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43437  443445  443451  443455  443461  443463  443467  443473  443475  443481  443487  443491  443493  443497  443503  443505  443511  443515  443517  443521  443523  443527  443529  443531  443532  443533  443535  443536  443537  443539  443541  443545  443547  443551  443553  443557  443563  443565  443571  443575  443577  443581  443587  443593  443595  443601  443605  443607  443613  443617  443623  443631  447090 

4、后工业化阶段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影响人类活动的环境因素有何变化?

环境优越地区形成高科技产业区

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时代有何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科技的进步使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逐渐变小

地理环境影响的阶段性
 
制约因素
 
采集和狩猎阶段
 
动植物分布
 
农业社会阶段
 
自然地理条件
 
工业社会阶段
 
矿产资源、交通便利
 
后工业化阶段
 
优越的环境质量 
 

(一课时)

试题详情

1、采集和狩猎阶段 《思考》人类的生存地有什么特点?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如何

人类活动极大地依赖再燃自然环境,在少数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人类的生息比较活跃。 2、农业社会阶段

《思考》与第一阶段相比:人类活动有什么特点?对自然的依赖有何变化? 作物和饲养的禽畜是人们食物的主要来源,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成为农业文明的发祥地。 3、工业社会阶段

《思考》人类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的发展与地理环境有何关系?不同地域的城市,其发展的原因是否相同?

资源和自然条件结合紧密区形成工业区②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促成工业区

试题详情

(三)经济发展的差异:

1、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中部》西部

2、       经济发展速度:东部》中部》西部

3、       差异原因:区域位置;交通条件  [分析]东部地带主要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地势低平有利于开发利用,从地理区位上讲,东部面向大海,有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条件。

(第四课时)





 




 

 

 

 

 




 
 


四课时

试题详情

(二)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为:东部、中部和西部。

[读图]P12图1-1-14《中国的三个经济地带》(落实在地图上)

1、东部地带包括了所有的沿海省、市、区。(辽宁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等12个省、市、区)

[思考]中国的沿海省份都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都在中国的沿海省份。 (╳)

   [讲述]东部地带暂时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省。而北京虽然不直接濒临海洋,但是距离海洋较近,交通便利,而且政治、经济地位特殊,经济发达,所以也划在沿海的东部经济区内。

2、中部和西部的分界线在南段基本上呈南北向,北段是内蒙古的西界。

中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9个省区。

西部包括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等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列表]

经济地带
面积
人口
东部地带
    16%
    41.6%
中部地带
    27%
    35.3%
西部地带
    57%
    23.1%

[分析]东部和中部地区人口比重均大于面积比重,而以东部地区这两个比重的差异为最大;西部人口比重小于面积比重。

试题详情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的差异和自然资源的分布与我国经济水平

试题详情

[讲述]由于中国各省级行政区所处的位置不同, 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的差异和自然资源的分布与我国经济水平也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按照1983年国家计委在制定第七个五年计划时的提法,把我国大致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当时是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才把我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的。

试题详情

(三)工业

北方重工业、南方:轻工业。

(第三课时)

试题详情

(二)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

 
作物熟制
耕地类型
农产品
水果
 
北方地区:
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旱地
小麦、棉花
苹果、梨、桃、杏、山楂。
南方地区
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田
稻谷、茶叶、蚕丝
 柑橘、香蕉、荔枝、龙眼、菠萝。
 

2、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影响因素:地形和气候 北方:多平顶建筑 南方:屋顶坡度大 3、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和通达性的影响

北方:公路和铁路 南方:公路、铁路和内河运输  

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

北方:以面食为主 说话直率。方言少

南方:以米食为主,说话婉转。方言复杂。

试题详情

[讲述]我们在初中曾经学习过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其分界在秦岭-淮河一线,这条界线在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分异中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80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线,最冷月均温0°C等温线等;该线南北两侧表现出的地理景观截然不同:界北地形比较完整,以大高原或大平原为主,多为落叶阔叶林,以旱作为主,主要作物为小麦;界南地形比较破碎,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多为常绿阔叶林,以水作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实际上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就是对此内容的细化。在东部季风区,由于南北纬度跨度较大,可以划分为四个自然地区: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回顾:秦岭一淮河一线   ① 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 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 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气候
温度带
干湿地区
水文特征
地形
北方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半湿润
河流结冰
大高原或大平原为主
南方地区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亚热带
湿润
河流不结冰
丘陵和山地

试题详情

2、交通

东部:平原地区交通发达、路网稠密

西部:山地、高原地形崎岖,交通落后、阻碍发展 3、教育和文化

东部:信息发达、经济发达、文化水平高。 西部:信息闭塞、经济落后、文化水平低。 4、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

历史上: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东移。 1840年以后:资本主义工业和商业首先在东部兴起。 改革开放:从东部向西部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