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4648  214656  214662  214666  214672  214674  214678  214684  214686  214692  214698  214702  214704  214708  214714  214716  214722  214726  214728  214732  214734  214738  214740  214742  214743  214744  214746  214747  214748  214750  214752  214756  214758  214762  214764  214768  214774  214776  214782  214786  214788  214792  214798  214804  214806  214812  214816  214818  214824  214828  214834  214842  447348 

2、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选取了“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火炬传递将于2008年3月31日从北京开始,经过国内外135个城市和地区,8月8日传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会场。回答(1)-(2)题。

(1)若火炬由南美洲的布宜诺斯艾利斯(34°36´S, 58°22´W)出发,出发时北京时间为某日凌晨3时,11小时后传递到非洲的达累斯萨拉姆(6°50´S, 39°18´E),火炬到达时当地的区时是:

A.前一日15时    B.当日9时     C.前一日22时     D.当日8时

(2)火炬在中国境内传递过程中,将经过“乌鲁木齐―敦煌―银川―西安”四个城市。与上述城市相匹配的景观依次是: ① 大漠深处的丝路重镇  ② 民族风情浓郁的西域名城 ③ 城池壮观的历史古都  ④ 渠水环绕的塞外江南 A.①一②一③一④   B.②一④一③一①  C.②一①一④一③   D.④一①一②一③ 3、如右图,从A地(60°N,90°E)到B地(60°N,14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一直向东走      B.一直向西走

C.先向东北,再向东南走 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走

试题详情

1、(2007年北京文综卷)北京奥运会火炬将于2008年3月25日在雅典采集火种,4月1日从北京出发在全球传递,5月传回国内。读图1,完成(1)-(2)题。

图1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示意图

(1)图中火炬传递的城市数:

A.中纬度比低纬度多 B.北半球比南半球少C.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D.南美洲比北美洲少

(2)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20时奥运会开幕,此时②地所在时区的区时为:

A.7月4日   B.7日12时    C.8日4时   D.9日12时

试题详情

36.解析:两个山峰之间相对较低的部位,形似马鞍,为鞍部。③④两地的垂直距离实际上就是③④两山峰的相对高度。小河流向应注意箭头和指向标,这里指干流流向。AC和BC引水问题,不要被距离远近所迷惑,而应该考虑水从高处向低处流的实质。开辟梯田,应考虑平缓的坡度和灌溉水源和修建水库后可能被淹等条件,所以应选择丙处。

答案:(1)鞍部   山谷   陡崖   (2)143   6   (3)1:100000   (4)大致自北向南流   (5)AC   AC虽然引水距离较长,但水处水库引出后可以顺着地势进行自流,而C处地势比B处高,不便于自流引水。  

(6)丙   ①丙处地势平坦,有利于修建梯田。②丙处的地势比水库的水位低,有利于引水灌溉。

试题详情

35.解析:(1)由气温分布图反推地形分布,甲地气温高,说明地势低,应为盆地;甲地气温低,说明地势高,应为山地或高原。(2)甲乙两地的高差为是由气温差决定的,甲乙两地气温相差在8℃到12℃之间,按地势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计算,甲乙高差应在1333米--2000米。(3)根据等值线原理,丙地的气温有两种可能,一是大于2℃,一是小于0℃,因此只能选C选项。

答案:(1)盆地    山地(高原)     (2)B   (3)C

试题详情

34.解析:本题是有指向标的地图,(1)图中的地区的主导风向是西北风。(2)E为重要的化学工业城市,该城市选址考虑了多种条件,如位于沿海平原,河流的入海口,交通便利等。(3)计划在甲、乙两地选址建疗养院,合适地点是甲,原因是甲地位于向阳坡,在城市主导风的上风向,而且依山傍水,景色秀丽。

答案:(1)西北   (2)位于沿海平原,河流的入海口,交通便利等。  (3)甲  甲地位于向阳坡,在城市主导风的上风向,而且依山傍水,景色秀丽。 

试题详情

33.解析:(1)A处地形为山脊,C处地形为鞍部,E处地形为陡崖。(2)图中修建水库最适宜的地点是D处,理由是坝前为小盆地,蓄水量大;建坝的工程量小。(3)量算甲、乙两村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比例尺为1:50000,所以实地距离为1500米。(4)等高线向低处突出的为山脊,向高处突出的为山谷。所以H地是山脊,而G地是山谷。(5)陡崖最高处等高线为800米,所以最高不会超过900米,陡崖最低处等高线是600米,所以最低不会低于500米。

答案: (1)山谷  鞍部   陡崖   (2)D  理由是坝前为小盆地,蓄水量大;建坝的工程量小。  (3)1500米  东北方向   (4)H地是山脊,而G地是山谷。  H处等高线向低处突出。  (5)900米  500米

试题详情

32.解析:(1)A处等高线闭合,中高周低,是山顶。B处等高线重合,是陡崖。(2)该图是有指向标的地图,丁山在王庄的西北方向。丁山山顶海拔850米,与王庄相对高差是800米,地势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丁山山顶应比王庄低4.8℃,即为24℃。(3)从图上看出,1厘米代表1.5千米,则周庄至王庄的图上距离约3厘米,实际水平距离是4.5千米。(4)从该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以判读出为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对应的地带性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1)山顶   陡崖   (2)西北   24℃   (3)4.5千米  (4)温带季风  温带落叶阔叶林

试题详情

31.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从地理图表中读取有关信息的能力,并对有关信息进行较深层次的加工,这是一道拉开地理分数档次的题目。(1)从纬度位置看,在南半球30-40度之间,从降水量和径流量大,降水集中在7月即冬季,可推知为地中海气候。该地自然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2)该地区河流补给的主要形式为雨水补给,汛期在冬季。(3)原百年一次的洪水位在1945-1975年的洪水频率再现周期约为50年,在1875-1975年开始出现灾害水位的再现频率约为6年。(4)图示A.B.C.D四个聚落中,易发展成较大城市的是D,其区位优势有地形平坦开阔;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5)计划在A.D两聚落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在AMD和AND两方案中选择,沿AND线施工较为容易,原因是AND沿等高线延伸,坡度缓,易于施工;AMD沿线坡度大,工程量大且需建的桥多。

答案:(1)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2)雨水补给  冬    113   110  (3)50  6  (4)D  地形平坦开阔;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5)AND  AND沿等高线延伸,坡度缓,易于施工;AMD沿线坡度大,工程量大且需建的桥多。

试题详情

30.解析:图中乙所在国家为中国,丙所在国家为澳大利亚,这两国都有回归线穿过,乙是发展中国家,丙是发达国家。

答案:C

试题详情

29.解析:图中甲、乙、丙三个阴影区图上面积相等,所跨经度和纬度相等,同等经度越向两极跨纬线长度越短,所地实际面积丙大于乙,乙大于甲,比例尺是甲>乙>丙。

答案: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