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885  893  899  903  909  911  915  921  923  929  935  939  941  945  951  953  959  963  965  969  971  975  977  979  980  981  983  984  985  987  989  993  995  999  1001  1005  1011  1013  1019  1023  1025  1029  1035  1041  1043  1049  1053  1055  1061  1065  1071  1079  3002 

江苏省2009届高三数学高考简答题训练(4)

 

15. (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的面积是,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且

(Ⅰ)求角C;

(Ⅱ)若的外接圆半径是2时,求的值。

 

 

 

16. (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已知四棱台ABCD-A1B1C1D1的直观图和三视图,底面ABCD是变长为2的菱形,分别是A1D、AD的中点,

(Ⅰ)由三视图判断平面AA1D1D与平面ABCD的位置关系(只须作出判断)

www.ks5u.com(Ⅱ)求证:BC平面MNBB1

(Ⅲ)求四棱台ABCD-A1B1C1D1的体积。

 

 

 

 

17. (本小题满分15分)

“5?12“汶川地震后,为支持灾区教育,某市有甲、乙、丙三名教师志愿者,被随机地分到灾区A.B两个不同的乡镇支教,每个乡镇至少有一名教师。

(Ⅰ)求甲、乙两位教师同时分到A乡镇的概率;

(Ⅱ)求甲、乙两位教师不在同一个乡镇的概率。

 

 

 

 

18. (本小题满分15分)

  已知中心在原点的椭圆C的一个焦点为F(4,0),长轴端点到较近焦点的距离为1,为椭圆上不同的两点。

(Ⅰ)求椭圆C的方程;

(Ⅱ)若,在轴上是否存在一点D,使,若存在,求出D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江苏省2009届高三数学高考简答题训练(5)

 

15.(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向量 ,函数

(1)求的最小正周期;     (2)当时, 若的值.

 

 

16.(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常数

(1)讨论函数的奇偶性,并说明理由;

(2)若函数上为增函数,求的取值范围。

 

 

17.(本小题满分15分)

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PA⊥底面ABCD,PA=2,∠PDA=45°,点E、F分别为棱AB、PD的中点.

(1)求证:AF∥平面PCE;

(2)求证:平面PCE⊥平面PCD;

(3)求三棱锥C-BEP的体积.

 

 

18.(本小题满分15分)

已知动圆过定点,且与直线相切.

(1)求动圆的圆心轨迹的方程;

(2)是否存在直线,使过点(0,1),并与轨迹交于两点,且满足?若存在,求出直线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试题详情

江苏省2009届高三数学高考简答题训练(1)

 

 17. (本小题满分12分)

某班甲乙两同学的高考备考成绩如下:

甲:512,554,528,549,536,556,534,541,522,538;

乙:515,558,521,543,532,559,536,548,527,531。

(1)用茎叶图表示两学生的成绩;

(2)分别求两学生成绩的中位数和平均分。

 

 

 

 

18. (本小题满分12分)

在三角形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

(1)求角C的大小;

(2)若向量,向量求a、b、c的值。

 

 

 

www.ks5u.com19. (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已知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DC,DC=DD1=2AD=2AB=2。

(1)求证:平面B1BCC1

(2)设E是DC上一点,试确定E的位置,使得D1E//平面A1BD,并说明理由。

 

 

 

 

20.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坐标原点,其导函数为,数列的前n项和为Sn,点(n,Sn)均在函数的图像上。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Tn是数列的前n项和,求使得对所有都成立的最小正整数m。

 

试题详情

浙江省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

本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

第一卷(选择题)共140分)

试题详情

石城一中2009届理综周考 4 试题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第Ⅰ部分(选择题)

试题详情

2009年东北三省三校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理综)

第I卷  选择题

1.下列有关圆褐固氮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同化作用类型为自养型

B.疏松土壤可使固氮能力加强

C.用菌剂拌种可提高作物产量

D.在缺乏氮素的培养基上可生长

2.下列物质的生理作用不具有专一性的是:

A.胰蛋白酶

B.载体蛋白

C.聚乙二醇

D.tRNA

3.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秆的伸长,两者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有促进作用

B.赤霉素与生长素的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C.色氨酸一般由植物从土壤中主动运输吸收获得

D.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起主要作用的是赤霉素

4.某人因花粉过敏导致哮喘,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有遗传倾向,不属于自身免疫病

