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7115  217123  217129  217133  217139  217141  217145  217151  217153  217159  217165  217169  217171  217175  217181  217183  217189  217193  217195  217199  217201  217205  217207  217209  217210  217211  217213  217214  217215  217217  217219  217223  217225  217229  217231  217235  217241  217243  217249  217253  217255  217259  217265  217271  217273  217279  217283  217285  217291  217295  217301  217309  447348 

6.该地区所在半球及当地季节为。                                               (   )

     A.北半球 夏季       B.北半球 冬季      C.南半球 冬季       D.南半球 夏季

试题详情

“春天孩儿面,一日三朝变”。请参阅今年3月1日至17日上海地区气温曲线图,回答1-5题。

1.图中最低气温出现的日期是17天中的                                           (   )

    A.7日            B.10日            C.12日            D.17日

2.下列4天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                                          (   )

    A.3日            B.6日             C.11日            D.16日

3.从3月17日起,再过10天,下列城市中白天最长的是                              (   )

   A.上海             B.北京             C.广州            D.哈尔滨

4.下列4天中,北京某地(40°N)测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接近50°的一天是                (   )

   A.3月4日         B.3月8日         C.3月13日        D.3月17日

5.造成初春气温骤变的原因,除冷暖气流的影响外,云对气温高低也有一定的影响。以下关于云对气温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

   ①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造成地面气温不太高

   ②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造成地面气温升得更高

   ③夜晚多云,云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

   ④夜晚多云,云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中,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更低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读“某地区等温线示意图”,解答6-8题。

试题详情

3.海陆分布与季风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   陆地比海洋吸热快    陆地气温高,气压低    形成陆地热低压

 冬季   陆地比海洋放热快    陆地气温低,气压高    形成陆地冷高压

  (2)南北半球气压带分布

 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北半球气压带被陆地上的气压中心切割,断裂成块状分布:

夏季:

 冬季:

  (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夏季,副高的强弱和位置,对我国夏季降水及雨带的分布有重要的影响;五月,副高势力开始增强,其西部的偏南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形成的锋面和雨带常位于华面。夏初(6月)副高西伸北进,形成长江中下游直到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盛夏(七、八月),副高进一步北进,雨带北移到华北东北;九月,副高高撤,雨带也随之南移。副高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旱涝灾害。一般来说副高势力强,位置偏北时,我国北涝南旱,反之则可能出现南涝北旱。另一方面,副高位置一方面有规律的移动也决定了我国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北方雨季短,降水少这一基本气候特征

  (4)亚洲季风比较:

(5)亚洲东部的季风气候最为典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明显--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

(6)季风性气候世界分布--东亚、南亚、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

澳大利亚北部:1月(夏季)西北季风(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偏转而成),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7月(冬季)东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陆地吹向海洋,降水较少。(热带草原气候)

(7)影响我国气候的气团:

夏季热带海洋气团(太平洋)-- 东南季风:降水多--我国东部地区

赤道气团(印度洋) ----西南季风:降水多--我国西南地区

冬季极地大陆气团----西北季风:降水少

[例11]下图是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

(1)此图为   月份气压分布情况。

(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3)A气压形成原因是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4)受A、B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  风,D点盛行 风。

  (5)D地7月盛行   风,形成原因是       ,故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   外,还有    等。

 [解析]①判读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时,应把焦点对准北半球(或南半球)陆地的等压线分布上,此题中由“亚洲大陆受高压控制”可判断出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冬季,即1月,其他问题可迎刃而解。②C、D两地虽同处亚洲大陆沿海地区,但因D地纬度较低,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可影响到该地区,所以,C、D两地季风的成因存在差异。

 [答案](1)1 (2)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3)冬季大陆温度低 副极地低压带 (4)西北 东北 (5)西南 夏季,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受到北半球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偏转成西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东亚季风最显著的原因: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大。

试题详情

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性质的差异:由于海洋的热容量比陆地大得多,使得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同纬度海上高,冬季大陆强烈冷却,气温比同纬度海上低。即陆地空气升温快,降温也快,气温年变化大;海上空气升温慢、降温也慢,气温年变化小。

(2)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的影响:

