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4671  214679  214685  214689  214695  214697  214701  214707  214709  214715  214721  214725  214727  214731  214737  214739  214745  214749  214751  214755  214757  214761  214763  214765  214766  214767  214769  214770  214771  214773  214775  214779  214781  214785  214787  214791  214797  214799  214805  214809  214811  214815  214821  214827  214829  214835  214839  214841  214847  214851  214857  214865  447348 

    (3)两河三角洲地区的天气特征,六月相似还是七月?为什么?

    (4)选择:两河三角洲地区的距离约为(   )

       A.8600千米    B.9500千米   C.12000千米    D.16000千米

    (5)选择:尼罗河三角地区生产的棉花的质量更高,主要原因是(   )

A.气温更高     B.水源更充足      C.土壤更肥沃  D.太阳辐射更强

34.(15分)读我国某平原地区地下水位年内变化示意图和该地区不同年代气温、降水与地下水位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平原地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该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约   

(2)该平原最有可能是(  )

     A.银川平原    B.成都平原       C.华北平原   D.江汉平原

(3)综述该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

(4)简述该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位将导致的后果。

(5)为减缓该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应采取哪些措施?

试题详情

33.(15分)下图为尼罗河、长江略图。读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埃及在阿斯旺兴建了一座高110多米的大坝,坝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水库--纳赛尔湖,得到发电、防洪、灌溉、养鱼、航运、旅游等利益。

    (1)对比说明尼罗河、长江水系、流域特征的主要不同点。

试题详情

32.(15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沙漠的名称是      沙漠,B地沙漠所在的省区是      (填写简称)。华北地区冬春季节经常出现的         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

    (2)我国这个地区荒漠化速度快的原因是             。

(3)根据沙漠景观图判断风向箭头应是        ;从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分析,沙丘是在       作用下形成的,沙丘的移动是         作用的结果。

    (4)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是                    。

    (5)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试题详情

31.(15分)读下面图文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土地面积的27.4%。沙尘暴上世纪50年代发生了5次,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23次,进入新世纪以来已发生了30多次。现在沙地距北京已不足100千米,2006年4月17日,北京市降下尘土高达33.6万吨。仅4月份北京就出现扬沙、扬尘天气在十天以上,这是近三十年来所罕见的。北京人惊呼“天上下土了!”

    材料二 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1)简析图中A区域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2)简要说明沙尘暴天气给北京市造成的主要危害。

    (3)B河段的三大灾害是洪涝、凌汛和断流,试分别分析其成因。

    (4)分别说出图示区域中“西电东送”的输出省区和输入地区。

试题详情

读图,回答28-30题。

28.图示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春季的主要有(   )

    ①干旱  ②台风  ③凌汛   ④泥石流  ⑤寒潮

   A.①②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29.适宜在图示平原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

   A.水稻、油菜、茶叶       B.春小麦、亚麻、甜菜

   C.棉花、玉米、甘蔗       D.冬小麦、棉花、花生

30.图中甲山某观测站海拔324米,测得气温为28.2℃,可推知山顶气温约为(   )

   A.16℃     B.19℃     C.21℃     D.24℃

试题详情

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约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两得。据此完成25-27题。

25.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后,给下游地区带来的危害是(   )

   A.泥沙淤积河、湖,洪水排泄不畅,致使洪涝灾害频繁

   B.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C.气候恶化,导致全球变暖

   D.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

26.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四月、七月          B.四月

   C.七月           D.十一月

27.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分解者                B.缺少枯枝落叶

   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               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

试题详情

读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判断21-24题。

21.当该地区普降暴雨时,水位上涨最猛的是(   )

   A.①河段      B.②河       C.③河         D.④湖

22.湖泊④对图中河流干流起天然调节作用的是(   )

   A.①河         B.②河段   C.①②河段       D.①②③河

23.图中虚线是居民点a和b,b和d之间公路选线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

   A.e和g        B.e和h       C.f和g         D.f和h

24.沿着图示箭头方向,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布局合理的是(   )

   A.棉花--苹果--毛竹--冷杉   

   B.水稻--柑橘--茶叶--马尾松

   C.甘蔗--小麦--橡胶--红松   

   D.春小麦--葡萄--草地--红松

试题详情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景观图。读图回答18-20题。

18.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

   A.黄土高原 B.山东丘陵 C.江南丘陵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9.该地形区主要自然土壤的特点是(   )

   A.矿物质含量低         B.有机质含量高

   C.土质疏松           D.酸性较强

20.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今后农业发展中应当(   )

   A.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B.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C.退耕还林,建设商品性林业基地

   D.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发展种植园农业

试题详情

17.沙坡头地区治沙工作卓有成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麦草、稻草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挡风墙可以削减风速,截留水分

   B.方格状沙障能大量吸收地下水,促使植物生长,固定沙丘

   C.方格状沙障固沙成本低,费工小,应大规模推广

   D.利用麦草、稻草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挡风墙,属于生物固沙

试题详情

16.图中铁路和被沙障直接阻隔的沙漠分别是(   )

   A.包兰铁路、腾格里沙漠           B.京包铁路、腾格里沙漠

   C.包兰铁路、毛乌素沙漠         D.兰新铁路、毛乌素沙漠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