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91831  291839  291845  291849  291855  291857  291861  291867  291869  291875  291881  291885  291887  291891  291897  291899  291905  291909  291911  291915  291917  291921  291923  291925  291926  291927  291929  291930  291931  291933  291935  291939  291941  291945  291947  291951  291957  291959  291965  291969  291971  291975  291981  291987  291989  291995  291999  292001  292007  292011  292017  292025  447090 

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试题详情

21、(12分)将0.1 mol的镁、铝混合物溶于100 mL 2mol/LH2SO4溶液中,然后再滴加1 mol/L NaOH

溶液。请回答:

⑴若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沉淀质量m随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变化如下图所示。

当V1=160mL时,则金属粉末中n(Mg)=     mol,

V2         mL。

⑵若在滴加NaOH溶液过程中,欲使Mg2+、Al3+刚好沉淀完全,则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

V(NaOH)=       mL。

⑶若混合物仍为0.1 mol,其中Mg粉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用100 mL 2 mol/L的硫酸溶解此混合物后,再加入450 mL 1mol/L的NaOH溶液,所得沉淀中无Al(OH)3。满足此条件的a的取值范围是:            

试题详情

20、(14分)在半导体工业中,有一道工序叫烧氢。烧氢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工作时,是将石英管D出口处氢气点燃。半导体硅片、焊片和金属零件从石英管口送入加热区,在氢气还原气氛中加热使焊片熔化,将单晶硅与金属零件焊接在一起。焊接后再将零件拉至冷却区,冷却后取出。烧氢工艺中的氢气纯度要求极高,工业氢气虽含氢量达99.9%,但仍含有极微量的水蒸气和氧气,所以点燃氢气前应检验氢气的纯度。试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        ______;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2)装置C中的物质是______   ______;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点燃氢气前将E(带导管胶塞)接在D的出口处,目的是_________      _________。

(4)装置A是安全瓶,可以防止氢气燃烧回火,引起爆炸,其中填充大量纯铜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9、(14分)小冬同学在家务劳动时跟爸爸学习杀鱼,在杀鱼时对从鱼腹内取出的鱼鳔产生了兴趣。他拟定“探究鱼鳔内气体的成分和体积”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小冬查阅资料获知:这种鱼的鱼鳔内氧气占四分之一,其余气体是二氧化碳和氮气。

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Ⅰ.测量鳔内气体的体积。小冬设计了两种方法:

(1)用医用注射器(带有准确的刻度)抽取鱼鳔内的气体,测量其体积;

(2)在水槽中倒扣一个盛满水的量筒,用镊子夹住鱼鳔,将鱼鳔尖端放在量筒口处,用一根针在水下刺破鱼鳔尖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鳔内的气体并测量其体积。

你认为其中测量结果不准确的是   ,理由是                 

Ⅱ.探究鳔内气体的成分。小冬收集了鳔内气体分别装在集气瓶和医用注射器中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记录
(3)验证鳔内含有氧气
将燃着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
木条能继续燃烧,证明含有氧气
(4)验证鳔内含二氧化碳
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该实验中能否使用上述(3)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为什么?          
(5)分离出氮气
取一份装在100mL医用注射器中的鳔内气体进行分离:第一步,将气体通过     (填试剂)除去氧气;第二步,将剩余气体通过足量的      除去二氧化碳;第三步,将剩余气体通
    进行干燥,即可得纯净的氮气。
 
 
第三步实验时还可以选用   作干燥剂。

试题详情

18、(15分)为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SO2和CO2气体,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a、b、c为止水夹,B是用于储气的气囊,D中放有用I2和淀粉的蓝色溶液浸湿的脱脂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欲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可以采取的操作是                

(2)此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控制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不能过快,由此设计了虚框部分的装置,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用操作编号填写);

①向A装置中加入浓硫酸,加热,使A中产生的气体进入气囊B,当气囊中充入一定量气体时,停止加热;

②待装置A冷却,且气囊B的体积不再变化后,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慢慢挤压气囊,使气囊B中气体慢慢进入装置C中,待达到实验目的后,关闭止水夹b;

③打开止水夹a和c,关闭止水夹b;

(3)实验时,装置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             ____;

(4)当D中产生__________(多选不得分)现象时,可以说明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是CO2,而不是SO2

A.进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变浅,出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不变

B.脱脂棉上蓝色均变浅

C.脱脂棉上蓝色褪去

则装置D的作用为          

试题详情

17、(9分)如图所示,在一烧杯中盛有H2SO4溶液,同时有一表面光滑的塑料小球悬浮于溶液中央,向该烧杯中缓缓注入 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设H2SO4和Ba(OH)2溶液密度相同]。试回答

⑴此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 ②                  

⑵写出实验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试题详情

16、将14mL NO2与O2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在水槽中盛满水的玻璃筒(带刻度)中,充分反应后,筒内剩下4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的体积可能是(   )

A.NO2为8mL, O2为6mL      B.NO2为10mL, O2为4mL

C.NO2为13.6mL, O2为0.4 mL    D.NO2为11.6mL, O2为2.4mL

试题详情

15、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加人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

B.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

C.制备Fe(OH)3胶体,通常是将Fe(OH)3固体溶于热水中

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CO32

试题详情

14、已知有以下反应:①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I2+SO2+2H2O=H2SO4+2H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还原性:I- > Fe2+ > Cl- > SO2       B.氧化性:I2 > Fe3+ > H2SO4 > Cl2

C.氧化性:Cl2 > Fe3+ > I2 > H2SO4      D.还原性:SO2 > I- > Fe2+ > Cl-

试题详情

13、能证明某溶液中含有Fe2+的是(   )

A.该溶液呈浅绿色     

B.该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并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C.向该溶液中加入氯水,再滴入几滴KSCN溶液,呈红色

D.向该溶液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不变色,再加入氯水,呈红色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