B.效应T细胞不参与该过敏反应过程

C.初次接触花粉时效应B细胞释放组织胺

D.一般对气管等呼吸器官不造成严重损伤

5.成年健康小白鼠下丘脑的部分结构被破坏后,其代谢状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如下图,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                 B                 C                 D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Al 27   S32   Cl35.5    Ba137

6.国家提出经济发展要“又好又快””,要“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下列行为违背这一主题的是

A.将煤液化或气化并对产品进行综合利用

B.以植物秸秆为原料制生物柴油

C.在高速公路路面大范围地使用融雪剂

D.以“设计绿色化工工艺,提高原子利用率”为目标进行产业换代

7.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①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②牛油与烧碱溶液共煮,向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食盐,则有固体析出;③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看到光亮的通路;④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⑤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⑥水泥、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工厂烟尘,以减少对空气污染。

A.②④            B.④               C.③⑤          D.①⑥

8.以下实验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为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溴水后过滤

B.用溴水鉴别苯、乙醇、四氯化碳

C.用滴定管量取8.00mL的2mol/L NaCl溶液

D.用稀硫酸清洗长期存放氯化铁溶液的试剂瓶内壁

9. 已知:H2(g)+F2(g)= 2HF(g);△H=-270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L HF气体分解成1 L的H21 L的F2吸收270 kJ热量

B.1 mol H2与1 mol F2反应生成2 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

C.NA个H2分子与NA个F2分子反应生成2NA个HF分子吸收270 kJ热量在相同条件下

D.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气体的能量

10.氯酸质量分数超过40%时会发生分解,反应可表示为:8 HClO3 = 3 O2↑+ 2 Cl2↑+ 4 HClO4 + 2 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性比较HClO4 > HClO3

B.氧化产物只有HClO4

 

D.该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2e

1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22g氧气和26g臭氧混合气体所含氧原子总数为3NA

B.4.8g 镁与足量盐酸反应时,转移0.2NA个电子

C.铁、铜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当转移了NA个电子时,产生的气体体积一定为11.2 L

D.在含4 mol Si-O键的石英晶体中,氧原子的数目为4NA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弱酸HX溶液的pH=3,加水稀释100倍, 3< pH <5

B. 在0.1mol?L-1的CH3COOH中加入少量的CH3COONa固体,溶液中c(H+)减小

C. 在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2mol?L-1的溶液中,Al3+不可能大量存在

D. 室温下pH=6的酸性溶液中,可能存在NH3?H2O分子

13.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1molY进行反应:

 2X(g)+Y(g)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正反应的△H>0

B.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mol/(L?s)

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

D.若将容器体积变为20L,则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1/2

试题详情

北京西城区2009年5月抽样

 

13.我国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年发电量近150亿千瓦时。核

电站是利用核裂变产生的核能来发电的。下列四个核反应方程属于核裂变反应的是

A.

B.

C.

D.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

B.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加热,其内能一定增加

C.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压强增大时,其体积可能增大

D.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对器壁没有压强

 

15.家用节能灯正常工作时约有40%的电能转化为可见光。若普朗克常数取6×1034J?s,可见光频率取6×1014Hz。根据节能灯功率和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节能灯1秒钟释放出的光子数最接近

A.1×1048        B.1×1034          C.1×1019        D.1×1014

 

16.下列有关机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能够听到墙外的声音是声波发生干涉的结果

B.超声波的波长比人耳能听到的声波波长大得多

C.医院中的“B超”是利用次声波的反射来检查身体有无异常

D.根据听到的火车汽笛声的音调变化判断火车的行驶方向是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17.如图所示,PQ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一辆质量为M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的左端上表面与圆弧轨道底端相切。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圆弧轨道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冲上小车后,滑到小车右端时恰好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已知M = 9m,重力加速度为g.从小物块开始下滑到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的整个过程中,小物块与小车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

    A.0.1mgR         B.0.99mgR        C.0.09mgR          D.0.9mgR

 

 

 

18.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两物体bc分别与轻质弹簧的两端相连接,将它们静止放在地面上。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一质量也为m的小物体a从距b物体h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ab相碰后立即粘在一起向下运动,以后不再分开。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ab一起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一起开始向下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为

B.达到最大速度时,物体c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

C.达到最大速度时,弹簧的压缩量大小为

D.达到最低点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2mg

 

