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1833  421841  421847  421851  421857  421859  421863  421869  421871  421877  421883  421887  421889  421893  421899  421901  421907  421911  421913  421917  421919  421923  421925  421927  421928  421929  421931  421932  421933  421935  421937  421941  421943  421947  421949  421953  421959  421961  421967  421971  421973  421977  421983  421989  421991  421997  422001  422003  422009  422013  422019  422027  447348 

3.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人已满山满谷。人潮仍沿着山路__________。(泻下  走下  涌来  滚来)

[中考巡礼](2005嘉兴)

试题详情

2.解释下列词语。

  杀戮:

  憧憬:

  健忘:

  屹立:

试题详情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荒(    )    纳(    )    蜒(    )

  惚(    )    立(    )    憬(    )

试题详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剖析]

萨特的一段话里说记忆是“沉重”的,这容易理解,为什么又说“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呢?

“美丽的记忆”后面一句就说明了为什么“美丽”,要注意“整个民族的英勇”一句,这是说,面对法西斯屠刀,南斯拉夫人宁死不屈。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所谓“合作”就是要他做民族的叛徒,这位老师是有民族气节的,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课文第四部分摘录的遗言,表现了无辜的平民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仍然怀着强烈的爱向生者倾吐心声和愿望,没有人向刽子手乞怜。还有一位工人要“孩子们为父报仇”。他们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发散训练]

试题详情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在具体的语境中品析关键字词的表达作用。

试题详情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课后的词语和课文中的美句;

(2)理解并掌握本文引用的作用。

试题详情

18.“我一切都好,务必立刻寄钱来”,一句话是否得体?为什么?如果不得体,请修改之。

                                       

                                        

试题详情

17、小说中的大学生是怎样一个人?试作简要分析。

                                         

                                         

试题详情

16、延叔为什么要重写一封信?

                                       

试题详情

15、⒅段与前文中哪一句话相照应?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