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0051  200059  200065  200069  200075  200077  200081  200087  200089  200095  200101  200105  200107  200111  200117  200119  200125  200129  200131  200135  200137  200141  200143  200145  200146  200147  200149  200150  200151  200153  200155  200159  200161  200165  200167  200171  200177  200179  200185  200189  200191  200195  200201  200207  200209  200215  200219  200221  200227  200231  200237  200245  447090 

液化:

特点:

试题详情

教学程序与内容
学生活动
引入:
大家知道,雨水来源于江河湖海蒸发到大气中的水蒸气,那么气态水究竟是怎么样变成液态水的呢?
活动: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
想一想:
在实验中水的状态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雨形成的原理:水蒸气与热空气一起上升,在高空遇冷时,水蒸气就凝结成小水滴。
新课教学: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Flash演示液化过程,让学生注意观察这个过程中水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教师紧跟发问:温度计示数升高说明什么问题?
液化时候的特点:
放出热量。
知识运用:
1、用嘴对准自己的双手呵气,几秒钟后手有何感觉?吹气呢?
2、被水蒸气烫伤比被开水烫伤严重,现在你知道原因了吗?
(气体液化的时候要放热。烧水、做饭的时候,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会伤得很厉害,就不只是因为水蒸气的温度高,还因为水蒸气液化时放热的缘故。)
活动:
使热水蒸气遇冷液化,压缩乙醚体积使其液化。
问题:
从以上现象中你能得到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吗?
物理与生活:
1.为什么靠近壶嘴的地方  2.石油气是怎样液化的?反而不出现“白气?”
3.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将一把带柄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解析:
1.壶嘴温度高,水蒸气不容易液化
2.石油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的
3.烧一烧可以是小镜子温度变高,那么口腔中的水蒸气就不容易液化了。
 
 
 
 
各抒己见
 
 
 
水由气态变成了液态,需要遇冷
 
 
 
 
 
温度计示数升高
 
 
 
 
 
 
 
 
 
说明在液化的过程中放热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作答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试题详情

实验模拟雨的形成,分组讨论,多媒体课件

试题详情

重点:液化的特点

难点:液化知识的运用,解释现象

试题详情

3.能够用液化知道解释一些现象

试题详情

2.知道液化的特点

试题详情

1.知道什么是液化

试题详情

6.如图当你在家洗澡的时候,也会涉及到不少物理知识.请你总结出其中三条跟汽化有关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