19.利用超导材料零电阻的性质,可实现无损耗输电。现有一直流电路,输送端电压为800V,输送的总功率为40kW,输电线的总电阻为0.4Ω。如果用超导电缆替代原来的输电线,保持输送端电压和输送功率不变。那么节约的电功率为

A.1kW             B.1.6×103 kW       C.1.6 kW           D.10kW

 

20.如图所示,空间有Ⅰ和Ⅱ两个有理想边界、宽度都为L的

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方向如图所示。 

abcd是由均匀电阻丝做成的边长为L的正方形线框,每边

电阻均为R。线框以垂直磁场边界的速度v水平向右匀速

穿过两磁场区域。线框平面与磁感线垂直,且bc边始终与

磁场边界平行。设线框刚进入Ⅰ区的位置x = 0,x轴沿水

平方向向右,从bc边刚进入Ⅰ区到ad边离开Ⅱ区的过程

中,ab两端电势差Uab随距离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图中U0 = BLv

 

 

 

 

 

 

 

 

 

 

 

 

 

21.(18分)


(1)一块多用电表的电阻挡有三个倍率,分别是×1、×10、×100。用×10挡测量某电阻时,操作步骤正确,发现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大,如图中虚线位置。为了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应换到_________挡,换挡后需要先进行      的操作,再进行测量。若正确操作后进行测量时表盘的示数如图,则该电阻的阻值是________Ω。

(2)某实验小组在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入射球与被碰球半径相同。

①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先不放B球,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C由静止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再把B球静置于水平槽前端边缘处,让A球仍从 C处由静止滚下,A球和B球碰撞后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落点的痕迹。记录纸上的O点是重锤所指的位置,M、P、N分别为落点的痕迹。未放B球时,A球落地点是记录纸上的         点。

文本框: 重垂线
 

 

 

 

 

 

 

 

 

 

② 释放多次后,取各落点位置的平均值,测得各落点痕迹到O点的距离:OM=13.10cm,

OP=21.90cm,ON=26.04cm。用天平称得入射小球A的质量m1=16.8g,被碰小球B的

质量m2 = 5.6 g。若将小球质量与水平位移的乘积作为“动量”,请将下面的数据处理

表格填写完整。

OP/m

OM/m

ON/m

碰前总动量

p/ kg?m

碰后总动量

p′/ kg?m

相对误差

0.2190

0.1310

0.2604

3.68×10-3

 

 

根据上面表格中的数据处理数据,你认为能得到的结论是:                     

③ 实验中可以将表达式m1 v1 = m1 v1′+ m2 v2′转化为m1 s1 = m1 s1′+ m2 s2′来进行验证,其中s1、s1′、s2′为小球平抛的水平位移。可以进行这种转化的依据是        

   (请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A.小球飞出后的加速度相同

B.小球飞出后,水平方向的速度相同

C.小球在空中水平方向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D.小球在空中水平方向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又因为从同一高度平抛,运动时间相同,所以水平位移与初速度成正比

④ 完成实验后,实验小组对上述装置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改变:(I)在木板表面先后钉上白纸和复写纸,并将木板竖直立于靠近槽口处,使小球A从斜槽轨道上某固定点C由静止释放,撞到木板并在白纸上留下痕迹O;(II)将木板向右平移适当的距离固定,再使小球A从原固定点C由静止释放,撞到木板上得到痕迹P;(III)把半径相同的小球B 静止放在斜槽轨道水平段的最右端,让小球A仍从原固定点由静止开始滚下, 与小球B 相碰后,两球撞在木板上得到痕迹 M和 N;(IV)用刻度尺测量纸上O点到M、P、N 三点的距离分别为y1、y2、y3。请你写出用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来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            。(小球A、B的质量分别为m1、m2

 

 

 

 

 

22.(16分)如图所示,一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OO′轴匀速转动,磁场方向与转轴垂直。线圈的长l1 = 0.50 m,宽l2 = 0.40m,匝数N = 20匝,线圈总电阻r = 0.10Ω。磁场的磁感强度B = 0.10T。线圈绕OO′ 轴以ω = 50rad/s的角速度匀速转动。线圈两端外接一个R = 9.9Ω的电阻和一块内阻不计的交流电流表。求:

  (1)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

(2)电流表的读数;

(3)线圈转过一周的过程中,整个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

 

 

 

 

 

 

23.(18分)如图所示,以O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Oxy,绝缘光滑水平面沿着x

