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常温下,向10 mL0.1 mol/LHR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的氨水,所得溶液pH及导电能力变化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各点溶液中的阳离子浓度总和大小关系:d>c>b>a

B. 常温下,R- 的水解平衡常数数量级为10 -9

C. a点和d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等

D. d点的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c(R-)+2c(HR)=c(NH3H2O)

【答案】B

【解析】

A.溶液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关,根据图象可知,b点导电能力最强,d点最弱,A错误;

B.根据图象可知,0.1mol/LHR溶液的pH=3,则c(R-)≈c(H+)=10-3mol/Lc(HR)≈0.1mol/LHR的电离平衡常数Ka==10-5,则R-的水解平衡常数数Kh==10-9B正确;

C.ad两点导电能力相等,但溶液的pH分别为48,都抑制了水的电离,ac(H+)=10-4mol/Ldc(OH-)=10-6mol/L,所以对水的电离程度的影响不同,C错误;

D.d点加入20mL等浓度的氨水,反应后溶质为等浓度的NH4RNH3H2O,根据物料守恒可得:2c(HR)+2c(R-)=c(NH3H2O)+c(NH4+),因溶液呈碱性,NH3H2O的电离程度大于NH4+的水解程度,则c(NH4+)>c(NH3H2O),则c(HR)+c(R-)>c(NH3H2O)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温度下,探究铜与稀HNO3的反应过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I中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3Cu+2NO3-+8H+=3Cu2++2NO↑+4H2O

B.步骤III反应速率比I快的原因是NO2溶于水,使c(HNO3)增大

C.由实验可知,NO2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D.当活塞不再移动时,打开止水夹,滴加稀硫酸,铜可以继续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小组经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过量的氨气和氯气能反应生成氯化铵,该实验小组对该反应进行探究,部分实验装置如下(夹持装置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FNH3的制备装置,其中盛放浓氨水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再写出一种在实验室制备NH3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

(2)某同学认为应将E中的无水氯化钙换成碱石灰,他的理由______________

(3)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装置B中盛装的试剂X的名称为_________,该装置的作用为__________

(5)装置D的设计中有明显不足之处,请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

(6)某同学设计实验证明装置D中所得固体为氯化铵,请把实验步骤写完整:

①取少量装置D中所得固体产物配成溶液,并取少量溶液于两支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另一只试管中加过量稀硝酸,再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结论:常温下过量的氨气和氯气反应可生成氯化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CH2=CH2 + H2OCH3CH2OH

B. +Br2+HBr

C. 2CH3CH2OH C2H5—O—C2H5 + H2O

D. +HN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碳和氢的组成常用燃烧分析法,下图是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测定有机物组成的装置,氧化铜作催化剂,在750℃左右使有机物在氧气流中全部氧化为CO2H2O,用含有固体氢氧化钠和氯化钙的吸收管分别吸收CO2H2O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中盛放的是________,甲、乙中的吸收剂能否颠倒?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氧气一会儿,然后再加热,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4.6 g有机物A进行实验,测得生成5.4 g H2O8.8 g CO2,则该物质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

(4)经测定,有机物A的核磁共振氢谱图显示有三组峰,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制备乙醇:C2H4(g)+H2O(g) C2H5OH(g)。乙烯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如下(起始时,n(H2O)n(C2H4)1 mol,容器体积为1 L)。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的H0

B.图中压强的大小关系为:p1p2p3

C.图中a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

D.达到平衡状态ab所需要的时间: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课外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少量溴苯并验证溴与苯的反应是取代反应。

实验时,关闭F活塞,打开C活塞,在装有少量苯的三口烧瓶中由A口加入少量液溴,再加入少量铁屑,塞住A口。回答下列问题:

1)三口烧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2D试管内装的是CCl4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

3)除去溴苯中混有的Br2杂质的试剂是______,操作方法为:___,有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反应完毕后,试管E(AgNO3溶液)中有___(填现象)生成,说明这种获得溴苯的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FeSO4 溶液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因此为了方便使用 Fe2,实验室中常保存硫酸亚铁铵晶体[俗称摩尔盐,化学式为(NH4)2Fe(SO4)26H2O],它比绿矾或绿矾溶液更稳定。(稳定是指物质放置 在空气中不易发生各种化学反应而变质)

I.硫酸亚铁铵晶体的制备与检验

1)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

本实验中,配制溶液以及后续使用到的蒸馏水都必须煮沸、冷却后再使用,这样处理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向 FeSO4 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 溶液,经过操作_______、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和干燥后得到一 种浅蓝绿色的晶体。

2)该小组同学继续设计实验证明所制得晶体的成分。

①如图所示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C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得淡绿色待测液。

②取少量待测液,_______ (填操作与现象),证明所制得的晶体中有 Fe2

③取少量待测液,经其它实验证明晶体中有NH4SO42

II.实验探究影响溶液中 Fe2稳定性的因素

3)配制 0.8 mol/L FeSO4 溶液(pH=4.5)和 0.8 mol/L (NH4)2Fe(SO4)2 溶液(pH=4.0),各取 2 ml 上述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刚开始两种溶液都是浅绿色,分别同时滴加 2 0.01mol/L KSCN 溶液,15 分钟后观察可见:(NH4)2Fe(SO4)2溶液仍然为浅绿色透明澄清溶液;FeSO4溶液则出现淡黄色浑浊。

(资料 1

沉淀

Fe(OH)2

Fe(OH)3

开始沉淀pH

7.6

2.7

完全沉淀pH

9.6

3.7

①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FeSO4 溶液产生淡黄色浑浊的原因_______

②讨论影响 Fe2稳定性的因素,小组同学提出以下 3 种假设:

假设 1:其它条件相同时,NH4的存在使(NH4)2Fe(SO4)2 溶液中 Fe2+稳定性较好。

假设 2:其它条件相同时,在一定 pH 范围内,溶液 pH 越小 Fe2稳定性越好。

假设 3_______

4)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G为灵敏电流计),滴入适量的硫酸溶液分 别控制溶液 A0.2 mol/L NaCl)和溶液 B0.1mol/L FeSO4)为不同的 pH

观察记录电流计读数,对假设 2 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序号

A0.2mol·L1NaCl

B0.1mol·L1FeSO4

电流计读数

实验1

pH=1

pH=5

8.4

实验2

pH=1

pH=1

6.5

实验3

pH=6

pH=5

7.8

实验4

pH=6

pH=1

5.5

(资料 2)原电池装置中,其它条件相同时,负极反应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该原 电池的电流越大。

(资料 3)常温下,0.1mol/L pH=1 FeSO4 溶液比 pH=5 FeSO4 溶液稳定性更好。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和资料信息,经小组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U 型管中左池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

②对比实验 1 2(或 3 4 ,在一定 pH 范围内,可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

③对比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得出在一定pH 范围内溶液酸碱性变化对 O2 氧化性强弱的影响因素。

对(资料 3)实验事实的解释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的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式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下列对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g发生还原反应

B.正极反应式为:5MnO2+2e-=Mn5O

C.每生成1molAgCl转移2mol电子

D.工作时,电子由MnO2极经外电路流向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