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图1-51(原图1-55)为人手臂骨骼与肌肉的生理结构示意图,手上托着重量为G的物体,(1)在方框中画出前臂受力示意图(手、手腕、尺骨和挠骨看成一个整体,所受重力不计,图中O点看作固定转动轴,O点受力可以不画).(2)根据图中标尺估算出二头肌此时的收缩力约为           

     

8G


解析:

  前臂的受力如图1-52所示,以O点为转轴,由力矩平衡条件得

                  

      其中N=G,可得 F=8G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8G”。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如图1所示,甲、乙两游标卡尺的读数分别为
0.28
0.28
cm,
3.350
3.350
cm.

(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用两只弹簧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一定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静止.
①此时必须记录的是(用表示序号的字母代替)
DGH
DGH

A.橡皮条的原长   B.橡皮条的伸长长度   C.橡皮条固定端位置  D.O点的位置
E.橡皮条伸长的方向  F.两条细绳间的夹角  G.两条细绳的方向  H.两只弹簧秤读数
②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2.图中
F
F
是力F1与F2合力的实验值.通过把F和
F′
F′
进行比较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3)①打点计时器是使用
交流
交流
电源的计时仪器,当电源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
0.02
0.02
s打一次点.
②如图3所示的部分纸带记录了“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小车匀加速运动的情况,已知按打点先后记录的各计数点A、B、C、D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同,AB=13.0cm,BC=19.0cm,CD=25.0cm,打B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大小为0.8m/s,则A与B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
0.2
0.2
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1.5
1.5
m/s2,方向向
(填左或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1所示,是利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得到的光路图,玻璃砖的入射面AB和出射面CD并不平行,则:
(1)以入射点O为圆心,以R=5cm长度为半径画圆,与入射线PO交于M点,与折射线的延长线OQ交于F点,过M、F点分别向法线作垂线,量得MN=1.68cm,FE=1.12cm,则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
1.5
1.5

(2)若玻璃砖AB面与CD平行,但某同学操作时将界线aa'、bb'画好后误用另一块宽度稍窄的玻璃砖如图2所示,实验中除用原界线外,其他操作都正确,则测得玻璃的折射率将
B
B

A.偏大        B.偏小      C.不影响结果     D.不能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1?山东模拟)(1)大量氢原子处于不同能量激发态,发生跃迁时放出三种不同能量的光子,其能量值分别是:1.89eV、10.2eV、12.09eV.跃迁发生前这些原子分布在
2
2
个激发态能级上,其中最高能级的能量值是
-1.51
-1.51
  eV(基态能量为-13.6eV).
(2)如图所示,滑块A、C质量均为m,滑块B质量为
32
m
.开始时A、B分别以v1、v2的速度沿光滑水平轨道向固定在右侧的挡板运动,现将C无初速地放在A上,并与A粘合不再分开,此时A与B相距较近,B与挡板碰撞将以原速率反弹,A与B碰撞将粘合在一起.为使B能与挡板碰撞两次,v1、v2应满足什么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氦原子被电离一个核外电子,形成类氢结构的氦离子.已知基态的氦离子能量为E1=-54.4eV,氦离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1所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不能被基态氦离子吸收的是
C
C

A.60.3eV          B. 51.0eV
C.43.2eV          D.54.4eV
(2)一个静止的88226Ra,放出一个速度为2.22×107m/s的粒子,同时产生一个新核86222Rn,并释放出频率为ν=3×1019Hz的γ光子.写出这种核反应方程式
88226Ra→86222Rn+24He
88226Ra→86222Rn+24He
;这个核反应中产生的新核的速度为
4×105m/s
4×105m/s
;因γ辐射而引起的质量亏损为
2.21×10-31kg
2.21×10-31kg
.(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
(3)图2质量相等且m1、m2都等于1kg的两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分别以速度v1=2m/s、v2=1m/s同向运动并发生对心碰撞,碰后m2被右侧的墙原速弹回,又与m1相碰,碰后两球都静止.求两球第一次碰后m2球的速度大小
1.5m/s
1.5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建筑、桥梁工程中所用的金属材料(如钢筋钢梁等)在外力作用下会伸长,其伸长量不仅与和拉力的大小有关,还和金属材料的横截面积有关.人们发现对同一种金属,其所受的拉力与其横截面积的比值跟金属材料的伸长量与原长的比值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杨氏模量.用E表示,即:E=
F
S
 )
△L
L
 )
;某同学为探究其是否正确,根据下面提供的器材:不同粗细不同长度的同种金属丝;不同质量的重物;螺旋测微器; 游标卡尺;米尺;天平;固定装置等.设计的实验如图1所示.
该同学取一段金属丝水平固定在固定装置上,将一重物挂在金属丝的中点,其中点发生了一个微小下移h.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为D;用游标卡尺测得微小下移量为h;用米尺测得金属丝的原长为2L;用天平测出重物的质量m(不超量程).
①在一次测量中:
a.螺旋测微器如图2甲所示,其示数为
3.853
3.853
mm;
b.游标卡尺如图2乙所示,其示数为
11.14
11.14
mm;

②用以上测量量的字母表示该金属的杨氏模量的表达式为:E=
2mgL
L2+h2
πD2h(
L2+h2
-L)
2mgL
L2+h2
πD2h(
L2+h2
-L)

(2)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时,某小组设计双车位移比较法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将轨道分上下双层排列,两小车后的刹车线穿过尾端固定板,由安装在后面的刹车系统同时进行控制(未画出刹车系统).通过改变砝码盘中的砝码来改变拉力大小.通过比较两小车的位移来比较两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因为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式为
s=
1
2
at2
s=
1
2
at2
.已知两车质量均为200g,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
实验次数 小车 拉力F/N 位移s/cm 拉力比F/F 位移比s/s
1 0.1 22.3 0.50 0.51
0.2 43.5
2 0.2 29.0 0.67 0.67
0.3 43.0
3 0.3 41.0 0.75 0.74
0.4 55.4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结论:
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当小车质量保持不变时,由于s∝F说明a∝F;
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当小车质量保持不变时,由于s∝F说明a∝F;

该装置中的刹车系统的作用是
控制两车同时运动和同时停止;
控制两车同时运动和同时停止;

为了减小实验的系统误差,你认为还可以进行哪些方面的改进?(只需提出一个建议即可)
调整两木板平衡摩擦力(或使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等).
调整两木板平衡摩擦力(或使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