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42791  342799  342805  342809  342815  342817  342821  342827  342829  342835  342841  342845  342847  342851  342857  342859  342865  342869  342871  342875  342877  342881  342883  342885  342886  342887  342889  342890  342891  342893  342895  342899  342901  342905  342907  342911  342917  342919  342925  342929  342931  342935  342941  342947  342949  342955  342959  342961  342967  342971  342977  342985  447348 

3、代表利益不同

试题详情

2、奋斗目标不同

试题详情

中国共产党成立有哪些意义?

①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新型的、工人阶级的革命政党。

②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④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与以往的政党不同?

1、指导思想不同

试题详情

(三)问答题:

12、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对西周的统治各起了什么作用?

试题详情

(一)单项选择题

1.最初“王”字是斧钺的象形,它最能说明的是         (   )

  A.金属工具已经开始使用        B.政治权力产生的时候就是一种强权

  C.军事首领成为部落联盟的统治者    D.“王”具有无限的权力

2.关于王位世袭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它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B.它是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之一

  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D.王位只能父子相传

3.下列西周诸侯国中属于同姓封国的是 ①齐 ②鲁 ③燕 ④晋 ⑤宋 (   )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4.西周的宗法制                        (   )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其最大特点是长子继承制

  C.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间接演变而来 D.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纷争

5.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孔子这句话中的“礼”的主要含义是     (   )

   A.礼仪       B.政权       C.风俗       D.政治制度

6.《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            (   )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7.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   ) 

   A.分封诸侯国             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             D.任人唯亲

8.《左传》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说明在我国奴隶社会统治者非常    (   )

   A.尊重祖先    B.迷信无知    C.重视礼仪与征伐 D.善于带兵打仗

9.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               (   )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0.春秋时期,奴隶社会逐渐崩溃。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   ) 

   A.各国普遍进行改革          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D.奴隶起义频繁

试题详情

(三)西周政治制度

(1)分封制:a 分封的对象(子弟、功臣、先朝的贵族)

      b受分封的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c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d实质:“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2)宗法制:a 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

b宗法等级(分析地图册P3示意图)

c最大的特征:嫡长子继承制

读史感悟

读地图册P3《西周分封图》和教科书P6“资料卡片”,指出西周分封的主要诸侯国。说明燕、鲁、宋等诸侯国的形成情况。联系宗法示意图,思考:

①宗法制和分封制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②“资料卡片”中提到的“姬姓之国四十人”和“姬姓之国五十三人”的史实,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论从史出

宗法制与分封制之间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下表:

 
分封制
宗法制
目的
 
 
 
 
内容
 
 
 
 
 
作用
 
 
 
 
瓦解
 
 
 
 
 
两者关系
 
 
 

(3)礼乐秩序

“礼”的含义:有尊崇上天和先祖的内容,更多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典范。

“乐”的含义:辅从于“礼”,以艺术美,使得讲究等级规范、形式森严的“礼”具有征服人心的感染力。

史料链接:

材料一  《礼记》中说:“礼不下庶人”。《荀子》中说:“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

材料二  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材用足,材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    --《礼记》

材料三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王孙满对曰:“在德不在鼎。”这即是历史上有名的“问鼎中原”之典。

读史感悟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主要说明了什么?

3“楚王问鼎”的成语故事说明了什么?

小结

夏禹传位于启,开始“家天下”的国家制度。代夏而立的商朝,其政治特点表现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西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维护了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用表格归纳如下:

中国
早期政治制度
夏朝
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始创王位世袭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商朝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
王权紧密结合。
 
 
西周
实行分封制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实行宗法制
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制度。
 
礼乐秩序
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当时文明中最为高贵、典雅、精致的文化。

试题详情

(二)夏商政治文化

  (1)夏朝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王位世袭(家天下)制度的出现,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史料链接:

材料一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礼记·礼运》

材料三  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启为禹之子)。

--〈史记·夏本纪〉

读史感悟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制度?请举例说明。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哪些新变化?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历史影响?

3王位世袭制是从何人开始的?

(2)商朝

商汤灭夏与武王伐纣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突出表现: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试题详情

(一)“王”的出现和“帝”的传说(早期国家的出现)

(1)时间;大约五千年前

(2)地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3)突出标志: 金属器具的使用

          贫富分化

          文字的成熟

          城的出现

          礼制的初步形成

史料链接:黄帝、尧、舜、禹的传说

(4)核心:政治权力的产生与维护

早期政治权力的核心:“王”、“帝”(参看地图册P1中“历史传说中的‘帝王’分布)。

政治权力的维护:  斧鉞:代表强权

              城:  战争防御;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祭祀:社会权力的集中;神权与早期政权的结合

              战争:平定四方,确定政治管理秩序

政治权力的更替方式:“禅让”(或曰“传贤”)

试题详情

导入:

运用有关黄帝的传说进行导入。

教学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