年径流量却很少,这主要是因为该洲

A.地形较平坦,不利于储水 

B.气候干燥,降水总量小

C.海岸线平直,不利于水汽进入 

D.植被稀少,涵养水源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下潜水位年内变化柱状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A.云贵高原      B.松嫩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黄土高原

(2)当该地区地下潜水位达到一年中最低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河套地区出现凌汛现象   B.江淮地区进入伏旱

C.东北平原小麦开始收割     D.温带气旋频繁影响南欧地区

读我国某自然村四种农产品产值百分比的扇面示意图,回答(1)-(2)题。

(1)影响该村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A.政策        B.市场        C.交通      D.气候

(2)该自然村可能位于哪个城市附近

   A.杭州        B.哈尔滨      C.昆明     D.西安

试题详情

3. 用地形剖面复合图考查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地形剖面复合图是指把气候、植被、水文等因素的空间变化曲线图叠加在地形剖面图上,从而将多项有联系的地理事物的变化过程合并到同一坐标图中。

难点典例

[典例一1]某山区的一所学校,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是_____。

(2)试用地形剖面图解释你所作的判断,并作简要说明,图画在下面的框内。

 [解析]

本题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结合通视问题的题目。实际上就是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的知识。

(1)对于题中E、F、G三点,能否目测到H处的车辆,应该首先画出EH、FH和GH三个地形剖面图,据图即可判定。剖面图的画法是:首先,确定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第二步找出剖面图上对应的点;第三步是将对应点连接画出剖面线。图中虚线为目测视线。

从三幅图中即可判定只有在G点能看到H点

答案(1)G   (2)从剖面图上可以看出G地到H地之间没有障碍,可以清晰地观察

[知识链接]题目接近生活,学生对通视问题会感到陌生。绘制地形剖面图有一定难度。因E、F、G三点的海拔均高于H地,这就很容易造成三点都能看到H地的误导,增加了考题的难度。

关于地形剖面图绘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根据需要确定剖面线,或已指定了剖面线。

②确定比例尺。水平比例尺一般采用原图比例尺,除非特别要求放大或缩小;垂直比例尺要视图中地形的起伏状况,原则是在指定范围内画下,并起伏适度。

③确定水平基线。一般与剖面线长度一致,并与剖面线平行。

④标出垂直比例尺的高程。一般与图上的等高距相同,最高高度数要比图中最大高程略高一些;最低高度数也要比图中的最低高程再低-些。

⑤从剖面线与各等高线的交点向下引垂线,交于剖面图中高程相同的辅助线上。待各交点都画出后,再将这些点连成圆滑的曲线。即形象地表示出沿这一剖面线地形的高低起伏状况。

⑥在图上作出必要的注记。写上高程、比例尺等,陆地部分画斜线,海洋画水平线。

[典例2]下图是沿某一条纬线所作的海陆剖面示意图,当天是北半球夏至日,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3o8′,回答下列各问。

(1)该图是   半球(南、北)   洲,沿   纬线所作剖面图,当天昼夜长短状况是   

(2)图中A地的气候类型是    ,B地的气候类型是   

(3)图中C地附近的洋流名称是   

(4)D     海峡。

[解析]  图中所给经度自20o向东增加到50o ,显然是东经度。只有非洲大陆纵贯南北的经线是20oE和30oE。在30oE与40oE之间的海峡应该是莫桑比克海峡。通过剖面图的复习,学生应牢记通过各大洲的经纬网。此剖面图的纬线显然是南回归线。(这是通过太阳高度公式计算的)A地外测是本格拉寒流,A地沙漠逼近海岸,B地是来自暖流海面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答案] (1)南 非 23o26′S 昼短夜长(2)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3)莫桑比克暖流。(4)莫桑比克海峡。

