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85913  285921  285927  285931  285937  285939  285943  285949  285951  285957  285963  285967  285969  285973  285979  285981  285987  285991  285993  285997  285999  286003  286005  286007  286008  286009  286011  286012  286013  286015  286017  286021  286023  286027  286029  286033  286039  286041  286047  286051  286053  286057  286063  286069  286071  286077  286081  286083  286089  286093  286099  286107  447090 

26.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  )①实现国共合作②领导北伐战争③提出“新三民主义”④颁布《临时约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25.小李查资料时发现这样一段文字“公司是私家经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该公司应该是

A.洋务企业       B.外商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试题详情

24.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按此纪年方法,中华民国元年是

A.壬子年    B.癸丑年    C.甲寅年    D.乙卯年

试题详情

23、对联――中国文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洪水横流淹没汉满蒙回藏,宪章文武净是公侯伯子男”,此对联出现主要由于

A、清未“新政”、“预备立宪”       B、孙中山的辛亥革命

C、袁世凯的专制独裁             D、新文化运动

试题详情

22.民国之初,跪拜、作揖等被鞠躬、握手取代,“大人”、“老爷”等被“先生”、“君”取代,造成这种礼仪变化的历史背景包括

①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     ②教育制度的改革

③五四运动的洗礼      ④民国政府的大力提倡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试题详情

21.《世载堂杂忆》载:“天王抵武昌,急欲渡江,直捣北京。东王主张先下南京,效朱明建国故事,立定根基,再行北伐。时届秋冬,将士亦惮北方严寒,故决东下。”这说明太平天国(   ) 

 A.逐渐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   B.领导者的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

 C.大多将士参加革命是迫于生计   D.在占领武昌之后产生战略分歧

试题详情

20.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试题详情

19.五四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最广泛的表达民族感情的示威……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迅速生成。”下列各项反映了材料中说法的是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运动规模从北京扩展到全国③学生、工人、市民广泛参加④体现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影响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17.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形成这一认识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B.工农运动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