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42784  342792  342798  342802  342808  342810  342814  342820  342822  342828  342834  342838  342840  342844  342850  342852  342858  342862  342864  342868  342870  342874  342876  342878  342879  342880  342882  342883  342884  342886  342888  342892  342894  342898  342900  342904  342910  342912  342918  342922  342924  342928  342934  342940  342942  342948  342952  342954  342960  342964  342970  342978  447348 

(一)“光荣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第一阶段:1640年革命爆发,此后,一度建立共和国。

第二阶段: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国王查理二世实行反对英国国教和恢复天主教的宗教政策,违背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意愿,丧失了人心。

第三阶段:“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史料链接:对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马克思认为,“只有经过残酷的斗争和通过共和国的形式才能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你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这一观点?

试题详情

导入:

设计教学情境导入本课:据新华社报道:2005年11上旬,国家主席胡锦涛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胡主度会见了英国国王及王室主要成员。发达的英国为什么还有国王呢?国王在现今的英国政治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呢?本课将告诉我们答案。

教学

试题详情

“光荣革命”

本目主要是概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曲折反复的过程,为了解英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提供了一个政治背景和历史延续性的铺垫。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先后经历了议会斗争时期、两次内战时期、克伦威尔独裁统治时期、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以及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实现了革命最初的既定目标,确保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既得利益,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留了国王,大大削弱了王权,这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妥协的产物,是与当时英国国情及革命领导力量的构成相适应的,是切合而且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限制王权的法案:

君主立宪制是英国代议制度的特征,《权利法案》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过程中的一部重要法律,它肯定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有效地限制了君主的权力,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

1701年,议会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对王权做了进一步的限制,把国王继承权、任命法官等重大问题的权力都掌握在议会手中。君权衰落、议会权力的增长成为这一时期一个总的发展趋势。最终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小密室的演变:

这一目主要介绍了英国责任内阁制度的确立和形成过程。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个显著特征。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三个重要机构:议会、国王和内阁。国王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领袖,但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而已。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实质使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这样,英国成为资产阶级议会君主制的典型国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得到了发展。

英国内阁制的形成反映了英国政治生活中的许多规定都源于传统或习惯。“光荣革命”前,国王有一个最高咨询机构--枢密院,由国王指定的贵族担任枢密大臣,协助国王制定政策,并向国王提出建议。“光荣革命”后,国王经常与几位重要的枢密大臣在一个小密室中开会,以征求他们对一些政治问题,特别是外交问题的意见,这个小密室逐渐成为内部的代名词,内阁逐渐取代了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到了汉诺威王朝,国王中很多人不懂英国语, 不参加内阁会议,并形成惯例,于是,有的重要大臣就来主持内阁会议,并把内阁的意见集中起来向国王汇报。这样,他的地位就日益突出,慢慢成为人们所称的首相,内阁制就这样逐渐形成并完善起来。

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

本目着重介绍了工业革命后英国的议会改革,实际上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调整与完善。

政治民主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英国是较早步入政治民主化的国家,而议会改革是其中的中心环节。工业革命后,英国议会有过多次改革,本目教材重点介绍的是1832年的改革。可从背景、内容、作用等三个方面理解和把握:

(1)背景:第一,工业近代化必然带来政治民主化。19世纪早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英国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工业化带来财富与出身的尖锐矛盾。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打破按出身享有政治权利的局面,他们积极谋取参政的权利;工业化带来人口高度集中和都市化进程加快,人口稠密的新兴工业城市要求增加议会的席位。第二,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第三,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英国人自古以来富有很强的民主意识,到了近代政治民主意识更加强烈,正是这种政治民主意识使每一个阶层都在为争取权利而斗争,保证了英国政治民主化的推进。第四、旧选举制的弊端严重,1832年议会改革前的议会政治称为旧制度,旧制度不同于等级君主制度,基本适应当时政治发展状况。旧制度实际上是贵族寡头政治,贵族操纵议会。旧制度弊端丛生,主要表现在,首先,从选举权方面来看,主要是选举资格混乱,各选区选举资格不一,各有各的标准,不是以财产为标准,而是以人的出身为标准,随着工业化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样要求获得选举权。其次,从议会的席位分布情况来看,同样混乱,有的“衰败的选区”已基本无人居住,却仍有选派议员的权利,有的新兴都市,人口众多,但却没有席位或很少有席位。再次,选举方法腐败,营私舞弊、贿选公开化。改革这种旧制度,势在必行。

