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43345  443353  443359  443363  443369  443371  443375  443381  443383  443389  443395  443399  443401  443405  443411  443413  443419  443423  443425  443429  443431  443435  443437  443439  443440  443441  443443  443444  443445  443447  443449  443453  443455  443459  443461  443465  443471  443473  443479  443483  443485  443489  443495  443501  443503  443509  443513  443515  443521  443525  443531  443539  447090 

1.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的划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每个时区内使用相同的时刻,不同的时区有不同的时刻。全球有24个区时(标准时)。 

   ②时区的名称和分布:0°经线所在的时区(东经7.5°与西经7.5°之间)叫中时区(或零时区),由此向东,每隔经度 15°,依次为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中时区向西,每隔经度15°,  依次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经度7.5°,它们之间的钟点相同而日期不同。  

   ③中央经线和时区界线;0°经线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其他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是15°的整倍数,即15°乘以该时区的编号数。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东经120° (15°×8=120°)。   

④区时和区时的换算:各时区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刻,作为全区各地统一使用的时刻,这种适用于同一时区的时刻,称为区时。区时和时区的含义是不同的。区时是时间概念,时区是空间概念。区时和时区是有联系的占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也就是说,两个时区之间有几条时区界线,它们之间的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较东的时区,它的区时较早。例如,当东八区是12点钟时,东九区已是 13点钟(下午1点)了,而东七区还在上午11点钟。

试题详情

4.利用经纬网判定太阳直射点的经线圈

如图3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在45°W和135°E的经线圈上,而45°W在昼半球,那么太阳直射点经度为45°W。

试题详情

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在经纬网图上,可以用经纬度来测距离,因为纬度1°和在赤道上经度1°的实际弧长大约都是111 km。只要知道了任何两地间的纬度差(两地的经度要相同,即两地要在同一条经线上),或是在赤道上任何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将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计算出来。 

试题详情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在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相互方位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①位于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的关系。

②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判定两点间东西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

③按经线确定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南方,南极则相反;按纬线确定东西方则是相对的,理论上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地点,也没有最西的地点,判定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间的差值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方位。如图2,为南半球,我们先画出A、B两点间的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根据上述法则,A在西,B在东,B在A的东方。

试题详情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

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表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 

图1中,四点的地理位置A点为经度0°、北纬80°;B点为东经40°、北纬70°;C点为经度180°、纬度0°;D点为西经160°、南纬20°。 

试题详情

3.纬线、纬度、赤道和南、北半球

(1)纬线是地球表面与经线相垂直的线。与经线相比,纬线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①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

②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③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单独构成纬线圈。

④各条纬线的长短不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由此越往南、往北,纬线越短,即纬线圈越小,到了两极就缩小成点了,

(2)纬度是以赤道平面与本地铅垂线的夹角来量度的。

①南、北纬度的划分:赤道是计算纬度的起点,定为 0°纬度。赤道以北的纬度属于北纬,赤道以南的纬度属于南纬。

②纬度的读写:如北纬 23°26′,也可写成23°26′N。

③地图上纬度的标注:在一般地图上,纬度标注在纬线的东西两端,在纬线呈同心圆的南、北极地区的地图上,通常把纬度沿0°和180°经线标注在相应纬线的近旁。

④在地图上判别南、北纬:纬度度数向北增大的是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增大的是南纬。在南,北极地区的地图上,向着北极的方向为北,向着南极的方向为南。

⑤低、中、高纬度的划分:通常把南、北纬30°之间的纬度称为低纬度,南纬或北纬30°到60°之间的纬度称为中纬度,南纬或北纬60°到90°之间的纬度称为高纬度。注意与五带的区别,五带是以南北回归线划分的。

试题详情

2.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和东,西半球

 (1)经线是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经线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①所有的经线都在南极和北极汇合。

②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也叫南北线或子午线。

③所有的经线长度大致相等。纬度相差一度的经线的长度为111km

④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

⑤任何一个经线圈把地球表面平分为两半球。

(2)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上计算经度的起始经线,又名“首子午线”。国际上规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经线,全球经度以它作为零点

(3)经度是以通过当地的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面之间的夹角来量度的。

①东、西经度的划分:本初子午线(零度经线)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以西的180°属于西经。

②经度的读写,除了0°经线和180°经线之外,其余的经度都要区分东经或西经。经度的书写方式,如东经120°也可写成120°E

③在地图上判别东、西经:经度度数向东增大的是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增大的是西经。在北极地区的地图上,经度按逆时针方向增大的为东经,按逆时针方向减小的为西经。在南极地区的地图上,经度按顺时针方向增大的为东经,按顺时针方向减小的为西经。

(4)东、西半球:以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来划分,从西经20°向东通过0°经线到东经160°的半球为东半球;从西经20°向西通过180°经线到东经160°的半球为西半球。注意:东、西经度与东、西半球的范围不完全一致。

试题详情

1.地轴和两极  

(1)地轴是地球自转运动的旋转轴。它通过地心连接两极。

(2)两极是地轴的两端同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其中对着北极星附近的一端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端是地球的南极。

两极是地面上确定向北方向的依据,我们把向着北极的方向定为北,北极是地面上的最北点,在北极四面八方都是南;向着南极的方向定为南,南极是地面上的最南点,在南极前后左右都是北。在地球门转过程中,地面上除了两极之外的各点都能在空间旋转成不同大小的圆,只有南极和北极是两个旋转的点。  

试题详情

3、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从成因上讲,自然灾害具有很大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灾害的群发性和严重性。

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典型例题]

例1、下图是2001年世界石油贸易流向、流量示意图(单位:百万吨)。读图完成1-2题。

试题详情

(四)地质地貌灾害

地质地貌灾害是历年高考中考查频率较高的重点内容,复习地质地貌灾害时要结合地壳运动、内外力作用、植被破坏、地表崎岖等原因分析,特别是在结合并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解释世界上一些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

1、地震。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所有自然灾害中威胁最大的一种灾害。理解地震的震级和烈度的区别,掌握影响地震烈度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要明确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和多个烈度。等震线是指烈度相同各点的连线。世界上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2、火山。火山爆发给人类带来惨重的灾难,严重影响地球生态环境。进入21世纪以来,地全球火山进入一个高喷发期。火山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人类提供了十分肥沃的土壤、丰富的地热。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