轴,y轴在竖直方向。在水平面上方存在与x轴平行的匀强电场。一个质量m = 2.0×10-3kg、电量q = 2.0×10-6C的带正电的物体(可作为质点),从O点开始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着x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其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x = 6.0 t -10 t 2,式中x的单位为m,t的单位为s。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m/s2

(1)求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和方向;

(2)求带电物体在0.5s内经过的路程;

(3)若在第0.6s末突然将匀强电场的方向变为沿

y轴正方向,场强大小保持不变。求在0~0.8s

内带电物体电势能的变化量。

 

 

 

 

 

 

 

 

24.(20分)磁流体发电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正在研究的新兴技术。如图所示是磁流体发电机示意图,发电管道部分长为l、高为h、宽为d.前后两个侧面是绝缘体,上下两个侧面是电阻可忽略的导体电极。两个电极与负载电阻R相连。整个管道放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前后侧面向后。现有平均电阻率为ρ的电离气体持续稳定地向右流经管道。实际情况较复杂,为了使问题简化,设管道中各点流速相同,电离气体所受摩擦阻力与流速成正比,无磁场时电离气体的恒定流速为v0,有磁场时电离气体的恒定流速为v.

(1)求流过电阻R的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2)为保证持续正常发电,无论有无磁场存在,都对管道两端电离气体施加附加压强,使管道两端维持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定压强差∆p,求∆p的大小;

    (3)求这台磁流体发电机的发电效率。

 

 

 

 

 

试题详情

2009年石景山区高三统一练习

(物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8题 每题6分 共48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3.日光灯中有一个装置――“启动器”,其中充有氖气。日光灯启动时启动器会发出红光,这是由于氖气原子的

A.外层电子受激发而发的光          B.内层电子受到激发面发的光

C.自由电子周期性的运动而发的光    D.原子核受到激发而发的光

 

14.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K,主要发出可见光;人体温度约为310K,主要发出红外线;宇宙间的温度约为3K,所发出的辐射称为“3K背景辐射”,它是宇宙“大爆炸”之初在空间上保留下的余热,若要进行“3K背景辐射”的观测,应该选择下列哪一个波段

A.无线电波       B.紫外线       C.X射线          D.γ射线

 

15.如图所示,单刀双掷开关打在a,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b是原线圈的中心抽头,伏特表和安培表均为理想表,除R以外其余电阻不计.从某时刻开始在原线圈两端加上交变电压,其瞬时值表达式为u1=220sin100pt 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时,ac两点电压瞬时值为110V

B.时,电压表的读数为22V

C.滑动变阻器触片向上移,伏特表和安培表的示数均变大

D.单刀双掷开关由a扳向b,伏特表和安培表示数均变小

 

16.如图所示,圆柱体的A点放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P,使圆柱体缓慢匀速转动,带动PA点转到A'点,在这过程中P始终与圆柱体保持相对静止.那么P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由下面哪个图表示

 

 

 

 

 

试题详情

北京市海淀区2009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理科综合能力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将学校、班级、姓名填写清楚。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第Ⅱ卷各小题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0分)

   13.如图5所示,在带有活塞的有机玻璃筒底放置少量硝化棉,迅速压下活塞,

观察到硝化棉燃烧起来。关于这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迅速压下活塞的过程中,玻璃筒内气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玻璃筒内气体的温度升高,筒内所有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速率均增大

       C.硝化棉能燃烧起来,表明气体从外界吸热,内能增加

       D.外界对气体做功等于气体向外传递的热量

14.铀239()经过衰变可产生钚239()。关于铀239的衰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B.放射性物质发生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来源于核外电子

    C.经过2次衰变产生

    D.温度升高,的半衰期减小

15.用图6所示的光电管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中,用某种

频率的单色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电流计G的指针

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单色光b照射光电管阴极

K时,电流计G的指针不发生偏转,那么(    )

A.a光的波长一定大于b光的波长

      B.增加b光的强度可能使电流计G的指针发生偏转

       C.用a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通过电流计G的电流是由d到c

16.位于坐标原点的波源产生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

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波源开始振动,经0.ls

刚好传播到x=40m处第一次形成如图7所示的

波形。在x=400m处有一波的接收器(图中未

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波源开始振动时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B.x=40m处的质点在t=0.5s时位移最大

