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1911  421919  421925  421929  421935  421937  421941  421947  421949  421955  421961  421965  421967  421971  421977  421979  421985  421989  421991  421995  421997  422001  422003  422005  422006  422007  422009  422010  422011  422013  422015  422019  422021  422025  422027  422031  422037  422039  422045  422049  422051  422055  422061  422067  422069  422075  422079  422081  422087  422091  422097  422105  447348 

6、结合文意,说说“尊重自然”的隐含义。

试题详情

5、第(3)自然段中,把 比作“烟雾浩渺的沼泽”,这是 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 的情况。

试题详情

4、第(2)自然段中,用 修辞手法,从① 、② 、③ 三方面,以 的语势,写出恣意开发破坏生态系统的严酷情况。

试题详情

3、结合上下文,说说第(2)自然段中加点词的意义:

(l)“这”指代: 。

(2)“不是危言耸听”的根据是: 。

(3)“已经”“正在”都是 词,这两个词的前后位置(可以不可以)互调,是因为 。

(4)该文段中,与“随意”“毫无顾忌”同义的词语是: ;与它们相呼应,并揭示其根源的词语是: 。

试题详情

2、理清全文结构并给各段拟小标题(不超过5个字)。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试题详情

第一段讲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主要特点是一句话中使用了四种说明方法,分别是引资料、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目的在于大声疾呼:雨林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毁灭。第二句在上句将每分钟雨林毁灭的量与四十多个足球场作比较让人具体了解雨林毁灭速度后,再以每年雨林毁灭速度(相当于一个纽约州大小)又一次作比较,使从更一目了然、触目惊心地感受到雨林毁灭速度之快,第三句引用斯科特的话,向世人提出警告。

[类文品读]

大自然的警告

(l)公元2037年,巴黎和费城到处张贴着预报洪水即将到来的告示。纽约市的街道水深四尺。皮肤癌的发病人数达5亿。各大洋看不到虾和蟹了……

(2)这不是危言耸听,人类确实由于自己的狂妄无知和贪得无厌而已经及正在濒临巨大灾难的边缘。人类按照自己的好恶随意改造自然,毫无顾忌地开发。为扩大耕地而大量砍伐森林,为发展工业而大量开采石油,为获取劳力而大量繁衍后代,生态系统遭到恣意的破坏,环境危机日趋严重,人类遭到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就以中国为例,沙漠扩大为109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总面积达150万平方千米,被称为第二次国土沦丧。“温室效应”又将导致两极冰帽融化,海面上升,土地淹没。其根源难道不是人类的无知、短见和专横吗?

(3)著名画家莫奈将其成名作《日出印象》中的伦敦大雾画成紫红色而使观众愕然,但是当人们走出展览厅时不免膛目结舌,因为他们发现司空见惯的伦敦大雾果然是此种颜色。在众多的大城市里,每天早晨随着成千上万汽车涌上街道,无数家工厂锅炉的运转,蓝黑色的烟雾四起,经久不散,鸟瞰全城则如一片烟雾浩渺的沼泽。

(4)无怪乎有人这样叹息:“人类在自己杀戮自己。”诚然,作为有智慧的人,他具有无穷的创造力,然而他对于构成物质世界的微观世界,对于浩瀚的苍茫宇宙,所得到的认识仍只是沧海一粟。一味地征服自然,不仅自然要报复,人类自己也是“玩火自焚”。

(5)人类,也许应当从中悟出点什么。

(6)人,确实是自然的主人。

(7)人,必然首先尊重自然。

1、找出文中六个成语,并选择其中两个进行解释。

试题详情

⑴说明语言准确。

⑵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⑶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⑷议论和说明相结合。

试题详情

全文共13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试题详情

2、关于作者

巴里·齐默尔曼,英国当代科普作家。

[整体感悟]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