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某研究小组将V1 mL 1.0 mol/L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小组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 (填“高于 .“低于 或“等于 )22 ℃.判断的依据是 . (2)由题干及图形可知.V1 / V2= 时.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此反应所用NaOH溶液的浓度应为 mol/L. (3)若通过实验测定及有关计算知此反应共放出Q KJ的热量.请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0分)

I.(4分)某温度下的溶液中,c(H)=10x mol/L,c(OH)=10y mol/L。x与y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温度下,中性溶液的pH=       

(2)该温度下0.01 mol/L NaOH溶液的pH=       

II. (6分)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分解反应平衡常数和水解反应速率的测定。

(1)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温度(℃)

15.0

20.0

25.0

30.0

35.0

平衡总压强(kPa)

5.7

8.3

12.0

17.1

24.0

平衡气体总浓度

(×103mol/L)

2.4

3.4

4.8

6.8

9.4

①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填字母)。

A.2v(NH3)=v(CO2)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②根据表中数据,计算25.0℃时的分解平衡常数为                        

(2)已知:NH2COONH4+2H2ONH4HCO3+NH3·H2O。该研究小组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氨基甲酸铵溶液测定水解反应速率,得到c(NH2COO)随时间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③计算25℃时,0~6min氨基甲酸铵水解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④根据图中信息,如何说明水解反应的平均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I.(4分)某温度下的溶液中,c(H)=10x mol/L,c(OH)=10y mol/L。x与y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温度下,中性溶液的pH=        

(2)该温度下0.01 mol/L NaOH溶液的pH=        

II. (6分)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分解反应平衡常数和水解反应速率的测定。

(1)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温度(℃)

15.0

20.0

25.0

30.0

35.0

平衡总压强(kPa)

5.7

8.3

12.0

17.1

24.0

平衡气体总浓度

(×10-3mol/L)

2.4

3.4

4.8

6.8

9.4

①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填字母)。

A.2v(NH3)=v(CO2)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②根据表中数据,计算25.0℃时的分解平衡常数为                        

(2)已知:NH2COONH4+2H2ONH4HCO3+NH3·H2O。该研究小组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氨基甲酸铵溶液测定水解反应速率,得到c(NH2COO)随时间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③计算25℃时,0~6min氨基甲酸铵水解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④根据图中信息,如何说明水解反应的平均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16分)某研究小组取足量形状、质量均相同的铝片,分别与浓度均为6 mol?L1的等体积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取出剩余的铝片洗净、干燥、称量。
(1)上述反应剩余铝片的质量,前者________后者(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观察铝片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较浑浊,且试管底部有少量黑色固体。
查资料已知:
①铝与盐酸反应,因反应过快而变成粉末分散到溶液中,形成黑色固体
②电解法冶炼铝所用的原料氧化铝是从铝土矿中提取的,氧化铝中往往还含有微量的氧化铁和二氧化硅杂质。写出在电解池中生成的铝与杂质二氧化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3)为探究(2)中黑色固体的成分,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黑色固体是Al和Fe
假设2:黑色固体是Al和Si
假设3:黑色固体是Al和_______________
(4)设计实验方案,基于假设3进行实验,验证黑色固体含有Al之外的其它成分。
限选实验试剂:蒸馏水、6mol·L-1H2SO4溶液、6mol·L-1NaOH溶液、6mol·L-1氨水、0.01mol·L-1KMnO4溶液、新制氯水、20%KSCN溶液。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
步骤1:将反应所得浊液过滤、洗涤,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6mol·L-1  H2SO4溶液,充分振荡,静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黑色固体含有Si
步骤2:
 
 
 
(5)已知硅与NaOH溶液反应与铝相似。取m1g黑色固体加足量NaOH溶液充分溶解,
滤去不溶物(不考虑可溶物的损失),配成250mL溶液,取出25.00mL溶液,按下列操作进行实验:

在上述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定量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黑色固体中A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Al-27  Fe-56  H-1  O-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16分)某研究小组取足量形状、质量均相同的铝片,分别与浓度均为6 mol•L1的等体积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取出剩余的铝片洗净、干燥、称量。

(1)上述反应剩余铝片的质量,前者________后者(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观察铝片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较浑浊,且试管底部有少量黑色固体。

查资料已知:

①铝与盐酸反应,因反应过快而变成粉末分散到溶液中,形成黑色固体

②电解法冶炼铝所用的原料氧化铝是从铝土矿中提取的,氧化铝中往往还含有微量的氧化铁和二氧化硅杂质。写出在电解池中生成的铝与杂质二氧化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3)为探究(2)中黑色固体的成分,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黑色固体是Al和Fe

假设2:黑色固体是Al和Si

假设3:黑色固体是Al和_______________

(4)设计实验方案,基于假设3进行实验,验证黑色固体含有Al之外的其它成分。

限选实验试剂:蒸馏水、6mol·L-1H2SO4溶液、6mol·L-1NaOH溶液、6mol·L-1氨水、0.01mol·L-1KMnO4溶液、新制氯水、20%KSCN溶液。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

步骤1:将反应所得浊液过滤、洗涤,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6mol·L-1  H2SO4溶液,充分振荡,静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黑色固体含有Si

步骤2:

 

 

 

(5)已知硅与NaOH溶液反应与铝相似。取m1g黑色固体加足量NaOH溶液充分溶解,

滤去不溶物(不考虑可溶物的损失),配成250mL溶液,取出25.00mL溶液,按下列操作进行实验:

在上述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定量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黑色固体中A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Al-27  Fe-56  H-1  O-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9分)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3、I2,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

(1)SO2气体还原Fe3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参加反应的SO2和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
(2)下列实验方案适用于在实验室制取所需SO2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Na2SO3溶液与HNO3       B.Na2SO3固体与浓硫酸
C.固体硫在纯氧中燃烧     D.铜与热浓H2SO4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从A中所得溶液提取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蒸发、冷却结晶、________、自然干燥,在这一系列操作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填序号)。
A.蒸发皿 B.石棉网 C.漏斗 D.烧杯 E.玻璃棒 F.坩埚
(5)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SO2,为了验证A中SO2与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他们取A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①: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方案②:往第二份试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方案③:往第三份试液中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不合理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