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7120  217128  217134  217138  217144  217146  217150  217156  217158  217164  217170  217174  217176  217180  217186  217188  217194  217198  217200  217204  217206  217210  217212  217214  217215  217216  217218  217219  217220  217222  217224  217228  217230  217234  217236  217240  217246  217248  217254  217258  217260  217264  217270  217276  217278  217284  217288  217290  217296  217300  217306  217314  447348 
比较项目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示意图


运动轴心及轨道
(1)轨道为赤道
(2)绕地轴旋转,地轴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034′夹角
(1)轨道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有近日点(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
(1)恒星日,自转3600,23时56分4秒,是真正周期
(2)太阳日,自转360059′,24小时,是日常所用周期
(1)恒星年,公转3600,365天6时9分10秒,是真正周期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
速度
(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50/小时
(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1)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2)平均角速度为每日约10
(3)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

需要注意的问题:太阳日的理解和飞行中感觉一天长短问题:

当物体和地球没有相对运动时,随着地球从日出(或太阳日某个时间)到再次日出的时间为24小时,为一天。

但飞机、车、船运动时,感觉一天长短不同,可以比24小时长或短,如果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动(不一定正东,可以是向东、东南或东北),感觉一天时间短于24小时,短的时间为飞行途中所跨的经线段的时间间隔,但不是飞行时间,如果逆地球自转方向(正西、西南或西北),感觉一天长于24小时,长的时间为飞行途中所跨的经线段的时间间隔。

例题1:一艘轮船从圣弗朗西斯科返回上海,船员们在甲板上观测前一天正午到后一天正午的时间间隔是

                                                                          (   )

    A.一个恒星日                     B.一个太阳日

    C.比一个恒星日稍短些                 D.比一个太阳日稍长些

答案:D 点拨:如果没有相对运动,地球上观察连续两次正午的时间间隔应为一个太阳日,如果物体顺着地球运动方向运动,其连续两次观测正午的时间间隔小于24小时,如果物体逆着地球运动方向运动,其连续两次观测正午的时间间隔大于24小时。

例题2: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答案:A 点拨:图中范围内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为赤道处的一半,且自南向北减小,说明位于北半球,即纬度在北纬60度附近。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答案:A 点拨:地球自转线速度取决于圆周运动的周长,在纬度相同情况下,海拔高度大,运动周长增大,速度增大。

例题3:某日酒泉昼长11时20分,西昌昼长11时40分。某航天专家上午11时乘飞机从酒泉到西昌参观“嫦娥一号”卫星发射,途中飞行3小时。据此和下图分析航天专家该日经历的昼长为:                 (   )

    A.11时40分       B.14时30分       C.11时30分        D.11时14分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地球自转周期中的太阳日。航天专家该日经历的昼长主要是在西昌经历的,如果航天专家没有运动,在西昌经历的一天为24小时,白天为11时40分,现在他一方面随地球自转,一方面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动,感觉一天时间应该比实际周期短,而且发生运动时间在11点以后的3小时范围内,应该在白天,所以短的时间是在白天范围,短的时间为从东经98度到东经102度的经度差所消耗的时间,为16分钟,即航天专家感觉一天的白天时间为11时40分-16分=11时14分。

例题4:下图中的左图为某日某时刻30°N纬线圈的昼夜状况,右图为72.5°E经线的昼夜分布状况,据图中信息回答(1)-(2)题。

  (1)P地位于T地的                                                       (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答案:A 点拨:30°N纬线圈昼短夜长,北极点附近有极夜现象,所以右图中的P点右侧为北极点。P点位于北半球高纬度,72.5°E经线上,综合起来,P地位于T地的东北方向。

  (2)若该日一架飞机在F地日出时起飞,飞往T地降落。途中飞行员始终可以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则飞机的飞行方向和飞行时间分别为:                                                    (   )