[知识链接]:太阳高度角公式: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

地形剖面图判读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根据经纬度确定剖面的地理位置。②看纵坐标(垂直比例尺),了解图示地区地形起伏变化,确定地貌类型,分析地势特征等。③根据掌握的地理知识回答该地区所在大洲、国家、地区、濒临的海洋及与此有关的气候、植被、地质、土壤、水文、自然带、人类生产活动等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问题。

[典例3]读“中国北回归线地形剖面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为    江,正逐渐成为我国西南同    亚发展贸易的一条重要的河运通道。

(2)正常年份下,B河  月进入汛期,此时降雨类型为    雨。

(3)C市是    ,有我国著名的北回归线标志塔,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    之一。

(4)D、E有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矿产,其中D为    市,主要出产    矿,E为    市,通过该市的铁路是西南地区通往我国沿海地区最便捷的一条通道。

(5)F岛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种植最普遍的经济作物是    ,二者主要分布在    ,原因是      

(6)该岛是否多火山地震?    原因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别和运用地形剖面图的能力及对中国北回归线经过地区地表分布状况的了解。命题的要求也是提示,再通过剖面图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全面分析至关重要。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经过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四省,沿线经过云南个旧锡矿区、广西平果铝土矿区、梧州(珠江流域)、汕头(经济特区)、台湾山脉主峰玉山。

[答案]:(1)澜沧江  东南亚  (2)5月  锋面雨  (3)汕头  经济特区  (4)个旧  锡  平果  南昆   (5)水稻  甘蔗  西部平原  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6)是  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

[方法指导]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方法

(1)识别地形剖面图的水平、垂直比例大小;

(2)根据题目条件和图像形态或区域位置信息,判断经纬度位置;

(3)与相关的分布图、特征示意图的知识进行联系,分析作答。

[精题演练]

(合肥市2010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史记》中记载的“井渠”,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坎儿井。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古老的水平集水建筑物,多建于山麓、冲积扇地带。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如今仍浇灌着大片良田。读“坎儿井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方式是(   )

    A.雨水          B.冰雪融水      C.湖泊水       D.河流水

(2)图中暗渠流量最大时(   )    A.加拿大北方驯鹿南迁至针叶林带      B.是南极科考的最佳季节

    C.开普敦附近海域风大浪高           D.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湖南省湘潭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1)-(2)题。

(1)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2)下列有关图示地质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丙地貌均为地壳运动形成的          B.乙处为背斜成谷

C.丙处为地垒成山                    D.丁处为地堑成谷

 (南京市2010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双选)图16是“某大洲沿35o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下列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受秘鲁寒流影响,a处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B.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作用,b处多火山、地震

C.受地形地势影响,c处呈现荒漠景观

D.d处比c处水循环更加活跃

(2)流经e海域的洋流

A.由高纬流向低纬                B.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洋流

C.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D.与a海域洋流性质相同

读图1-4-14“某地等温线分布及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4-14

(1)有关Q处地下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潜水                  B.属于承压水

C.一旦遭受污染很难恢复            D.循环周期长

(2)该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   )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谷       C.背斜成谷      D.向斜成山

(3)该地质构造(   )

A.便于储水      B.便于储油       C.上部岩层较老    D.两侧岩层较新

读“地质构造图”,判断(1)-(2)题。

(1)岩层①②③④按由老到新的次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③④②

 (2)如果在①岩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珊瑚化石,那么可以推断当时的沉积环境是(   )

A.温暖的浅海     B.温暖的深海     C.寒冷的深海     D.寒冷的浅海

下图所示是我国南方某一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1)-(3)题。

(1)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谷地

(2)该地区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

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

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

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

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

 (3)若在甲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

A.火山喷发                B.断层下陷

C.地下溶洞塌陷              D.地下冻土融化

下图为一典型褶曲剖面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褶曲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D.自中心向两侧由新到老