(2)内容:1832年,议会改革方案获得通过,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有:第一,选举资格的改革。方案规定城市居民凡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房主和年付房租额在10镑以上的房客都有选举权;农村居民中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在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有选举权。第二,议会名额重新分配。取消56个“衰败选区”的议会代表名额,30个小选区选举名额也从2名减至1名,空出的143年席位分配给新兴的工业城市。

(3)作用:首先,朝着民主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并且创立了走向民主改革的方式,即在对旧制度改革中不断创新,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的进程,这对世界各国的民主进程的推进都是值得借鉴的。其次,使工业资产阶级(主要是中产阶级)跻身于统治地位,从而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更相适应,进一步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再次,劳动人民(工人、贫民)选举资格受到了种种限制。进一步启发了工人阶级的觉悟,走向了公开的政治斗争形式。

继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1867年和1884年,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这些改革,使议会制度日趋民主化。

英国议会改革的特点:

(1)渐进、平缓。使政治民主少曲折,社会动荡少。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2)斗争和妥协相结合,是改革成功的两个重要手段。1832年改革前社会各种政治力量有分有合,既互相斗争,又互相依赖,妥协成为必然,最终通过了1832年改革法案。以英国式的独特的方式解决了政治民主化,为世界政治民主化作出了贡献。

(3)议会改革每次扩大的社会权利都是实际的,不可剥夺的,较之法国的民主权利得而复失来说,英国的经验是成功的。

“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

19世纪70年代以后,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从1887年到1897年,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并使一部分立法权也转入内阁手中,内阁还篡夺了议会的财政权。伴随着政党政治的日益完善,首相和内阁作为多数党的党魁和领导核心,对下院议会党团的控制大为加强。英国议会的许多权力已转向了内阁,内阁权力开始膨胀,许多英国人称内阁为议会中的“第三院”。体现了 “内阁专横”的政治格局和19世纪末的政治发展趋向,同时意味着英国君主立宪制黄金时代的结束。

本课教材的四目内容,构成了英国议会制君立宪的形成→发展→调整→完善→黄金时代结束的全过程,学习时要通过逐目内容的分析,提示各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英国近代民主进程的全貌。

试题详情

4、培养搜集史料、处理史料、运用史料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目标:

可以运用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以今天英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为切入点,寻找其历史的渊源,从而加深学习历史的现实性和对历史认识的深刻性,对英国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以及选举程序等相对抽象的政治概念有一个灵活的把握。

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国王与议会之间的关系和1688年以后以及今天的英国国王、议会和内阁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加深对英国代议制度的整体认识。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使学生认识并理解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不断调整的过程,从而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正确认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以及对近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及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在1932年的议会改革中,工人阶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改革后,工人、贫民仍被排挤在政治权力之外。通过学习,让学生辩证地认识资产阶级民主的阶级性和历史局限性。

试题详情

3、了解英国议会改革及相应选举规则的制定,形成对英国民主政治“大厦”的结构及内部运行的初步了解;

试题详情

2、了解不同历史时期议会和内阁权力的消长情况及其原因;

试题详情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等基本史实;

试题详情

(引导学生课前准备:搜集并欣赏反映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图文音像资料,并在一定范围交流,对抗日战争有一个初步了解,增强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导入:

本课内容现实性强,可运用的材料从形式到内容都较为丰富。因此可以采取运用材料、创设情境、启发思考的方式进行到入。以下几例供选择参考

1、利用反映日本军国主义暴行的典型的图片资料。如日军杀人比赛的图片。

2、文字材料。如200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王选的材料、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副对联:感时  溅泪,恨别   惊心。

3、视频音像资料。如歌曲《九一八》、电影《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黑太阳731》。

那么,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中国人民又进行了怎样的斗争?今天世人该怎么面对这段历史?

此外,也可以通过回忆近代以来(20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日本侵华史实导入。

教学

首先引导学生浏览“课前提示”及课文子目,要求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然后教

师可投影图示:

日军侵华、中国军民抗日的两方面内容及相关的两个阶段

      抗日救亡运动       全民族抗战

1931年------1937年------1945年

 

局部侵华         全面侵华

(说明:这里教师需要解释一下通常所说的“八年抗战”)

试题详情

3.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目重点

日军侵华的罪行及危害,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原因、表现及结果(理解其重要性);

理解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