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0081  200089  200095  200099  200105  200107  200111  200117  200119  200125  200131  200135  200137  200141  200147  200149  200155  200159  200161  200165  200167  200171  200173  200175  200176  200177  200179  200180  200181  200183  200185  200189  200191  200195  200197  200201  200207  200209  200215  200219  200221  200225  200231  200237  200239  200245  200249  200251  200257  200261  200267  200275  447090 

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试题详情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试题详情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试题详情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试题详情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试题详情

(四)说明

1.本节课文内容丰富,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教学重点应是熔点和凝固点及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建议安排好学生实验,使学生充分认识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特点,对图像分析得细致、透彻,有利于学生加深认识、突出重点。

2.教学难点是晶体熔化或凝固时,虽然伴随有热的得失,但是温度不变。受初中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教师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解,只要通过学生实验,观察现象,从事实出发,学生能记住这一事实即可。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做好学生实验。实验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海波的纯度尽可能高。二是对海波开始加热时,不要用温水,温水会使试管内靠管壁的海波先熔化,而中央部分的海波的温度还没有达到48

℃。三是搅拌要及时、不停顿。由于海波是粉末状,导热性能差,只有不停搅拌才可望实验成功。

 4.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教学,采用海波自白这种拟人化的方法,颇具趣味性和启发性,教师不妨一试。

试题详情

  1.完成课文后的练习。

  2.习题3、4、5。

试题详情

3.北方的冬季较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 ℃-40

℃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人们将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试题详情

2.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大家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什么是0 ℃?(学生思考并回答)

 冰水混合物中有冰又有水,冰和水的物态变化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冰尚未熔化完毕,冰熔化时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另一种可能是尚未凝固完毕,温度也应保持在凝固不变。所以冰水混合处于热平衡状态,温度为0

℃。

 (2)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是什么道理?

 (学生思考并回答)

 雪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0 ℃不变,但是要吸热。雪从空气中吸热,气温下降,所以化雪时更冷。

试题详情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有明显的区别: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这个温度分别叫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但是不论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吸热,凝固时都放热。所以,晶体实现熔化的条件可概括为两条: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吸热。凝固的条件是温度到达凝固点,同时要放热。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