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5191  425199  425205  425209  425215  425217  425221  425227  425229  425235  425241  425245  425247  425251  425257  425259  425265  425269  425271  425275  425277  425281  425283  425285  425286  425287  425289  425290  425291  425293  425295  425299  425301  425305  425307  425311  425317  425319  425325  425329  425331  425335  425341  425347  425349  425355  425359  425361  425367  425371  425377  425385  447348 

2.解释下列加点字。

老夫发少年狂(   )

卷平冈(   )

挽雕弓如满月(   )

泛轻舟(   )

五十弦外声(   )

的卢飞快(   )

试题详情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斜晖脉(   )  白洲(   )

人不(   )   右苍(   )

锦帽貂(   )  微霜(   )

艋舟(   )   下炙(   )

试题详情

《武陵春》背景: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人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减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汇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一显身手

试题详情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范仲淹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我们学过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表达了政治上不得意的感情。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试题详情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前一句抒写词人一生中的事业和抱负,后一句抒发无尽的感叹。表达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与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相比,同写久经军旅的老者,英雄之心尚在,不同的是,辛弃疾哀伤较重。

试题详情

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词人却把它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

试题详情

3.“鬃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试题详情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直道将军战士之感伤,并点出他们彻夜无眠、鬓发染霜、泪下如雨的感伤之情,表现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出师老无功、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

试题详情

1.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夕阳余晖斜拂江面,绿水悠悠而去,人不见,景依旧。

试题详情

脉脉:诗中形容阳光微弱。

塞下:边地。

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声。

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长烟:荒漠上的烟。

勒:刻石记功。

报倾城:报,告、语。倾城,指全城观猎的士兵。

会:当。

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

拟:准备。

舴艋舟:小船。

麾下:部下。

炙:烤熟的肉。

翻:演奏。

塞外声:雄壮悲凉的军歌。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