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下表列出了教材中部分实验的材料、实验条件和观察内容,请回答有关问题:
组别材料实验条件观察内容
A浸泡过的花生种子清水、苏丹Ⅳ染液、50%乙醇溶液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B玉米籽粒红墨水、刀片、酒精灯、烧杯籽粒中胚的着色
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0.3g/mL蔗糖溶液、清水质壁分离及复原
D洋葱根尖解离液、龙胆紫溶液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E菠菜叶95%乙醇溶液、层析液滤纸条上的色素带
(1)A组实验中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2)B组实验中胚的着色情况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
(3)C组实验中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填“>、﹦或<”),该实验能(填“能或否”)判断细胞的死活.
(4)右图是D组实验中某同学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图象,若要在高倍镜下看清视野中处于中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左移动.
(5)E组实验中将观察到4条色素带,从下往上的第二条色素带呈蓝绿色.

分析 1、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2、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条件有:①必须是活细胞;②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必须有浓度差;③植物细胞必须有大的液泡(成熟的植物细胞),且液泡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
3、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解答 解:(1)脂肪颗粒可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2)B组实验中胚的着色情况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
(3)质壁分离的条件:植物细胞必须有大液泡,且为活细胞,细胞液浓度小于外液溶液浓度.
(4)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要将图中位于左侧的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还需将玻片向左移动.
(5)叶绿体中含有四种光合色素,因此E组实验中将观察到4条色素带,从下往上的第二条色素带为叶绿素a,呈蓝绿色.
故答案为:
(1)红    
(2)选择性   
(3)<能   
(4)左   
(5)4   蓝绿

点评 本题考查检测脂肪实验、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细胞观察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吉林省高三上第一次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为研究水稻D基因的功能,研究者将T-DNA插入到D基因中,致使该基因失活,失活后的基因记为d。现以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统计母本植株的结实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编号

亲本组合

结实数/授粉的小花数

结实率

♀DD×♂dd

16/158

10%

♀dd×♂DD

77/154

50%

♀DD×♂DD

71/141

50%

(1)表中数据表明,D基因失活使________配子育性降低。为确定配子育性降低是由于D基因失活造成的,可将________作为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后,导入到________(填“野生”或“突变”)植株的幼芽经过________形成的愈伤组织中,最后观察转基因水稻配子育性是否得到恢复。

(2)用________观察并比较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的配子形成,发现D基因失活不影响二者的________分裂。

(3)进一步研究表明,配子育性降低是因为D基因失活直接导致配子本身受精能力下降。若让杂交①的F1给杂交②的F1授粉,预期结实率为________,所获得的F2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

(4)为验证F2植株基因型及比例,研究者根据D基因、T-DNA的序列,设计了3种引物,如下图所示:

随机选取F2植株若干,提取各植株的总DNA,分别用引物“Ⅰ+Ⅲ”组合及“Ⅱ+Ⅲ”组合进行PCR,检测是否扩增(完整的T-DNA过大,不能完成PCR)。若________,则相应植株的基因型为Dd;同理可判断其他基因型,进而统计各基因型比例。

(5)研究表明D基因表达产物(D蛋白)含有WD40(氨基酸序列),而通常含有WD40的蛋白都定位在细胞核内。为探究D蛋白是否为核蛋白,研究者将D基因与黄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同时将已知的核蛋白基因与蓝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再将两种融合基因导入植物原生质体表达系统,如果________,则表明D蛋白是核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1952年,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大肠杆菌和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证明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DNA.他们首先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来培养大肠杆菌,然后用该大肠杆菌来培养T2噬菌体,再用上述T2噬菌体去感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如图A),并经过保温、搅拌器搅拌、离心等步骤进一步开展实验(如图B).请据图回答:

(1)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具有结构简单、只含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的特点.
(2)通过分别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的方法分别获得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3)与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相比,本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原因是本实验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直接、单独地去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
(4)含32P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在理论上,上清液的放射性应该为0,但实验的最终结果显示,经过离心,上清液放射性很高,这说明离心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侵染大肠杆菌;或者,离心时间过长,部分噬菌体已经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如图甲是将长势良好的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用测定仪测定罩内24小时的CO2浓度的变化情况;图乙为该植物某叶肉细胞在温度为30℃、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叶绿体中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丙中a表示该细胞的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放出的CO2量,b表示该细胞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不考虑这一天内植株生长对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假设B点与C点时的温度相同,B时刻的光照强度大于C
B..假设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图乙中c对应的柱状体的高度将升高
C..图乙光照强度为b时,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
D..假设图丙中a=b,此状态相当于图乙中光照强度为C时的生理状态,在图甲中处于B点之前,C点之后(包括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关于如图理解正确的是(  )
A.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⑥
B.③⑥过程表示减数分裂过程
C.图1中基因型为Aa的子代占所有子代的$\frac{1}{2}$
D.图2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frac{1}{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下列是生物学技术制备抗体的两个途径模式简图.

(1)在获取抗体之前,需要向健康人体注射特定抗原(如乙肝疫苗),并且每隔一周重复注射一次.免疫学细胞A在人体主要介导(参与)体液 免疫.
(2)过程①和②得到的Y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  得到的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
(3)④过程需要逆转录酶,⑤过程则需要特定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4)抗体1与抗体2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相同,两者的空间结构是否相同?不同为什么?抗体2形成过程没有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抗体1形成过程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5)如果想用棉花产生该种抗体,则⑥过程的受体细胞通常选用农杆菌,经过筛选后再侵染棉花体细胞,转化成功后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能产抗体的转基因棉花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癌变、衰老和凋亡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化过程遗传物质发生改变B.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是同步的
C.凋亡过程是受基因控制的D.癌变细胞膜表面粘连蛋白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灌木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森林阶段充分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胰岛素是分泌蛋白在细胞中参与合成并胰岛素的细胞器有(  )
A.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叶绿体B.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C.中心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D.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