    C.从t=1.0s时开始,接收器能接收到此波

D.若波源沿x轴正方向匀速运动,则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波源振动频率小

轨道1,然后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将卫星送人同步

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

如图8所示。当卫星分别在轨道l、2、3上正常运行时,则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卫星在轨道3 上的运行速率大于7.9km/s

      B.卫星在轨道3上的机械能小于它在轨道1上的机械能

      D.卫星分别沿轨道l和轨道2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相等

18.为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者从某砖墙前的高处由静止释放一个石

子,让其自由落下,拍摄到石子在下落过程中的一张照片如图9所

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

层砖的平均厚度为6.0cm,这个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为1.2×10-2s,则:

拍摄到的石子位置A距石子下落的起始位置的距离约为  (    )

       A.3.5m             B.5.0m

       C.6.5m              D.8.0m

    A.回路中电动势的瞬时值为

    B.导体棒MN中产生交流电的功率为

    C.通过导体棒MN的电流的有效值为

20.两块水平放置的金属板问的距离为d,用导线与一个多匝线圈

相连,线圈电阻为r,线圈中有竖直方向均匀变化的磁场,其

磁通量的变化率为k,电阻R与金属板连接,如图11所示。

两板问有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油滴恰好处于静止状

态,重力加速度为g,则线圈中的磁感应强度B的变化情

况和线圈的匝数n分别为                                          (    )

    A.磁感应强度B竖直向上且正在增强,

    B.磁感应强度B竖直向下且正在增强,

    C.磁感应强度B竖直向上且正在减弱, 

      D.磁感应强度B竖直向下且正在减弱,

 

第Ⅱ卷(共180分)

 

21.(18分)(1)几名学生进行野外考察,登上一山峰后,

他们想粗略测出山顶处的重力加速度。于是他们用细线

拴好石块P系在树枝上做成一个简易单摆,如图12所

示。然后用随身携带的钢卷尺、电子手表进行了测量。

同学们首先测出摆长L,然后将石块拉开一个小角度,

由静止释放,使石块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用电子手表测

出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

①利用测量数据计算山顶处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②若振动周期测量正确,但由于难以确定石块重心,测量摆长时从悬点一直量到石块下端,所以用这次测量数据计算出来的山顶处重力加速度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20090507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电阻丝直径,其示数如图13所示,则该电阻丝直径的测量值

d=       mm;

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约3kΩ);

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约15kΩ);

电流表A1(量程0~100mA,内阻约5Ω);

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约0.1Ω);

滑动变阻器R1(0~10Ω);

滑动变阻器R2(0~1kΩ);

电源E(电动势为4.5V,内阻不计)。

为了便于调节电路并能较准确的测出电阻丝的阻值,电压表应选       

电流表应选        ,滑动变阻器应选             

度尺两端的接线柱a和b上,刻度尺的中间有

一个可沿电阻丝滑动的触头P,触头的另一端为

接线柱c,当用手按下触头P时,触头P才与电

阻丝接触,触头的位置可在刻度尺上读出。实验

中改变触头P与电阻丝接触的位置,并移动滑动

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示数I保持不变,分别

测量出多组接人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L与对应的

 

 

 

 

 

 

 

 

        ④利用测量数据画出U一L图线,如图16所示,其中(L0,U0)是U―L图线上的一个点的坐标。根据U一L图线,用电阻丝的直径d、电流I和坐标(L0,U0)可计算得出电阻丝的电阻率=             。(用所给字母表示)

22.(16分)撑杆跳高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体育运动,完整的过程可以简化成如图17所示的三个阶段:持杆助跑、撑杆起跳上升、越杆下落。在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比赛中,身高1.74m的俄罗斯女运动员伊辛巴耶娃以5.05m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设伊辛巴耶娃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1.0m/s2。匀加速助跑,速度达到”=8.0m/s时撑杆起跳,使重心升高h1=4.20m后越过横杆,过杆时的速度不计,过杆后做自由落体运动,重心下降h2=4.05m时身体接触软垫,从接触软垫到速度减为零的时间t=0.90s。已知伊辛巴耶娃的质量m=65kg,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不计撑杆的质量和空气的阻力。求:

   (1)伊辛巴耶娃起跳前的助跑距离;

   (2)伊辛巴耶娃在撑杆起跳上升阶段至少要做的功;

 

 

 

 

 

 

 

