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79291  379299  379305  379309  379315  379317  379321  379327  379329  379335  379341  379345  379347  379351  379357  379359  379365  379369  379371  379375  379377  379381  379383  379385  379386  379387  379389  379390  379391  379393  379395  379399  379401  379405  379407  379411  379417  379419  379425  379429  379431  379435  379441  379447  379449  379455  379459  379461  379467  379471  379477  379485  447090 

2、理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成立

(2)地位: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组织(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

(3)意义:有利于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

(4)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

A、加入:1991年(同时加入的还有中国台北、中国香港)

B、贡献:①1993年西雅图会议上提出“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原则

②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

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试题详情

1、了解欧洲联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

(1)欧洲联盟

A、成立背景:①西欧国家文化背景相似  ②持续不断的冲突和战争激起了欧洲人统一欧洲的强烈愿望

③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国际地位降低 ④二战后美苏争霸使西欧认识到联合的重要性

B、成立过程:①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化解了法德之间的矛盾)

②1958年正式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④1992,欧共体成员国在荷兰签定《欧洲联盟条约》,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和成立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

⑤1993年底,欧洲12国,欧盟正式成立(性质:欧洲政治经济共同体)

⑥欧元的启动:1999.1.1.欧元正式问世。2002.7.开始,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

C、从 “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趋势(演变特点):由单一的经济组织向经济政治集团过渡

D、影响:

①提高了欧盟成员国的政治地位,促进了欧盟成员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加强了欧洲各国的联系

②挑战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出现和进一步发展

(2)北美自由贸易区

A、时间:1994年1月1日     B、涉及国家: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

C、性质: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

试题详情

2、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定

(1)签定:1947年,日内瓦签定

(2)性质:临时适用的由各缔约国组成的贸易组织

(3)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4)意义: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标志着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试题详情

1、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及其主要内容

(1)建立背景:

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自己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建立:

A、194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了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B、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的两个国际金融组织: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稳定国际汇率和国际金融体系、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

②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为战后欧洲乃至全球经济的复兴发展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C、美国从中取得了决定性的控制权。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3)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试题详情

2、了解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1)改革背景:20世纪80年代,苏联出现政治经济危机  (2)时间:1985年开始

(3)经济改革的内容:

A、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B、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C、调整所有制结构,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4)结果:逐渐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脱离苏联国情。最终导致改革失败,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试题详情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史实

(1)时间:1956年

(2)结果:A、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

B、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未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客观的评价,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

试题详情

3、了解“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1)表现:国家直接管理经济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制定无所不包的指令性经济计划,并通过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强制实施,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为了给工业化提供资金,牺牲广大农民利益,挫伤他们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试题详情

2、理解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1)实施时间:1921年

(2)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A、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  B、国内隐藏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它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因后来的领导人对其认识不足而被过早的终止。)

(3)新政策的特点:A、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B、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试题详情

1、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1)时间:1918--1921年

(2)主要内容:A、农业:实施余粮收集制  B、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C、贸易:取消自由贸易  D、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推行国际配给制和实物分配制

试题详情

3、了解美欧等国推行的福利政策(新增)

(1)时间:二战以后  (2) 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问题(3)实质:国家调控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