时间
温度
气压
陆地上形成的气压中心
被切断的气压带
7月
陆高海低
陆低海高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1月
陆低海高
陆高海低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3)副热带高压与其他冷高压的异同:副热带高压是由于高空中从赤道地区流来的空气在副热带地区上空聚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增高而形成的;而其他冷高压则是由于地面受热少或散热快,大气受冷收缩下沉,致使近地面气压增高而形成的。它们之间的异同可列下表予以对照:

 
相同点
不同点
影响我国天气的部分
成因
性质
势力
副热带高气压
中心气压高于四周
动力原因
暖性
夏季强
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
冷高压
热力原因
冷性
冬季强
亚洲高压

试题详情

1.三圈环流

  (1)三圈环流的成因: 赤道地区受热多,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大气质量减少,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南北极地因终年严寒,大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大气质量增多,形成极地高气压带。这两种气压带都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

在南北纬30º副热带地区和南北纬60º副极地地区,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以环流的形式在副热带地区被迫下沉,在副极地地区被迫上升,故形成南北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南北两个副极地低气压带。它们都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

这样,在全球就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即四个高气压带和三个低气压带并沿纬度而相间排列,它们之间正好形成六个风带--南北两个信风带,南北两个西风带和南北两个极地东风带。要注意的是这六个风带同七个气压带一样,都是指的近地面,而不是指的高空,三圈环流三个风带高空全部吹西风。

解释地球表面两个多雨带:赤道多雨带(上升气流)、温带多雨带(锋面气旋、极锋)

 两个少雨带:极地少雨带(下沉气流)、副热带少雨带(下沉气流)

[例9]下图是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ºN附近             B.乙点位于30ºN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解析]因为该图是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且有两支气流相遇,①气流爬升在上。根据基础知识,60º附近中纬西风与极地东风相遇,中纬西风暖而轻,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上,由此可见①气流是中纬西风,②气流是极地东风。其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A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赤道低气压带也南北移动,其他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南北移动。移动规律是:夏季夏季向高纬移动,冬季向低纬移动。

[例10]下图是“沿20º经线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及对流层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大洲是  ,其地势特征是  

(2)图示为  (1或7)月大气环流形势,低纬环流向  移动了大约10º。

(3)在图示环流形势下,该洲动物大规模向  迁移。

(4)图示B、C区域分别盛行  风、  风。

 [答案](1)非洲 平均海拔高,地势从东南向西北倾斜 (南高北低,东高西低) (2)7 北 (3)北 (4)东北 东南

 [解析]20º经线有两条,20ºW经线穿过的地方主要是海洋,20ºE经线穿过的地方主要是陆地。读图可知该线应是20ºE经线,该经线穿过的大洲有非洲和欧洲,由图示纬度可知为非洲。图中赤道附近的上升气流向北偏移,应是7月,原因是太阳直射点北移。非洲草原广阔,7月份北部大草原处于湿季,一片繁盛,南部大草原进入干季,草木凋零,动物大规模北迁。B、C区域是信风带,北半球是东北信风,南半球是东南信风。

试题详情

5.等压线图的判读

(1)等压线图: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

(2)等压线图判读:首先识别气压场的基本形式,其次判断风力大小和风向;最后分析天气变化。

(3)判读规律:

①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

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

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

高压脊(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

低压槽(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

②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

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从等压线图判断各地风力大小,应注意:①等压线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的关系;②比例尺大小;③等压线的疏密;④相邻两等压线的等压距大小。

③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

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如下: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做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用来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或向左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过该点的风向。以北半球为例如下图:               

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示。

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控制下,天气晴朗

风压定理:北半球,背风而立,左前低压,右后高压。

气压场:高气压中心、高压脊、低气压中心、低压槽、鞍部的天气情况。

高气压中心:晴朗

高压脊:晴朗

低气压中心:阴雨,大风

低压槽:阴雨

鞍部:阴沉,不稳定   

[例8]下图是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

 ,② ,③ ,④ 

(2)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其方向是       

(3)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此时①与③的关系是      

(4)实际大气中的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此图表示的地区在    半球,理由是   

(5)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地,原因是     

[答案] (1)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2)垂直 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 (3)平行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斜交 北 风向向右偏 (5)N N处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气压差大 

知识点5: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试题详情

4.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与等压线的关系:

 
影响大气运动的力
风向
受力特点
力的名称
方向
摩擦力为零时
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 高压指向低压
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地转偏向力
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有摩擦力时
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与等压线斜交
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地转偏向力
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摩擦力
与风向正好相反

试题详情

4.常见的热力环流

⑴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加,工业生产、汽车等交通工具和人民生活要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因而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产生“热岛效应”,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研究城市风对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⑵海陆风:由于海水的热容量大于陆地,滨海地区白天因陆地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陆地上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海洋则相反,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晚上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陆地上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海洋则相反,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⑶山谷风:山谷地区白天山坡受热,空气增温快,较邻近同高度的大气温度高,在同高度上,热而轻的空气向上方移动,冷而重的空气向下方移动,造成坡面上的空气流向山谷上方,然后下沉至低层,下层风由谷地沿山坡向上流动,形成谷风;夜间,山坡上面的空气降温比邻近同高度的大气要快,气流由山坡向谷地流动,与白天所形成的环流相反,形成山风。

[例7]下图中,反映环流形式,错误的是

[解析] 图A表示的是热力环流的一般形式,地面受热处为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遇冷则为下沉气流,近地面则形成高压,近地面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图中所示是正确的;图B太阳代表此时处于白天山坡受热,空气增温快,较邻近同高度的大气温度高,在同高度上,热而轻的空气向上方移动,冷而重的空气向下方移动,造成坡面上的空气流向山谷上方,然后下沉至低层,下层风由谷地沿山坡向上流动,形成谷风,所以是正确的;图C白天大陆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陆地上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海洋则相反,风由海洋吹向陆地,而图中却是由陆地吹向海洋,所以是错误的;D图中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也是正确的。

[答案]C

试题详情

3.根据垂直剖面气压变化判定热力环流方向

①同一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越低。

②作一辅助线即可判定同一水平面(同一高度)上的

气压高低,如图1一23中C处比D处气压高;同理,

A处气压低于B处。

③A处气压低,则说明该地受热,空气膨胀,气流上升;

而B处气压高,则B处空气流向A处。B处上空气流

下沉补充。

④高空气压与近地面相反。

⑤同一水平面,气流总是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试题详情

2.等压面分析

 (1)等压面是气压相等的面,从等压面(线)的定义看,PA′=PB′=1000 mb PD′=PC′=500mb。

 (2)从气压概念看,在L1、 L2空气柱中,距离地面愈近,空气柱越长,则气压值越高,所以气压值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即PA′>PA,PD>PD′,PB>PB′,PC′>PC。

 (3)从同一海拔高度看(图10-2),如hl,由于PB>PB′,PA′>PA,且PA ′=PB′,所以PB>PA即在同一高度上已出现了气压差,气压值高的为高气压区,反之为低气压区。同理在h2高度上,也有高、低压之差。

 (4)A点相对于B点,C点相对于D点来说都是低压区,其附近等压面(线)向下弯曲,B、D两点为高压区,等压面(线)向上弯曲。

 (5)D点为高压区,A点虽然为低压区,但是PA>PD,所以应注意高、低压的比较是指同一高度上的差异,而非垂直方向上的比较。

 (6)综合以上分析,A、B、C、D四点气压值大小排列应为PB>PA>PD>Pc。

[例6]上图为某地海拔1千米附近的等压面分布状况,读图后回答:

(1)A与B处相比, 处气压高, 处气压低,因为       

(2)与A、B两处垂直对应的近地面相比,        处气压高,    处气压低,理由是   

[解析]由图示可以看出,等压面在A处上凸,在B处下凹,A处在等压面下方,随高度降低,气压升高;B处在等压面上方,随高度升高,气压降低,因此,A处气压高于B处;B处对应的近地面气压高于A处对应的近地面气压,因为A处上空气压高于B处,说明其上的空气密度大,这是因为A处空气垂直上升所致,近地面因空气垂直上升,导致空气柱质量减少形成低气压,高空则形成高气压。

[答案](1)A B A处在等压面下方,随高度降低,气压升高;B处在等压面上方,随高度升高,气压降低 (2)B A A处上空的空气密度大,这是因为A处空气垂直上升,近地面因空气垂直上升导致整个空气柱质量减小,形成低气压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