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25665  425673  425679  425683  425689  425691  425695  425701  425703  425709  425715  425719  425721  425725  425731  425733  425739  425743  425745  425749  425751  425755  425757  425759  425760  425761  425763  425764  425765  425767  425769  425773  425775  425779  425781  425785  425791  425793  425799  425803  425805  425809  425815  425821  425823  425829  425833  425835  425841  425845  425851  425859  447090 

(四)贩卖水声赚大钱

美国有一个名叫费涅克的人,去过许多名山大川。有一次,他在旅途中被身边潺潺的水声所吸引。声音和谐动听,悠扬悦耳,让人流连忘返。于是,他灵机一动,用立体声录音机录下许多小溪、小河、小瀑布的流水声,回城复制后高价出售,购者络绎不绝。费涅克因此获利甚丰。

试题详情

(三)拒绝诱惑

一位年轻人问老者:“我怎样才能成功地攀登到梦想的山巅?”

老者微微一笑,从地上捡起一张纸,叠只小船放在身边的小河,小船不喧哗,不急躁,借着水流,一声不吭地驶向前方。途中,蝴蝶、鲜花向它骚首弄姿,它不为所动,默默前行……

老者说:“人的一生,金钱、美色、地位、名誉、诱惑太多。选定了奋斗目标,途中因思谋金钱而驻足,因贪恋美色而沉沦,因渴求名誉而浮躁,因攫取地位而难眠,故难以像小船一样,不为诱惑所动,向着既定目标默然潜行。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做事往往半途而废,不能成功的原因。”年轻人恍然大悟,打点起行囊,迎着风向山顶爬去。

试题详情

(二)为失败做准备

报载,在美伊战争中,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扬言,他已摆好城市游击巷战的阵势恭迎美国大兵。在摩加迪吃过巷战苦头的美军不敢掉以轻心,他们在苦练怎么打胜仗的同时,也在苦练打败仗后如何当俘虏。战俘训练课程的名称是“超压力灌输”,包含四大科目--野外生存、躲藏逃脱、积极抵抗、保命要紧。训练以近乎残酷的方式进行,但却是必要的。它可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一旦身临绝境,就可以从容应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数事实说明,谁能为失败做准备,谁就能化险为夷,反败为胜。

试题详情

(一)最坚强的东西

世间最坚强的东西是什么?是血肉之躯里深藏着的意志。摆在面前的有这样一个人的履历:他,21岁时做生意失败;22岁时,角逐州议员落选;24岁时,做生意再次失败;26岁时,爱侣去世;27岁时,一度精神崩溃,曾想到自杀;34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36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5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落选;47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49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再一次落选;52岁时,当选美国第16届总统。这个人,就是阿伯拉罕•林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试题详情

(十)愚顿的力量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从村子里找了两个人,一个愚顿且软弱,一个聪明且强壮。爱因斯坦找了一块两英亩左右的空地,给他倆同样的工具,让他们在其间比赛挖井,看谁最先挖到水。

愚顿的人接到工具后,二话没说,便脱掉上衣干起来。聪明的人稍作选择也大干起来。两个小时过去了,两人均挖了两米深,但均未见到水。聪明的人断定选择错了,觉得在原处继续挖下去是愚蠢的,便另选了块地方重挖。愚顿的人仍在原地吃力地挖着,又两个小时过去了,愚顿的人只挖了一米,而聪明的人又挖了两米深。愚顿的人仍在原地吃力地挖着,而聪明的人又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就又选了一块地方重挖。又两个小时过去了,愚顿的人挖了半米,而聪明人又挖了两米,但两人均未见到水。这时聪明人泄气了,断定此地无水,他放弃了挖掘,离去了。而愚顿的人此时体力不支了,但他还是在原地挖,在他刚把一锨土掘出时,奇迹出现了,只见一股清水汩汩而出。

比赛结果,这个愚顿的人获胜。爱因斯坦后来对学生说,看来智商稍高条件优越、聪明强壮者不一定会得到成功,成功有时需要一种近乎愚顿的力量啊!

