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巳知果蝇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别是长翅(B)和短翅(b)、灰身(D)和黑身(d)。欲探究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在遗传时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某实验小组选用基因型为BbDd的长翅灰身果蝇进行测交,若子代果蝇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若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基因型为BbDd的果蝇雌雄交配产生的F1中,长翅灰身果蝇的基因型有 种,其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 。让F1中长翅黑身果蝇雌雄交配产生的F2中,长翅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

(3)已知果绳的直毛(A)对非直毛(a)为显性,基因在X染色体上,现欲根据果蝇毛形来判断子一代果蝇性别。所选两亲本基因型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某些情况下,靶细胞也可能是分泌细胞

B.这种调节方式与神经调节相比作用范围广

C.一种分泌物只能作用于一种细胞

D.分泌物的作用能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云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 (见下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

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

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重庆市高三上学期11.18定时训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重庆市高三上学期11.18定时训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增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都进行1次染色质DNA的复制

B.细胞周期的G2期己经形成了1对中心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

C.染色体数为2n=24的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中期Ⅱ染色体数和染色体DNA分子数分别为12和24

D.若在G2期某染色质的1个DNA分子发生片段缺失, 则该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2个子细胞均含有该异常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山西省期诊断测评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所示为某实验过程,对该实验分析不合理的是

(注:A、B、C、D为某植物的胚芽鞘,其中B、D切去了胚芽鞘尖端;供应块是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为空白琼脂块。)

A.一段时间后,甲图接受块含生长素,而乙图中的接受块不含生长素

B.一段时间后,胚芽鞘B和D均发生了向左弯曲生长的现象

C.可以得出,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位生长

D.该实验说明生长素能由胚芽鞘的上端运输到下端而不能由下端向上端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山西省期诊断测评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某红色溶液处理苔藓小叶后在显微镜下很快观察到如图现象,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红色区域落液的渗透压大于绿色区域

B. 绿色是由于与试剂反应所致

C. 细胞已经死亡,细胞膜解体

D.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山西省期诊断测评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离子载体使得细胞内外的该离子浓度总是趋于相等,由此可知

A. 该离子的这种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自由扩散

B. 该离子通过此载体运输不需要消耗ATP

C. 呼吸作用有利于维持膜两侧该离子的平衡

D. 该离子跨膜运输总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宁夏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训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生物——选修l:生物技术实践】某兴趣小组欲调查学校某区域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并进行了微生物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分离得到的纯化单菌落属于_____________(填“种群”或“群落”);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常用_______法,根据菌落周围是否出现___________来判定。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土壤中的微生物,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____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鉴定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可以通过菌落的___________(至少两点)等特征。在实验中该小组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并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