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85868  285876  285882  285886  285892  285894  285898  285904  285906  285912  285918  285922  285924  285928  285934  285936  285942  285946  285948  285952  285954  285958  285960  285962  285963  285964  285966  285967  285968  285970  285972  285976  285978  285982  285984  285988  285994  285996  286002  286006  286008  286012  286018  286024  286026  286032  286036  286038  286044  286048  286054  286062  447090 

2、(2009·烟台)200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C.提倡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D.开发新能源,禁止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

试题详情

1、(2008·北京)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其主要成分是(  )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甲烷

试题详情

2、方法技巧

这部分内容与社会联系较为密切,应在弄清课本知识基础上,扩大视野,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如电视报道的西气东输、08北京奥运会火炬燃料、神七飞船发射、燃气热水器质量差或使用不当导致的死亡事故等都可能成为中考题材。对应课本知识着重了解以下几点:

(1)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煤的综合利用;石油的炼制及用途;天然气;酸雨的危害及防治;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采取的措施。

(2)新能源包括:氢能、太阳能、核能、风能、水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

[例3] (2008·潍坊)石油是-种重要能源,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油价上涨的困惑。以下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不当的是   (   )

A.砍伐树木作燃料  B.利用太阳能  C.利用风能  D.开发核能

[答案]A

[解析]砍伐树木作燃料需要砍伐大量的数木,会危害人类的生存,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增多,气温升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等。

[规律小结]解决能源缺乏问题的措施,一是节约现有的资源,二是开发利用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核能、水能、潮汐能等。

变式训练二

试题详情

1、命题特点

此考点在往年中考中所占分值在2分到3分之间,难度系数在0.8左右,这一知识点涉及到资源的利用、环境的污染及防治,这些问题在进几年的中考中呈上升趋势,其命题的思路、内容有以下几点:以化石燃料的使用与环境污染为内容的选择题、填空题;以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资源的保护为内容的选择题、填空题。

试题详情

3、(2008·河南)2008年5月12日,一列载有500t燃油的火车途经宝成铁路109隧道时起火。消防官兵迅速将隧道两端封口,并不停地向隧道里注水。由于方法得当,终于成功灭火。请分析他们的灭火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试题详情

2、(2008·成都)2008年5月5日早上,上海某路公交车上发生自燃,当场死亡3人。据调查,造成火灾的主要原因是乘客携有易燃物。

(1)乘客携带的易燃物可能是____________ (举出一种生活中常见易燃物名称)。

(2)自燃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因此,造成此次火灾的另一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汽车有焦味儿,冒出蓝色或黑色浓烟时,即是自燃的先兆。在①大声呼救②马上停车③关闭电源④抢救车内财物⑤取出灭火器,给油箱和燃烧部分灭火,避免爆炸⑥尽快远离现场逃生等项措施中,你认为司机此时最应该做的三件事是____________ (填代码)。

(4)灭火器是必须随车携带的装备。则车用灭火器最好使用___________ (填“泡沫”或“干粉”)灭火器。

(5)作为目击者,发现火灾后,应及时拨打火警电话________ (填电话号码)。

(6)灾难发生后,最重要的是生命安全。若乘车人员衣服被火烧着,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2009·青岛)下列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A.有人不慎跌入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深洞中,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立即下洞救人

B.厨房中的煤气大量泄露时,立即关闭气阀,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C.眼睛里不小心溅进氢氧化钠溶液,立即滴入稀盐酸来中和

D.图书档案起火,用大量水浇灭

试题详情

2、方法技巧

(1)掌握燃烧条件与灭火的方法,及两者间的关系

燃烧的条件为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灭火的方法: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能降低,不少同学往往把降温灭火的方法误认为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易燃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燃烧或发生爆炸。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或贮存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不能违章操作。

(3)了解火灾自救策略

1迅速找到安全通道2火灾时上层空气中氧气少,毒气浓度大,所以要匍匐前进3房间发生火灾时不能随便开门开窗,开门开窗会增加氧气量,使火势更加凶猛4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烟尘,使人窒息死亡,因此最好用湿布捂住口鼻5山林遇到火灾时,应逆风而跑。

[例1](2008·昆明)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 ,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刺激呼吸道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他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1)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再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不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

(2)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    ;用扇予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    (填序号)。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图A与图B所示实验相比,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4)为探究实验后溶液的性质,在图B烧杯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所得溶液呈    

[答案](1)要与空气(或氧气) 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2)A.B  C  (3)图B   (4)酸性

[解析]图A铜片上红磷的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而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通过对比可知,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两者缺一不可。图A中的五氧化二磷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而图B中的五氧化二磷溶于了水,不会污染环境。

[规律小结]燃烧的条件为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同样无论在什么条件下,只要满足了燃烧的条件,就一定会发生燃烧。

[例2](2008·天津)下图所示的是家庭中常用的几种灭火方法,请将相应方法的灭火原理,填在表中对应的空白处。

[答案]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解析]图Ⅱ是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住后,锅内的可燃物就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图Ⅲ是桌椅着火,用水浇后,桌椅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规律小结]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的反应停止,所以灭火的原理有三个: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变式训练一

试题详情

1、命题特点

此考点在往年中考中所占分值在3分到5分之间,难度系数在0.8左右,是中考常考知识点之一,尤其关于北京奥运会火炬燃烧的问题在2009年全国各个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均有所涉及。这一部分的命题思路、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考查燃烧条件为内容的选择题、填空题,以及结合实际对燃烧条件进行探究的实验探究题;

(2)联系实际以考查灭火的原理、灭火的措施及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为内容的选择题、填空题。

试题详情

7、(2009,江苏模拟)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操作:(1)加入石灰石。(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收集二氧化碳。(4)从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至浸没漏斗下端。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2)(4)(1)(3)     B.(2)(1)(3)(4)   

C.(4)(1)(2)(3)     D.(2)(1)(4)(3)

考点点睛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