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7308  427316  427322  427326  427332  427334  427338  427344  427346  427352  427358  427362  427364  427368  427374  427376  427382  427386  427388  427392  427394  427398  427400  427402  427403  427404  427406  427407  427408  427410  427412  427416  427418  427422  427424  427428  427434  427436  427442  427446  427448  427452  427458  427464  427466  427472  427476  427478  427484  427488  427494  427502  447348 

2、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来,活着便有希望。

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试题详情

1、  参考观点:①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的理想而奋斗,决不能动摇和悔改。 ②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为了追求真理,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③在污浊的环境中,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要热爱祖国。

试题详情

(一)、(1)博闻疆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①精通②嫉妒③制订④夸耀⑤怨恨⑥忠正、刚直的人

(3)D

试题详情

5、在反省自己走过的路之后,诗人没有畏惧邪恶,而是更加坚定了走自己的路的决心,“高余冠”“长余佩”更是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无悔自己的选择。

试题详情

4、喻指诗人高洁的德行。

试题详情

3、“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具有假设意味,并不是真悔,而是作者的反省:是否当初没有看清道路,应该返回去呢?

试题详情

2、陆离:修长的样子。  相道:观察、选择道路。  驰:快跑。  昭质:光明纯洁的本质。

试题详情

1、jì  jí

试题详情

5、“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指九天以为正兮,夫维灵修之故也”--忠君报国,虽死不悔。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坚持真理,永不言弃。

这些感天动地的诗句,令我们感受到诗人高贵的品质,宁死不屈的精神。正如司马迁所赞:“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而从此,一种永世不曾泯灭的信念--对真理的信仰和对理想的追求,一种千古不变的情愫--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乡土的依恋,深探注入到中华文化中来,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辉传统。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