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7290  437298  437304  437308  437314  437316  437320  437326  437328  437334  437340  437344  437346  437350  437356  437358  437364  437368  437370  437374  437376  437380  437382  437384  437385  437386  437388  437389  437390  437392  437394  437398  437400  437404  437406  437410  437416  437418  437424  437428  437430  437434  437440  437446  437448  437454  437458  437460  437466  437470  437476  437484  447090 

13.  北京孔庙(见图7)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

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

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

D.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

福建卷

试题详情

12.图6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试题详情

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一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北京卷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学习历史的场所回答12、13题

试题详情

12、下列四图反应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试题详情

1.“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安徽卷

试题详情

12. 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族号               B. 邑号

C.爵号               D. 官名

江苏卷

试题详情

15.表2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

朝代

区域
西汉元始二年
晋太康元年
唐天宝元年
宋元丰三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据钱穆《国史大纲》)

影响表2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朝代时间长短       B.王朝力量强弱

C.疆域面积大小       D.经济格局变化

全国卷2

试题详情

14.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朝文化的新气象。一下嘴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

A.初唐书法   B.秦王破阵曲

C.飞天壁画   D.唐三彩

试题详情

13.“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这主要是因为

A.南方经济的影响   B.统治集团的更替

C.北方文化的衰落   D,民族融合的结果

试题详情

1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C.谥号D.行业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