试题详情

(九)选择

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正面回答,却让他们走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要求是选摘一个最好最大的穗。

第一个弟子没走几步,就看见一个又大又漂亮的穗,高兴地摘下来了。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的那个大,但已经没有机会,只得遗憾地走完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要提醒自己,后边还有更好的。可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边两个弟子的教训。当走过全程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个美丽的穗。虽说,这穗不是田里最好最大的一个,但对他来说,已经是心满意足了。

试题详情

(八)一枚金币的推销术

在法国的一个城市的偏僻小巷里,人们拥挤得水泄不通。只见一位50多岁的男人,拿出一瓶强力胶水,然后拿出一枚金币,他在金币的背后轻轻地涂上一层薄薄的胶水,再贴到墙上。不久,一个接一个的人都来碰运气,看谁能揭下墙上那枚价值5000法郎的金币。

小巷里的人来来往往,最终没有人能拿下那枚金币,金币牢牢地粘在墙上。

原来,那男人是个老板,由于他的商店位置偏僻,生意不景气,他便想出了一个奇妙的广告办法:用出售的胶水把一枚价值5000法郎的金币粘在墙上,谁揭下,那枚金币就归谁。

那天,没有谁那下那枚金币,但是,大家认识了一种强力胶水。从此,那家商店的胶水供不应求。

试题详情

(七)失败是最好的指南针

一个探险家出发去北极,最后却到了南极。当别人问他为什么时,他说:“我带的是指南针,找不到北极。”对方说:“怎么可能呢?南极的对面不就是北极吗?转过身就可以了。”

成功和失败本是同一片旷野,它是会令你溺水的深潭,也是能为你解渴的甘泉。谁能一开始便明察秋毫,寻觅到那通往柳暗花明的小径?必得经历失败,把所有不可能的假货、貌似合理的幻想一一排除,剩下的才会是唯一的正确。

当我们在生活中一次次被撞得晕头转向、头破血流的时候,失败是最好的指南针,以它恒久不变的指针说着错误的方向,并提示我们:转过向去,对面便是成功。

试题详情

(六)回报的方式

一对法国农民夫妇15岁的儿子得了一种恶性皮肤病,夫妇俩借了所有能借到的钱,领着儿子到处去看病。那年冬天,在马塞一家医院里,母亲陪护儿子治疗,儿子睡在病床上,母亲就和衣坐在冰凉的地板上,几十个日日夜夜,她没有安静地睡过一宿觉。母子俩吃的是从家里带来的面包,大夫们实在看不下去,午餐的时候,总会给他们打来两份牛排,而母亲依旧吃冷面包,把牛排留给儿子吃。

后来,儿子的病情不断恶化,医生告诉母亲:“孩子的病治不好了,维持生命需要很多的钱。”母亲回到病房,默默地收拾行李,然后平静地对孩子说:“咱们回家吧。”

再后来,孩子的不幸遭遇被巴黎一些媒体报道了,好心的人们纷纷捐款,希望能留住他的生命。然而,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孩子还是死了。

孩子在离开人世之前,把能够知道姓名的好心人一个一个地记在笔记簿上,他告诉父母:“我不想死,可我知道自己的病拖累了你们。我死之后,一定把这些钱还给人家。”

埋葬了孩子,家里已是空荡荡的,连生活都成问题,但他们还没有忘记孩子的遗愿。夫妇俩变卖了家产,踏着积雪,敲开那一扇扇门,把钱一笔一笔地退给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并对那些好心人说:“孩子已经走了,多谢你们帮忙。”

人们拒绝接受,他们哭了:“孩子的心愿不能违呀!”大伙只好含着泪收下。那些无法退回的钱,他们建立了一个基金,谁家有病有灾的,尽可以拿去使。他们说,养了一年的牛可以卖了,种植的葡萄园也能收入点钱,他们想把那基金再充实一下……

试题详情

(五)科学史上因语文而失误例谈

1.美国化学家路易斯于1916年在一篇论文中提出了共价键理论,但在本世纪20年代曾一度被称为朗缪尔理论。原因是路易斯虽很聪明,但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他提出共价键理论后,并未引起多大反响。致使这一理论濒临泯灭的困境。幸亏三年后,一位思想敏锐的化学家朗缪尔看出了共价键理论的重大意义,于是,一方面凭借生动活泼流畅的文笔在有影响的《美国化学学会志》等刊物发表系列论文,一方面又以滔滔不绝的口才在国内大型学术会议上多次发表演说,终于使这一理论走出了困境,得到普遍承认。

2.现在举世公认,美国科学家维纳是信息论的创始人,因为他在上世纪50年代对信息论做了系统阐述,并建立了维纳滤波理论和信号预测论。可早在30年代就提出信息论的竟是中国数学家申农。最先提出信息论的却没有成为创始者,其原因固然很复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申农未能充分利用语文工具对信息论进行系统阐述和广泛宣传,该是原因之一。

3.著名物理学家法拉第,早在1873年就已经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但由于他在论述这一现象时,用语晦涩,致使这项重大的科学发现在长达26年的时间里被束之高阁。后来幸亏酷爱诗歌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以他特有的形象思维和精练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才使这一重大科学发现公之于众。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