23.(18分)如图18甲所示,真空中两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C、D,板上分别开有正对的小孔O1和O2,两板接在交流电源上,两板间的电压uCD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18乙所示。T=0时刻开始,从C板小孔O1处连续不断飘入质量m=3.2×1025kg、电荷量q=1.6×10-19­C的带正电的粒子(飘入速度很小,可忽略不计)。在D板上方有以MN为水平上边界的匀强磁场,MN与D板的距离d=10cm,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10T,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粒子受到的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均可忽略不计,平行金属板C、D之间距离足够小,粒子在两板间的运动时间可忽略不计。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在C、D两板间电压U0=9.0V时飘入小孔O1的带电粒子进入磁场后的运动半径;

   (3)磁场边界MN上有粒子射出的范围的长度。

 

 

 

 

 

 

24.(20分)图19所示为某种弹射装置的示意图,光滑的水平导轨MN右端N处与水平传送带理想连接,传送带长度L=4.0m,皮带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带动皮带以恒定速率v=3.0m/s匀速传动。三个质量均为m=1.0kg的滑块A、B、C置于水平导轨上,开始时滑块B、C之间用细绳相连,其间有一压缩的轻弹簧,处于静止状态。滑块A以初速度v0=2.0m/s沿B、C连线方向向B运动,A与B碰撞后粘合在一起,碰撞时间极短,可认为A与B碰撞过程中滑块C的速度仍为零。因碰撞使连接B、C的细绳受扰动而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C与A、B分离。滑块C脱离弹簧后以速度vC=2.0m/s滑上传送带,并从右端滑出落至地面上的P点。已知滑块C与传送带之问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求滑块c从传送带右端滑出时的速度大小;

   (2)求滑块B、C用细绳相连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p;

   (3)若每次实验开始时弹簧的压缩情况相同,要使滑块C总能落至P点,则滑块A与滑块B碰撞前速度的最大值Vm是多少?

 

 

 

 

 

 

 

试题详情

08―09学年崇文高三二模       09.5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质量的气体被绝热压缩,其内能一定增加

B.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仅与温度有关

C.温度升高时,物体中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D.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14.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氢核的聚变,设每次聚变反应可以看作是4个氢核()结合成1个氦核(),同时释放出正电子()。已知氢核的质量为,氦核的质量为,正电子的质量为,真空中光速为c。下列关于氢核聚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聚变反应的核反应方程是

B.此聚变反应也叫链式反应

C.反应后核子的平均质量大于反应前核子的平均质量

D.每次核反应释放的能量为(4-2)c2

15.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原子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若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2. 49 eV的金属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2所发出的光波长最短

B.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两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1所发出的光频率最高

C.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11. 11 eV

D.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9. 60 eV

 

16.自1957年世界上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人类的活动范围逐步扩展,现在已经能成功地把探测器送到火星上。我国已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发射了探月卫星并着手实施登月计划。下列有关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卫星的轨道越高,其运行速度越大,周期越大

B.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是一定值,可以定点在北京上空运行

C.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载人空间站中,宇航员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D.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载人空间站中,宇航员受到力的作用,其所受合外力为零

 

17.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t时刻的图象,已知波速为2.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振源的振动频率为0.25Hz

B.从t时刻起若质点a比质点b先回到平衡位置,则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C.t时刻质点a、b、c所受的回复力大小之比为2∶1∶3

D.从t时刻起经过5.0s,质点a、b、c通过的路程均为75cm

 

 

 

 

 

18.如图所示,在一真空区域中,AB、CD是圆O的两条直径,在A、B两点上各放置电荷量为+Q和-Q的点电荷,设C、D两点的电场强度分别为EC、ED,电势分别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EC与ED相同,相等

B.EC与ED相同,不相等

C.EC与ED不相同,相等

D.EC与ED不相同,不相等

 

19.如图所示电路,L1、L2、L3是三盏相同的电灯,当双刀双掷开关S的1、2接线柱与c、d两端连接时, L1、L2、L3的发光情况相同,若将开关S的1、2接线柱与a、b两端连接时,则稳定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A.L1、L2、L3三盏电灯的亮度相同

B.L1不亮,L2、L3两盏电灯的亮度相同

C.L1不亮,L2比L3

D.L1不亮,L3比L2

 

 

 