    A.东北、5小时      B.西北、6小时      C.东南、5.5小时   D.西北、5.5小时

答案:B 点拨:飞机从F(赤道,72.5°E)出发时,F地正好位于晨线上,地方时为6点,此时T地地方时为0:30分,正值黑夜。根据左图中的白昼经度,计算出白昼时间为11小时,日出时间为6:30分。注意一天中晨昏线位置不变,只是地球上的地点不断运动,各条经线顺序经过晨昏线。飞机出发时位置和各地时间见下图。

飞机一方面向西北方向飞行,另一方面,飞机和T地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飞行中,飞机始终在晨线以西,当飞机到达T地时,T地正好到达晨线位置,该时间段为从0:30分-6:30分,时间为6小时。飞机到达T地后,随着T地进入白昼,不能再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了。

试题详情

28.(2008年广东卷)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雾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雾日,有时终日不散,有“雾都”之称。分局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

资料二:见下表

辐射雾与平流雾的比较

 
概念与特征
形成条件



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大气降温而形成的雾。
多出现在冬半年晴朗、微风的夜间和清晨。
①                                 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
②                                 地面辐射使近地面气温降低,利于水汽凝结;
③                                 风力弱,近地面大气稳定,水汽积存下来;
④                                 有充足的凝结核。



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
海洋上四季皆可出现
①                                 下垫面与暖湿空气的温差较大:
②                                 暖湿空气的湿度大;
③                                 适宜的风向(由暖向冷)和风速(2~7m2/s);
④                                 大气稳定。

(1)辐射雾和平流雾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是__________雾。

(2)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的洋面上,一般形成__________雾。

(3)气象谚语“十雾九晴”中的“雾”一般指__________雾。

(4)重庆的雾大多属于辐射雾还是平流雾?分析形成原因。

试题详情

27.(2008年江苏卷)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   )

    A.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D.华北地区干燥少雨

  (2)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                           (   )

    A.清明时节雨纷纷                   B.黄梅时节家家雨  

    C.雨滴梧桐秋夜长                   D.清风细雨湿梅花

试题详情

26.(2008年广东卷)2008年奥运圣火首次照亮世界之巅。综合考虑各自然因素,适宜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季节是                                          (   )

    A.春季         B.秋季         C.夏季       D.冬季

试题详情

25.(2008年江苏卷)下图为“某月沿0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1)上述“某月”是                                                       (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该月份甲地盛行                                                       (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3)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   )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

试题详情

24.(2008年上海卷)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

 

(1)图l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   )

  A.锋面雨          B.对流雨          C.台风雨          D.地形雨

(2)图2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                        (   )

  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夏季风环流      D.冬季风环流

(3)图3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   )

    A.南半球7月等温线                   B.南半球1月等温线

   C.北半球7月等温线                   D.北半球1月等温线 

试题详情

23.(2008年广东卷)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                                           (   )

    A.南北纬30°附近                    B.南北纬4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南北纬80°附近

试题详情

22.(2008年广东卷)年蒸发量变化速率指标能够反映蒸发量的时间变化。如“-40mm/10a”表示年蒸发量10年间减少了40毫米。读下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956-2000年全国年蒸发量变化速率(mm/a)空间分布图

  (1)对我国年蒸发量变化趋势叙述正确的是                                      (   )

    A.西北地区蒸发量变化最大

    B.华北地区蒸发良呈增加趋势

    C.长江中下游地区蒸发良呈增加趋势

    D.全国大部分地区蒸发量呈减少趋势

  (2)下列选项与我国大部分地区蒸发量呈正相关的是                               (   )

    ①日照时数  ②相对湿度  ③风速  ④气温  ⑤空气污染程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④⑤

试题详情

21.(2008年四川卷)下图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读图后,回答(1)-(2)题。

  (1)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   )

    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2)若该天气系统生成于太平洋海域,则其中心移动的方向通常为                    (   )

    ①南  ②西  ③北  ④东南  ⑤西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试题详情

20.(2008年全国Ⅰ)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1)―(3)题

  (1)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2)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3)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