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61821  261829  261835  261839  261845  261847  261851  261857  261859  261865  261871  261875  261877  261881  261887  261889  261895  261899  261901  261905  261907  261911  261913  261915  261916  261917  261919  261920  261921  261923  261925  261929  261931  261935  261937  261941  261947  261949  261955  261959  261961  261965  261971  261977  261979  261985  261989  261991  261997  262001  262007  262015  447090 

(一)物体内能的改变

  1. 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

   在热传递过程中,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单位是焦耳,符号J。

   物体吸热,内能增加;物体放热,内能减少。

   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改变越大。

   特别说明: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不能说“具有”、“含有”或“××的”。就是说热量的大小与物体内能的多少,物体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

  2. 除了热传递外,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冬天搓手可使双手变得暖和,是因为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

例如:暖瓶塞被顶起后,瓶口出现白雾是因为:水蒸气顶起瓶塞做功,内能减少,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白雾。

总结一下:

试题详情

4. 能用比热容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热量的计算

试题详情

3. 理解比热容概念、物理意义及有关的因素

试题详情

2. 知道燃料热值及相关计算

试题详情

1. 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试题详情

3. 比热容

试题详情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2. 内能和热量(2)

试题详情

29.(15分).今年是新中国建国60周年,全国各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某校高三学生小明参加了以“回首家乡大变化”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小组活动,收集了以下资料,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在谈到当前发展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时,小明的爷爷反映:现在我们的村民物质条件富裕了,但业余生活仍然很单调,赌博、迷信活动有所抬头,社会风气有待进一步净化。

为解决上述问题,请你从不同角度,提出三条建议并说明其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试题详情

27、(15分)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如何破解中国戏曲发展共同难题?

 

观众锐减----中国戏曲的共同难题

28 (9分) 同学们在讨论中发现:近年来,以《我的团长我的团》、《潜伏》、《仁者无敌》、《特殊使命》、《亮剑》、《夜幕下的哈尔滨》为代表一批红色影视片在各大主流媒体竞相播放,他们以不同的手法诠释了中华民族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使广大观众受到强烈震撼。

试运用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回答红色影视热播的现实意义。

试题详情

26、(11分)正月十五闹元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以大熊猫“团团圆圆”为原型设计的花灯在台北牛年灯节成为一大亮点;福州马尾区在与马祖共同举办的2009年“两马同春闹元宵”中展示的“盛世太平鼎”灯,环绕着六条雄壮威武的四爪瓷龙,寓意“六六大顺、国泰民安”,三条鼎足由狮头、狮足构成,深合马尾内含三江、外通四海之意。

上述材料反映了传统文化及其发展的什么道理?(10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