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蒸发溶剂可使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 t2℃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甲的质量为15g

C. t1℃时,甲、乙、丙三种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可能相同

D. 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乙>甲=丙

【答案】C

【解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A、蒸发溶剂后,丙的饱和溶液仍为饱和溶液,错误;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125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甲的质量为15g,错误;C、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丙三种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可能相同,正确;D、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低温度,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乙>甲>丙,错误。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金属。下图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细铁丝燃烧的现象是______

(2)B实验中铁丝最易生锈的部位是_____(填“a” “b”或“c”)。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3)C实验中刚开始无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由无色变为黄色,此时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D实验能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银的强,该实验设计的理论依据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一)铁的应用和防护

(1)某麦片中含微量铁粉,食用后铁粉与胃酸反应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nH2O ,铁生锈主要与空气中的______有关。

(3)如图实验说明NaCl在铁生锈中的作用是______

(4)铁生锈的次要过程:

写出Fe转化为FeCO3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为防止铁生锈,可对铁制品进行“发蓝”处理,使其表面生成致密氧化物(其中Fe、O元素质量比为21:8)保护膜,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二)废铁的再利用

黄钠铁矾[NaFex(SO4)y(OH)z]是一种高效净水剂。用废铁屑(主要成分为Fe,含少量Fe2O3和FeCO3)制备黄钠铁矾的主要流程如下:

(1)将废铁屑研磨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

(2)“酸溶”时H2SO4与Fe、FeCO3反应,还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和Fe+Fe2(SO4)3=3FeSO4

(3)“转化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_

(三)黄钠铁矾组成确定

称取9.70g黄钠铁矾,用下图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

(资料)①NaFex(SO4)y(OH)z在T1℃分解会生成H2O(气态),提高温度至T2℃继续分解产生SO3气体,并得到Fe203和Na2SO4

②浓硫酸可用于吸收SO3

(1)装配好实验装置后,先要______

(2)分别控制温度在T1℃、T2℃对A中固体加热。

①控制温度在T1℃加热,实验后测得B装置质量增加1.08g。

②用D装置替换B装置,控制温度在T2℃,加热至反应完全。

③T1℃、T2℃时,加热后均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______

(3)完全反应后,将A装置中固体溶于足量水,过滤、洗涤、烘干得4.80g固体,将滤液蒸干得1.42g固体(不含结晶水)。

结论:NaFex(SO4)y(OH)z中,x:y:z=_______

反思:若该实验过程中缺少C装置,则x:z的值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进行如下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2)能证明C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NaCl和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NaCl

35.0

35.5

36.0

36.5

37.0

Na2CO3

6.0

10.0

18.0

36.5

50.0

A. 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30℃

B. 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C. 40℃时,5gNaCl中加10g水可得溶质质量分数为26.3%的溶液

D. 40℃时,9g Na2C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10℃,析出固体的质量为7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火力发电厂用石灰石吸收废气中的SO2,部分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流程能减少酸雨的形成

B. 饱和食盐水中的NaCl没有参与反应

C. 用CO2制取 NaHCO3,符合低碳理念

D. 用CaSO4和煤灰制水泥,实现废物再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制备物质。

(1)某兴趣小组欲用200 g 4%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制备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若要将提供的氢氧化钠全部转化为碳酸钠,请列出计算需二氧化碳质量(x)的比例式_____

(2)在实验中,该小组同学发现,要定量控制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难以操作。请分析若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的量不足时会导致产物中混有的杂质是_____

(3)查阅资料:

Na2CO3+CO2+H2O===2NaHCO3;NaHCO3+NaOH===Na2CO3+H2O;

该小组同学将制备方案改进如下: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将200g 4%的NaOH溶液分为两等份

/

_____

将其中一份溶液中的NaOH全部转化为NaHCO3

将步骤二所得溶液小心煮沸12分钟

___

___

将NaHCO3全部转化为Na2CO3

(4)假设每步转化都完全,该小组同学利用改进后的方案制取的碳酸钠质量m1___g;经老师指导,该小组同学将步骤四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碳酸钠粉末的质量为m2g,发现m1=m2,由此证明他们的方案改进成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溶解度是定量表示物质客解性的一种方法,图中给出了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60℃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硫酸铵

B.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t℃时,将30g氯化铵加入50g水中,最终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D. 80℃时氯化钾和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后者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

(2)D是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x=__

(3)A、B、C、D四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