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46555  446563  446569  446573  446579  446581  446585  446591  446593  446599  446605  446609  446611  446615  446621  446623  446629  446633  446635  446639  446641  446645  446647  446649  446650  446651  446653  446654  446655  446657  446659  446663  446665  446669  446671  446675  446681  446683  446689  446693  446695  446699  446705  446711  446713  446719  446723  446725  446731  446735  446741  446749  447090 

18.图甲为“2000-2005年我国三大产业用电量柱状图”,图乙为“2003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三大产业用电量增长最多的是第        产业,其原因主要是        

(2)我国东、中、西部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是                   

(3)填表简述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缺的对策及其理由。

对策
理由
开源方面
 
 
节流方面
 
区际协调
 

答案  (1)二  工业快速发展(工业是用电大户)  (2)东部地区发电量、用电量都大;东部地区用电量大于发电量;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大于用电量

(3)见下表:

对策
理由
开源方面
开发新能源
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中、西部地区能源丰富;东部地区科技水平商
节流方面
降低能耗;调整产业结构
区际协调
实施产业转移;能源跨区域调配

第40讲  三类灾害区域的综合治理

第1课时  水土流失的治理

 

考点一  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

  强化专练

试题详情

17.(2008·广东地理)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现状,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省区。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资料一

资料二

资料三                    

(1)有人提出“中部塌陷”的说法。根据图二,可以体现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2)导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多选)                      (   )

A.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B.与东部地区比,城市群带动能力弱

C.劳动力丰富                   D.交通条件不如东、西部地区

E.“中部崛起”战略尚未实施

(3)下列关于各省工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多选)                       (   )

A.山西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            B.位于湖北的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

C.河南、安徽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       D.湖南、江西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4)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

(5)分析该区域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答案  (1)①中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下降;②在三?大地区中,中部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最小 (2)BE   (3)ABD

(4)优势:①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气候资源丰富)。

②耕作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有大面积的平原,如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等)。

不利因素:①降水季节变化大(变率大),多洪涝、干旱灾害;②初春、冬季多寒潮;③水土流失严重。

(5)意义:①该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0%以上;②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小麦和稻米主产地)。

试题详情

16.目前对地球形状的精确研究主要是基于                             (   )

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答案  A

试题详情

(2008·江苏地理)下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双选)                     (   )

A.①--城市人口比重               B.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C.③--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D.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答案  CD

15.图示曲线反映了(双选)                                   (   )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答案  BC

试题详情

13.(2008·江苏地理)《中国国家地理》根据富饶的程度、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等,评出我国10大“新天府”,苏北平原名列其中。下列叙述中,属于其入选条件的有                        (   )

①灌溉与泄洪工程建设改善了自然条件

②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提高了粮食产量

③海平面上升有利于开采利用地下水

④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高了土地生产力

⑤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答案  D

试题详情

(2008·全国文综Ⅰ)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下图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10-12题。

10.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答案  B

11.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   )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答案  C

12.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                          (   )

A.第二产业向东南      B.第二产业向东北    C.第一产业向东南    D.第三产业向东南

答案  D

试题详情

依据各省、市、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我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三个地带经济发展地带性差异的形成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据此回答7-9题。

7.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

C.重庆直辖市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D.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答案  D

8.我国西部地带今后经济发展应注重的问题是                           (   )

A.有步骤地重点治理和开发大江大河、能源、矿产等资源

B.大力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沿边贸易、扩大旅游创汇

C.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绿洲农业和林牧业

D.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林草,因地制宜的退耕还林还草

答案  D

9.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将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

B.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

C.将运输量大的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

D.将轻工业和农牧业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

答案  A

试题详情

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较,进行国土整治工作的难度要大些,主要取决于我国的国情的特点。据此完成4-6题。

4.我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势西高东低,农业主要表现西林东耕

B.水资源南多北少,耕地面积北多南少

C.人口和经济主要集中在东南半壁,各种矿产资源主要集中于西北内陆

D.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

答案  B

5.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风沙危害北方大于南方              B.水污染南方重于北方

C.土地次生盐碱化问题南方重于北方         D.水土流失干旱地区大于湿润地区

答案  A

6.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经济技术薄弱,国土整治难度大,主要表现在        (   )

①国土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利用率低

②人口过快增长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限制因素

③落后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在许多地区依然存在

④交通、能源等基础部门的发展,仍然制约着经济发展速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试题详情

(2009·大同测试)读下图,回答1-3题。

1.根据世界时区的划分,我国分属于                               (   )

A.东五区至西九区      B.东五区至东九区    C.东一区至东九区    D.东四区至东九区

2.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条件不同       B.水热条件不同     C.土壤条件不同     D.光照条件不同

3.图中Ⅰ、Ⅱ、Ⅲ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   )

A.土壤和植被        B.水文与植被      C.地貌与气候      D.地貌与水文

答案  1.B  2.B  3.C

试题详情

第二节 写作(满分25分)

某健康杂志社想要了解中国学生的午睡情况,为此你在同学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请根据下表中的内容(打√的选项为大多数人的选择),用英语写一篇短文,简要介绍调查结果,并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1. 对所给要点不要简单翻译,可以有适当发挥。

2. 词数120左右。短文的开头已为你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3. 参考词汇:午睡-take a nap after lunch

午睡情况调查表
1. 你有午睡习惯吗?
□√ A. 有               □ B. 没有
2. 你大约何时开始午睡?
□ A. 12:00           □√ B. 12:30           □ C. 13:00
3. 你通常午睡多久?
□ A. 约15分钟        □√ B. 约30分钟       □ C. 约60分钟
4. 你通常在什么地方午睡?
□ A. 教室             □√ B. 家中         □ C. 宿舍
5. 你认为午睡有好处吗?
□√ A. 有             □ B. 没有           □ C. 不确定
……

Recently I have conducted a survey on taking a nap after lunch among my classmates.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