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4618  214626  214632  214636  214642  214644  214648  214654  214656  214662  214668  214672  214674  214678  214684  214686  214692  214696  214698  214702  214704  214708  214710  214712  214713  214714  214716  214717  214718  214720  214722  214726  214728  214732  214734  214738  214744  214746  214752  214756  214758  214762  214768  214774  214776  214782  214786  214788  214794  214798  214804  214812  447348 

5、  环境问题以及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环境问题的产生:

人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替代品再生速度,或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原始社会采猎文明时期
崇拜自然
环境问题没有威胁人类本身
农业文明时期
改造自然
生态破坏
工业文明时期
征服自然
环境污染
20世纪60年代以来
谋求人地协调
人口、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试题详情

4、  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

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环境问题是伴随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试题详情

3、  环境问题的本质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1)人口压力

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对物质资料的需求的增长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超过了自然资源补给、再生和增殖的周期,加剧了资源的耗竭速度;掠夺式开发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导致恶性循环。如盲目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

(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传统发展模式只关注经济本身,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甚至损害环境效益以追求经济效益。先污染后治理,实质没有充分考虑污染给整个社会造成的实际代价,生活质量并不与经济效益成正比。

环境问题的本质:

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试题详情

2、  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对人类生存的严重危害(见以前各种环境问题的分析)

 

试题详情

1、  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

(1)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环境问题的地域性:

城市--交通、工业、人口过于密集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四大类)

乡村--资源利用不当或强度过大造成了生态破坏严重

     例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植被破坏、物种减少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更严重(要了解原因)

(3)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国际性河流污染、热带雨林的破坏、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试题详情

6、当代金融和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1)当代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最突出的表现是:

以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国际贸易和以货币资金周转和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国际金融,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国际贸易和金融成为现代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基本形式。

原因:

国际经济联系的密切得益于现代交通运输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2)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

发达国家: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小麦玉米等少数农产品、资本技术

      进口大量初级产品

      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率高于其它制成品

      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居优势地位

发展中国:主要出口农矿等初级产品(中国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

      出口商品比较单一

      工业化步伐加快,外贸出口商品构成中制成品比重有很大变化

      仍处于不利的外贸地位

(3)国际金融:

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国际金融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试题详情

5、影响城市商业中心区位的主要因素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1)主要区位因素

商业街:市场最优原则--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商业小区:分布于居民小区内,满足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需求

(2)商业网点布局:自然环境为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

 
山区
平原
形成
沿谷地或交通线
沿主要交通线
密度


效益
资金和商品流通慢,效益较低
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快;效益高
组织形式
贷郎担、大篷车等较灵活方式
商业街、商业小区等

试题详情

4、国际互联网等电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

生活、经济、科技发展等方面

试题详情

3、城市道路的交通网络

(1)主要特点

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

行人和车辆流动方向和数量有一定变化规律;

典型的混合型交通;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

(2)城市道路网

格局规划原则:

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保护环境

欧洲城市:环行-放射式道路网为主

我国城市:方格-环行-放射式道路网为主

(3)问题及改善

问题1:交通线路拥堵

对策1: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是最根本的措施

问题2:交通环境污染

对策2: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绿化美化交通线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试题详情

2、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及其网的形成和发展

(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

A铁路线:

以京九线为例--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有先进的科技作保证

在现代铁路建设中,经济社会因素已超过自然因素而成为决定性因素

B公路线: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国道--国家干线公路,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来省时

省道等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通过当地居民点、车站等

平原--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区--陡坡上“之”型弯曲、谷中道路避开陡坡等

C航道

(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以上海为例

自然区位因素:位置、地形、水文、气候等

社会经济因素:腹地、城市等

上海港:

A临海临江位置可兼作河港和海港

B三角洲地貌平坦,设备建筑有利方便;

  但坡度极缓水流分汊多,泥沙易淤塞航道

C水量丰富可提供淡水资源

D交通发达,经济腹地广大,且多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促进港口发展

E上海市本身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发展有促进作用

(3)一种运输方式的线与点交织组成单一运输网;

   二种以上组成综合运输网;

不同地域的综合网等级不同,不同运输网在不同地域中地位不同;

交通运输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便捷和密切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