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43484  243492  243498  243502  243508  243510  243514  243520  243522  243528  243534  243538  243540  243544  243550  243552  243558  243562  243564  243568  243570  243574  243576  243578  243579  243580  243582  243583  243584  243586  243588  243592  243594  243598  243600  243604  243610  243612  243618  243622  243624  243628  243634  243640  243642  243648  243652  243654  243660  243664  243670  243678  447090 

7、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试题详情

6、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在农田间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冲之间的通讯,是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这样也能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即:(1)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2)制造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试题详情

5、蝶蛾类昆虫的雌虫,体表的腺体能分泌吸引雄虫的物质-性外激素。性外激素是挥发性物质,并且具有特殊的气味。雄虫靠触角上的嗅觉感受器感受到同种雌虫性外激素的气味后,就会飞过来同雌虫交配。

试题详情

4、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蚂蚁的通讯主要靠气味)等。

试题详情

5、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根据个体大小 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作为“首领”的雄狒狒在群体内部是“常胜将军”,它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首领”也负责这个社群的行动,并且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试题详情

4、蜜蜂的群体由工蜂(筑巢、保卫、喂养其他蜂)、蜂王(产卵)和雄蜂(交配)组成。

试题详情

3、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群体中有雌蚁(就是蚁后,是专职的“产卵机器”)、雄蚁(与雌蚁交配)、工蚁(智能是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和兵蚁(专司蚁穴的保卫)。

试题详情

1、动物的社会行为是指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老鼠群体等没有。)2、社会行为的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试题详情

3、P34和P35的两个探究实验了解。

◆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的目的: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对菜青虫卵隔离饲养的方法:人工条件下饲养菜青虫,隔离卵并不困难。但要饲养成活,还是有些难度的。

首先,要尽可能为菜青虫创造一个接近自然生存环境的饲养条件,如适当的光照、温度、湿度,充分而新鲜的食物等。其次,饲养的数量也不宜过少,否则很难说

明问题。

◆实验用的叶片和滤纸等应当一样大: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减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滤纸的颜色要和菜叶的一样。选择一样的色彩也是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         对照实验要在同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做:这样才能保证探究的严谨有效

◆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试题详情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