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79199  379207  379213  379217  379223  379225  379229  379235  379237  379243  379249  379253  379255  379259  379265  379267  379273  379277  379279  379283  379285  379289  379291  379293  379294  379295  379297  379298  379299  379301  379303  379307  379309  379313  379315  379319  379325  379327  379333  379337  379339  379343  379349  379355  379357  379363  379367  379369  379375  379379  379385  379393  447090 

12.(09年福建理综·12)某探究小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CH3COCH3+Br2CH3COCH2Br+HBr)来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反应速率v(Br2)通过测定溴的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在一定温度下,获得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初始浓度c/mol·L-1
溴颜色消失
所需时间t/s
CH3COCH3
HCl
Br2

0.80
0.20
0.0010
290

1.60
0.20
0.0010
145

0.80
0.40
0.0010
145

0.80
0.20
0.0020
580

   分析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增大c(CH3COCH3), v(Br2)增大    B.实验②和③的v(Br2)相等

C.增大c(HCl), v(Br2)增大          D.增大c(Br2),v(Br2)增大

答案:D

解析:从表中数据看,①④中CH3COCH3,HCl的浓度是相同的,而④中Br2比①中的大,所以结果,时间变长,即速率变慢了,D项错。其他选项依次找出表中两组相同的数据,看一变量对另一变量的影响即可。

试题详情

10.(08年山东理综·14)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     

答案:A

解析:由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得,该反应化学方程式应为CO2+H2CO+H2O,故D错;由题意知,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移动,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A正确;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增大而不会减小,故B错;C项,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会 增大,故C错。

11.(09年安徽理综·11)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NO(g)+CO(g)N2(g)+CO2(g)  △H=-373.4kJ·mol-1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该反应为气体计量数减小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平衡常数减小,A选项错误;同理,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的转化率减小,B选项错误;平衡常数只与热效应有关,与物质的量无关,C选项正确;增加氮气的物质的量,平衡逆向移动,NO的转化率减小,D选项错误。

试题详情

9.(08年海南化学·10)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2Z ,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D

A.33%          B.40%           C.50%          D.66%

答案:D

解析:由可知:    X+2Y2Z

      起始:   1  1    0

      转化:   a  2a   2a

      平衡:  1-a  1-2a  2a

    根据题意有: = ,a=,Y的转化率最接近65%。

试题详情

8.(08年广东理基·36)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A.通入大量O2                    B.增大容器容积

C.移去部分SO3                   D.降低体系温度

答案:A

解析:A. 通入大量O2,反应物浓度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

B. 增大容积,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均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均下降;

C. 移去部分SO3会减小生成物浓度,刚开始正反应速率不变,而后下降;

D.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但是降低体系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同理若增大体

系问题,正、逆反应速率增大;

试题详情

7.(08年广东化学·15)碘钨灯比白炽灯使用寿命长。灯管内封存的少量碘与使用过程中沉积在管壁上的钨可以发生反应:W(s)+I2(g)WI2(g) ΔH<0(温度T1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灯管工作时,扩散到灯丝附近高温区的WI2(g)会分解出W1W重新沉积到灯丝上

B.灯丝附近温度越高,WI2(g)的转化率越低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

D.利用该反应原理可以提纯钨

答案:AD

解析: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左移动。所以灯丝附近温度越高,WI2的转化率越高,B错。平衡常数,应为生成物除以反应物:

K=c(WI2)/c(W)·c(I2)利用该反应,可往钨矿石中,加如I2单质,使其反应生成WI2富集,再通过高温加热WI2生成钨,从而提纯W,D正确。

试题详情

6.(08年广东化学·8)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2(g)+Br2(g) 2HBr(g)△H<0,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bab的关系是A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前者恒温,后者相对前者,温度升高。使平衡向左移动,从而使Br2的转化率降低。所以b<a.

试题详情

5.(08年宁夏理综·12)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4I(s)NH3(g)+HI(g);②2HI(g)H2(g)+I2(g)

达到平衡时,c(H2)=0.5mol·L-1c(HI)=4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9            B.16            C.20            D.25

答案:C

解析:求①的平衡常数的关键是求氨气的平衡浓度,若碘化氢不分解时,NH3(g)和HI(g) 的平衡浓度是相等的,因此2c(H2) 与容器中平衡浓度c(HI)之和即为氨气的平衡浓度5 mol·L-1,故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20。

试题详情

4.(07年广东化学·18)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证明SO2具有氧化性
B
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
比较氯与溴的氧化性强弱
C
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收集后用冰水混合物冷却降温
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
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1支加入少量MnO2
研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答案:BC

解析:本题是一道实验题。A选项中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KMnO4做氧化剂,说明SO2具有还原性。B选项中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发生Cl2+2NaBr=2NaCl+Br2反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知Cl2的氧化性大于Br2。C中发生的反应为Cu+4HNO3=Cu(NO3)2+2NO2+2H2O、2NO2(g)N2O4;△H<0,升温气体颜色变深,降温气体颜色变浅,D选项中H2O2溶液的浓度不同,故不能单纯判断催化剂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试题详情

3.(07年广东理基·26)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

A.盐酸的浓度                    B.铝条的表面积

C.溶液的温度                    D.加少量Na2SO4

答案:D

解析:铝与盐酸反应的实质是2Al+6H+=2Al3++3H2↑,因此盐酸的溶度、铝条的表面积和溶液的温度均会影响反应的速率,而加少量Na2SO4对溶液中的各物质的浓度没有影响,不会影响反应速率。

试题详情

2.(07年广东化学·16)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Sn(s、白)+2HCl(aq)=SnCl2(aq)+H2(g)  △H1

②Sn(s、灰)+2HCl(aq)=SnCl2(aq)+H2(g)  △H2

③Sn(s、灰)Sn(s、白)      △H3=+2.1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1>△H2

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答案:D

解析:②-①可得③,△H2-△H1>0,故△H2>△H1 ,A错,根据③,在常温下,灰锡会向白锡转化故常温下以白锡状态存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B、C错,当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转化为灰锡,灰锡以粉末状存在,故会自行毁坏。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