20.某物理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中做探究实验。同学将一条形磁铁放在水平转盘上,如图甲所示,磁铁可随转盘转动,另将一磁感应强度传感器固定在转盘旁边。当转盘(及磁铁)转动时,引起磁感应强度测量值周期性地变化,该变化的周期与转盘转动周期一致。测量后,在计算机上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

 

  

 

 

 

 

 

 

由实验,同学们猜测磁感应强度传感器内有一线圈,当磁感应强度最大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也最大。按照这种猜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感应电流变化的周期为0.1s

B.在t=0.1 s时,线圈内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发生改变

C.在t=0.15 s时,线圈内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发生变化

D.在t=0.15 s时,线圈内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大小达到了最大值

 

 

21.(18分)

(1)如图所示的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现用它测量一小球的直径,其读数是                mm。

 

(2) ①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操作如下:

a.在桌面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木板上铺一张白纸,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

    b.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按同样比例做出这个力F'的图示.

 c.改变两个力的大小,重做几次

   d.记下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及结点O的位置,描下两条细绳的方向,在纸上按比例做出F1和F2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合力F

    e.比较F'和F,可以看出它们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是相等的

    f.把两条细绳系在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橡皮条伸长,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关于操作步骤,合理的排序是                   

   ②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并没有起到减小实验误差的作用          

A.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尽量大些   

B.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尽量大些

   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

D.实验前先把实验所用的两个弹簧测力计的钩子相互钩住,平放在桌子上,向相反方向拉动,检查读数是否相同,若不同进行调节,使之相同

(3)用下列器材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A.待测小灯泡:额定电压6V,额定功率约为5W

B.电流表:量程l.0A,内阻约为0.5Ω

C.电压表:量程3V,内阻5kΩ

D.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20Ω,额定电流1A

E.电源:电动势8V,内阻很小

P.定值电阻R0:阻值为10kΩ

G.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电流表应采用__  __ __接法;(选填“内”或“外”)

②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③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   __V时,即可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22.(16分)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2 . 0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0。从 t = 0时刻起,物体受到水平方向的力 F 的作用而开始运动, 8s内 F 随时间 t 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求:(g取 10m / s 2

(1)4s末物体速度的大小;

(2)在图丙的坐标系中画出物体在8s内的v- t 图象;(要求计算出相应数值)

(3)在8s 内水平力 F 所做的功。

23.(18分)如图所示,x轴上方有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x轴下方有一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方向与y轴的夹角θ = 450斜向上方。现有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正离子,以速度v0由y轴上的A点沿y轴正方向射入磁场,该离子在磁场中运动一段时间后从x轴上的C点(图中未画出)进入电场区域,离子经C点时的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反。设磁场和电场区域均足够大,不计离子的重力,求:

(1)离子从A点出发到第一次穿越x轴时的运动时间;

(2)C点到坐标原点O的距离;

(3)离子第四次穿越x轴时速度的大小及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并大致画出离子前四次穿越x轴在磁场和电场区域中的运动轨迹。

 

 

 

 

 

 

 

 

 

 

 

24.(20分)随着越来越高的摩天大楼在各地落成,而今普遍使用的钢索悬挂式电梯已经不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这是因为钢索的长度随着楼层的增高而相应增加,这些钢索会由于承受不了自身的重力,还没有挂电梯就会被拉断。为此,科学技术人员开发一种利用磁力的电梯,用磁动力来解决这个问题。如图所示是磁动力电梯示意图,即在竖直平面上有两根很长的平行竖直轨道,轨道间有垂直轨道平面交替排列的匀强磁场B1B2B1= B2=1.0T,B1B2的方向相反、两磁场始终竖直向上作匀速运动。电梯轿厢固定在如图所示的金属框abcd内(电梯轿厢在图中未画出),并且与之绝缘。已知电梯载人时的总质量为4.75×103kg,所受阻力f=500N,金属框垂直轨道的边长Lcd =2.0m,两磁场的宽度均与金属框的边长Lad相同,金属框整个回路的电阻R=9.0×10-4Ω,g取 10m / s 2。假如设计要求电梯以v1=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求:

(1)金属框中感应电流的大小及图示时刻感应电流的方向;

(2)磁场向上运动速度v0的大小;

(3)该磁动力电梯以速度v1向上匀速运行时,提升轿厢的效率。

 

 

 

 

 

 

 

 

 

 

 

 

 

 

 

 

 

 

 

 

 

 

 

崇文2008-2009学年高三二模理综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