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大小为F1的水平力拉动物体,经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若将水平拉力改为F2而方向不变,物体从静止开始经同样时间后速度变为2v.用a1、a2分别表示两个过程的加速度,则(  )
A.F2<2F1,a2=2a1B.F2=2F1,a2=2a1C.F2<2F1,a2<2a1D.F2>2F1,a2>2a1

分析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可以得到加速度关系,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拉力的关系.

解答 解: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有:v=a1t,2v=a2t
则:a2=2a1
F1作用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1-μmg=ma1
F2作用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2-μmg=ma2
则F2-μmg=2(F1-μmg),即:F2=2F1-μmg,故F2<2F1,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关键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求解加速度及拉力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a、b分别表示一个电池组和一只电阻R的伏安特性曲线.用该电池组直接与电阻R连接成闭合电路,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组的内阻是 3Ω
B.电阻的阻值为0.33Ω
C.电池组的输出功率将是4W
D.改变电阻R的阻值时,该电池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4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9.设太阳系中某行星半径为R,被厚度也为R的、折射率n=$\sqrt{2}$的均质大气层所包围,如图所示,已知该行星的自转轴和黄道面垂直,试求:
①在该行星上看到日落时,阳光进入大气层的折射角;
②若该行星自转周期T=24h,忽略其公转的影响,则该行星上白天的时间为多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入冬以来,我市雾霾天气频发,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比平常高出许多,保证雾霾中行车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在雾天的平直公路上,甲、乙两汽车同向匀速行驶,乙在前,甲在后.某时刻两车司机听到警笛提示,同时开始刹车,结果两车刚好没有发生碰撞.图示为两车刹车后匀减速运动的v-t图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刹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0.5m/s2B.两车刹车后间距一直在减小
C.两车开始刹车时的距离为100 mD.两车都停下来后相距25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一个物体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一个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经过时间t,速度变为v,如果要使物体的速度变为2v,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A.将水平恒力增加到2F,其他条件不变
B.将物体质量减小一半,其他条件不变
C.物体质量不变,水平恒力和作用时间都增为原来的两倍
D.将时间增加到原来的2倍,其他条件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1.A、B两车在同一直线上向右匀速运动,B车在A车前,A车的速度大小为v1=8m/s,B车的速度大小为v2=20m/s,如图所示.当A、B两车相距x0=28m时,B车因前方突发情况紧急刹车(已知刹车过程的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m/s2,从此时开始计时.求:
(1)A车追上B车之前,两者相距的最大距离;
(2)A车追上B车所用的时间;
(3)在题设条件下,A车在B车刹车后0.5s也开始刹车,为避免两车相撞,则A车的加速度应满足什么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8.如图所示,一只小船以速度v=2m/s垂直于河岸航行,小船的质量M=250kg,船上有一质量为m=50kg的人A,船在靠近码头时,人A从船上以相对于岸v1=4m/s垂直于河岸跳上码头,同时另一质量为75kg的人B从码头相对于岸以v2=1m/s垂直于河岸跳上船,问此后船的速率为多大?(水的阻力不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5.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40V,内阻r=1Ω,电阻R=24Ω,M为一线圈电阻RM=4Ω的电动机,电流表为理想表,求:
(1)当开关S断开时,电源输出功率P1
(2)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4.0A.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及电动机输出功率P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是多用电表简化电路图,作为电压表使用时,选择开关应接3,作为欧姆表使用时,选择开关应接2.(填1.2或3)使用时,电流一定从A端流入多用电表(填A或B),
(2)利用多用电表和电阻箱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电路如图乙,调节电阻箱,记录多组电阻箱示数R和多用电表示数I,作出R-$\frac{1}{I}$的图线如图丙.由图丙可求得电动势E=2.8V,内限r=1.2Ω.(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忽略偶然误差,本实验侧得的E、r与真实值比较:E=E,r测>r(选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