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86204  286212  286218  286222  286228  286230  286234  286240  286242  286248  286254  286258  286260  286264  286270  286272  286278  286282  286284  286288  286290  286294  286296  286298  286299  286300  286302  286303  286304  286306  286308  286312  286314  286318  286320  286324  286330  286332  286338  286342  286344  286348  286354  286360  286362  286368  286372  286374  286380  286384  286390  286398  447090 

(二)隋唐时期的其他知识要点:

1.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儒学进一步吸收佛、道教义,得到新的发展,唐太宗印成《五经正义》成为儒经的标准读物。

2.唐代是中国诗歌鼎盛时期,著名诗人有初唐的王勃,陈子昂;盛唐的高适、岑参、王维、李白(诗仙)、杜甫(诗圣);中唐的白居易;晚唐的杜牧、李商隐。由于城市的繁荣,唐代出现了适合市民欣赏的短篇小说-传奇。唐代楷书名家有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草书大家则有张旭、怀素等。初唐阎立本的传世作品有《步辇图》;盛唐吴道子被誉为“画圣”《送子天王图》。

[教学反思]

试题详情

(一)唐太宗的政绩(626-649年)

1.继位前:

①追随李渊在晋阳起兵,推翻了隋朝,铲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②通过“玄武门”事变取得帝位继承权

2.继位后:

①善于总结前代兴衰教训,树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存百姓”,“仁义为本”和“文德治国”的治国思想。

②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励精图治,勤于政事。

③完善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按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制定《唐律》。

④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轻徭薄赋;推行均田制(8世纪中期遭到破坏)。

⑤崇儒尊孔,尊孔子为“先圣”“宣父”,建国学,校五经,刊行《五经正义》作为儒经的标准读本,推动了隋唐时期“三教合一”的发展。

⑥实行民族团结政策。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解决了东西突厥的问题,在突厥降服后实行羁縻府州的制度;攻取西突厥后,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对吐蕃则实行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汉藏之间,中原和西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吐蕃社会的进步和民族融合。

⑦推行对外开放政策。设鸿胪寺作为接待外国使者的官方机构;鼓励外商来唐贸易、居住,可以做官和通婚,对外来文化宗教采取兼收并蓄方针,支持玄奘西行取经和翻译佛经,景教、回教和摩尼教在唐朝时期先后传入中国;朝鲜和日本学者和僧人、使节大量来唐学习唐文化,推动了朝鲜和日本的封建化过程。

⑧晚年,撰写《帝范》,反省自己的过失,并对自己一生作出“益多损少”的较客观评价。

3.对唐太宗政绩的评价:

①上述政绩使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稳定,人口增加,经济恢复和发展,文化昌盛,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②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内外政策和励精图治的务实作风,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③从根本上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王朝和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不可能真正解决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试题详情

总的特点: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589-906年)

试题详情

(二)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包括冯太后主持的前期改革和孝文帝亲政后的后期改革。

北魏是鲜卑族的拓拔部建立的政权。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都平城,439年统一北方。拓跋珪在统治期间实行编户、劝课农桑、重用儒生、实行汉制,拓跋部由游牧生活转为定居生活,初步封建化。

1.改革背景:①  宗主督护制使豪强地主势力膨胀,严重影响政府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同时加重了农民的负担,社会矛盾激化;

②鲜卑族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族矛盾激化,导致各族人民起义不断爆发;

③冯太后临朝听政,掌握实权,孝文帝深受汉文化影响;

④拓跋珪执政措施开始了鲜卑族封建化的进程,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初步基础。

2.改革内容:

前期:实行俸禄制、三长制;整顿吏治、严惩贪污;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后期:迁都洛阳,推行习俗汉化(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尊儒崇经、兴办学校;采用汉制(官制、礼制、律制);兴修水利、重铸铜币。

3.评价:

改革的作用:①加速了北魏政权和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鲜卑族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的支持,从而扩大了政权的基础,巩固了统治;②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发展;③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调整了生产关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④上述这一切,为后来隋朝结束长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改革的特点: ①由少数民族政权进行改革;②具有缓和统治危机和改变社会形态的双重性质;③涉及面广,影响深远。

结论: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试题详情

(一)基本知识

1.中央政治制度由东汉的尚书台演变为尚书省,继而又设立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2.土地制度方面,屯田制和均田制都有利于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安定人民生活。

3.思想文化方面,这一时期佛教盛行和道教广为流传,佛教和道教的教义融合到儒学之中,使儒学有新的发展。此外,中国小说的兴起也源于这一时期,还涌现出顾恺之画家,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家。

试题详情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公元220--589年)

试题详情

52. 国外甲型H1N1流感疫情一经发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我国有关企业也加快疫苗研制工作,2009年6月22日,华兰生物正式对外宣布已成功生产出国内首批甲型H1N1流感疫苗。该疫苗仍需经过一系列的生物、生化实验,确保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后,已经于9月正式上市。

上述材料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