(2)图示山岭是(   )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试题详情

2. 用地形剖面图考查区域特征

 考查区域特征的地形剖面图大致可以分为:沿纬线方向的地形剖面图、沿经线方向的地形剖面图、东北--西南方向的地形剖面图、西北--东南方向的地形剖面图、沿河流的地形剖面图、沿交通线的地形剖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简化图共七类。地形剖面图是判断某区域的信息载体,一般以剖面线附近或“以线带面”来考查该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判读时首先要充分利用地形剖面图中的信息,根据试题提供的经纬度、地形起伏、海拔高度、海陆位置等要素作出区域判断;其次再解答剖面线所经的大洲、国家或地区的领土组成、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自然带、人类生产活动等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问题。

试题详情

水平比例尺:1:200000 垂直比例尺:1:50000

 步骤: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选择剖面线(图中AB线)。

 (2)确定剖面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比例尺相同,垂直比例尺通常较水平比例尺大若干倍。

 (3)把剖面线与等高线的各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按水平比例尺转绘在水平坐标上,得到各对应点的纵垂线。在图上绘制“水平线段”要与剖面线等长,以保持原图的水平比例尺不变。

 (4)在纵坐标上引出各对应点海拔高度的水平线,确定与各对应点纵垂线的相交点。

 (5)对照等高线地形图的地表形态,把最终确定的相交点用曲线连接起来,在图中做必要的注记(例如比例尺、高度等),即为沿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试题详情

4.日期的判

地球上作为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人为日期界线和自然日期界线

(1)人为日期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理论上指180°经线,180°经线是固定不变的,但钟点不固定,从0点到24点不等;该线东侧日期晚一天(为昨天),西侧日期早一天(为今天),如图(表)所示:

 

(2)自然日期界线:即地方时为0时或24时所在经线,该日期界线不固定,可以是任何一条经线,但钟点固定,自该线向东至180°经线日期早一天(为今天),自该线向西至180°经线,日期晚一天(为昨天)如上图所示。

(3)自然界线与人为界线有可能重合,即当180°经线地方时为0点时,此时全球处于同一天;当0时经线在东经范围内,地球上新的一天少于一半;当0时经线在西经范围内,地球上新的一天多于一半。

(4)判断技巧:在判断日期时,一般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按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日界线采用“东减西加”的原则(加减日期时要注意月份甚至年份的变化);再根据太阳直射或其他时间信息,找出零时线的位置;由零时线向东至日界线的范围为早一天,由零时线向西至日界线的范围为晚一天。

方法技巧心得

判断某一时刻,地球上两个不同日期范围各占多少时,可以先画出表示全球范围的数轴,然后在数轴上画出180°经线表示日界线,之后再按照时间计算的方法找出相应的零时线,最终则可以根据零时线向东至180°经线为新的一天,零时线向西至180°经线为旧的一天确定两个不同日期的范围。如下图为新的一天占全球1/4的示意图:

[精题演练]

一条油轮从某大陆南端向北航行至图中A点时,正值日出。据此回答(1)-(3)题。

(1)此时,全球今天与昨天所占范围的比值是(   )

A.2:1     B.1:2      C:3:1      D.1:2

(2)该油轮向北航行的过程中(   )

A.一直顺流,洋流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B.一直顺流,但途经洋流的性质却发生了变化

C.先顺流,后逆流,先经过暖流,后经过寒流

D.先逆流,后顾流,先经过寒流,后经过暖流

(3)A海域盐度较低,原因有(   )

①沿岸各国靠出口海盐为生  ②沿岸有暖流经过

③沿岸有大量的淡水注入  ④该海域终年多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试题详情

3.区时的计算

(1)确定时区:若题目中只有某地点经度,必须先判断出该经度所处的时区。方法是:已知经度÷15°,余数小于7.5°则商为时区数,余数大于7.5°,则时区数为商+1。

   (2)求时区差: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分别属于东、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

   (3)求区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采用知西求东加时区差,知东求西减时区差。

试题详情

2.地方时的计算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士4分钟/10×两地经度差

(1)公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点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点的西边用减号。

   (2)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0°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减;两地在0°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