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46502  446510  446516  446520  446526  446528  446532  446538  446540  446546  446552  446556  446558  446562  446568  446570  446576  446580  446582  446586  446588  446592  446594  446596  446597  446598  446600  446601  446602  446604  446606  446610  446612  446616  446618  446622  446628  446630  446636  446640  446642  446646  446652  446658  446660  446666  446670  446672  446678  446682  446688  446696  447090 

4.(08济南模拟)毛泽东说:“使阶级斗争服从抗日的民族斗争,这是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下列中共的政策措施中,体现了这一“根本原则”的有                           (    )

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②开辟敌后战场  ③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④有理、有利、有节地反击反共高潮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C

试题详情

3.(08广东省惠阳期末)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要出发点                 (   )

  A. 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迫于国内外压力 

C.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             D. 顺应人民的要求

答案  C

试题详情

2.(08保定模拟)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产生的积极作用有                   (   )

①有利于正面战场的作战  ②有利于共产党根据地的生存与发展  ③消除了国共积存多年的矛盾  ④有利于

中华民族力量凝聚,共同御辱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

答案  A

试题详情

1.(08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下列表述与这幅图寓意相符的是                                               (   )

“肉骨头引狗

A.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B.在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 

C.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            D.对国民政府实行政治诱降

答案  D

试题详情

13.(09江苏六校联考)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

材料一  “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君日记》(日)

材料二  《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与了很高的评价,渡边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搞杀人比赛的野田毅和向井敏明    枪杀中国军俘虏          活埋中国平民

材料四  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我7岁时,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请回答:

(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

(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你做何评价?

(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定?这说明了什么?

(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并说明理由。除此还可通过哪些途径获取证据?

(5)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

答案  (1)实物证据:材料三;文献资料:材料一、二;口传证据:材料四。

(2)第一层次:田中正明说这番话目的是在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为南京大屠杀翻案;第二层次: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尽管其真实性不如实物证据高,但是决不可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田中正明说这番话目的是在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为南京大屠杀翻案;第三层次: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尽管其真实性不如实物证据高,但是决不可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田中正明说这番话目的是在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为南京大屠杀翻案;这种不能正确对待历史的举动将伤害两国人民的感情。

(3)东史郎先生勇于面对侵略历史,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如实描述历史,有着强烈的正义感;而渡边升一是日本右翼分子,极力为日本的侵略行径辩护,歪曲历史的真相。这说明了不同政治态度的人有不同的历史观;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侵略野心不死等。

(4)答出材料一或者材料三并自圆其说给一分;答出以上材料都不足以作为有效证据,因为所提供材料与余父口述不大吻合,有待补充更多证据,给三分。实地考察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考古发掘、查阅当事人所做的记录等。(只要符合题意即可,但至少写出两种途径)

(5)尊重历史,以史为鉴;要世代友好相处等。

2007---2008年联考题

试题详情

12.(09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考试)观察下列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图1  1895年4月 日本马关      图2  1945年9月 中国南京

(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图2场景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造成图1、图2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由上述图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答案  (1)图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图2:抗日战争中国胜利,日本投降。

(2)抗日战争中国的胜利,是中国人民100多来年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3)主要原因:

图1: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不敢依靠人民群众;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势强盛,对华战争蓄谋已久。

图2:中国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抗战。

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互相支持。

(4)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维护世界和平局势;发展好自己,才能真正自强于世界

试题详情

11.(09山东省聊城一中高三)“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      (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  C

试题详情

10.(09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考试)“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幕鸦啼。”这是摘自李汝伦《紫玉箫二集》的一首诗。以下哪个选项是其题目             (   )

A.《甲午悲歌》        B.《珍珠港祭》   C.《台湾沦陷》   D.《日寇投降》

答案  D

试题详情

9.(09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高三月考)《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指出:“实行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于保障农民的人权、政权、财权之后,又须保障地主的人权、政权、财权,借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对这一政策的最恰当的评价是                       (   )

A.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               B.合理调节各抗日阶级的内部关系

C.保障地主基本利益               D.发展统一战线和解决农民问题相结合

答案  D

试题详情

7.(09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月考)2007年6月,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开平碉楼主要由近代旅美、旅加华侨兴建。据统计,1921年至1931年开平共建碉楼940座,占总数的51.2%,而1932至1942年,开平只建碉楼114座,占总数的6%。1932至1942年碉楼兴建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

①日本对华侵略的不断加深  ②欧美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  ③西方国家经济萧条  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衰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