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氧化物都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常温下金属都为固态

D.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溶液、浊液与溶解度;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A、根据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解答】解:A、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一氧化碳不能与碱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常温下金属不一定都为固态,如汞为液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置换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生活用品的主要成分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木制茶几 B.塑料脸盆 C.羊毛围巾 D.纯棉毛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学校食堂提供了下列5种食物:

小亮为自己安排的午餐食谱中,较合理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和“”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氢原子,如图是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此变化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3)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B变化的实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高炉炼铁 B.干冰升华 C.食物变质 D.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请观察图丙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A可知Mg的核电荷数为  ;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图B表示的是   (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图示完成有关气体制备的相关问题:

(1)写出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  

(2)制取气体前图C的操作名称是  

(3)实验室用图A装置制取4.4g二氧化碳至少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图B装置中,无明显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时,向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甲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

请写出该中和反应方程式:  

(1)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甲同学:“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

【猜想二】乙同学:“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猜想三】丙同学:  

甲、丙两位同学经过讨论后觉得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两位同学的理由是: (2)设计并进行实验:

①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甲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pH  (填“>”、“=”或“<”)7

猜想一不成立

②请你设计另一个实验(与甲同学方案不同)方案,验证丙同学的猜想,并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从烧杯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加1﹣2滴紫色石蕊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猜想三:  

(填“成立”或“不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刚同学在学习了酶的知识后联系生活中重金属中毒事件,又提出了自己的一个猜想:酶的催化作用可能会受到重金属离子的影响.结合猜想小刚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铜属于重金属,钠不是重金属;

【设计实验】取试管4支,编号,按表分别加入试剂,摇匀,迅速置于37℃的水浴中,10分钟后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碘液3滴,观察其颜色变化.

编号

0.25%淀粉溶液(ml)

蒸馏水(ml)

0.9%NaCl溶液(ml)

0.9%CuSO4溶液(ml)

唾液溶液(ml)

加入碘液3滴后现象

1

3

2

变蓝色

2

3

1

1

不变蓝

3

3

1

1

不变蓝

4

3

1

1

变蓝色

实验结论】酶的催化作用  

【分析与交流】

(1)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在37℃的水浴中进行?  

(2)小刚同学提出猜想的依据是:酶是一种  ,遇到重金属离子会发生性质改变.(填“糖类”、“脂肪”、“蛋白质”).

(3)在看了小刚的设计及实验后,同桌的小王认为凭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小刚的猜想.你认为小刚提出的下列实验改进方案可行的是:  

甲:将硫酸铜溶液更换成氯化铜溶液        乙:将氯化钠溶液更换成硫酸钠溶液

丙:将硫酸铜溶液更换成硝酸铜溶液        丁:将氯化钠溶液更换成硝酸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