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92534  192542  192548  192552  192558  192560  192564  192570  192572  192578  192584  192588  192590  192594  192600  192602  192608  192612  192614  192618  192620  192624  192626  192628  192629  192630  192632  192633  192634  192636  192638  192642  192644  192648  192650  192654  192660  192662  192668  192672  192674  192678  192684  192690  192692  192698  192702  192704  192710  192714  192720  192728  235360 

科目: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题型:简答题

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凝华放热,熔化吸热 【解析】试题分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水蒸气只有遇到0℃以下低温的环境才凝华,所以下霜之前,气温较低,故“霜前冷”;下雪后,雪要熔化,熔化时需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导致气温的降低,使人觉得寒冷,故“雪后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题型:计算题

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离最近的陆地距离为300km,则:

(1)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2)若海浪的推进速度是200m/s,则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还有多少时间逃生?

(1)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是200s; (2)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还有1300s的时间逃生. 【解析】试题分析:(1)已知次声波的速度和传播的距离,则由速度公式可求得次声波传到最近陆地所用的时间; (2)已知海浪的推进速度和传播的距离,由速度公式可求得海浪到达陆地所用的时间;由两次时间可求出时间的差值. 已知:次声波在海水中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题型:计算题

一容器装满某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540克,放入一块质量为135g的金属块后溢出50cm3液体,这时总质量为635克,求:

(1)金属块的密度.

(2)溢出液体的质量.

(3)该液体的密度.

(1)2.7g/cm3;(2)40g.(3)0.8g/cm3. 【解析】(1)金属块的体积: , ,金属块的密度: ; (2)溢出液体的质量: ; (3)液体的密度: . 答:(1)金属块的密度为2.7g/cm3; (2)溢出液体的质量为40g. (3)该液体的密度为0.8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题型:实验题

如图所示为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选择_____(选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并将其竖直放置,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确定_____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另一支_____的蜡烛B,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为止,通过比较发现像与物_____

(3)某小组同学实验时发现蜡烛A在平面镜中的像不清晰,为此小组同学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方案一:将实验搬至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通过实验发现_____(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可以使看到的像更清晰.方案二: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通过实验发现这样做_____(选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项操作?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

较薄 像的位置 未点燃 重合 大小相等 较暗 不能 B 【解析】(1)当玻璃板比较厚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远,实验时会出现明显的两个像,当玻璃板比较薄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使实验简单化; 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蜡烛A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前,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如图所示,若蜡烛、凸透镜在当前位置,应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烛焰的像是倒立的、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这一成像规律应用在_____(填“照相机”或“放大镜”)上.

(3)在(2)的基础上,若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将得到倒立的、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当蜡烛燃烧逐渐变短时,为了使像还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向_____(填“上”或“下”)适当调节光屏的位置.

同一高度 左 缩小 照相机 放大 上 【解析】(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必须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由图可知,u>2f,则像距应在f和2f之间;而此时的像距为30cm>2f,所以应减小像距,应向左移动光屏,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特点制成的是照相机; (3)在(2)的基础上,若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题型:实验题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9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2)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 ,(选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 偏

(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BC = m/s。

(1)v=s/t 刻度尺, 钟表 (2)较小 便于测量时间 (3)大 变速 (4)0.3 【解析】 试题分析:(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就是速度的计算公式:v=s/t。测量路程和时间需要的仪器是刻度尺和钟表。 (2)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下滑的速度变化较慢,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这样便于测量时间。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请指出图甲中实验操作的错误之处是_____;

(2)第2min记录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为_____℃;

(3)如图丙所示,某同学绘制出了水的沸腾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97℃.由图象可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

(4)实验中有的同学对温度计中红色液体是不是酒精产生了疑问,查液体沸点表得知酒精的沸点为78℃(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由此断定红色液体_____(选填“是”或“不是”)酒精.

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烧杯底部接触 96 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不是 【解析】(1)由图知道,实验操作的错误之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这样会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2)由图乙知道,温度计的一个大格表示10℃,它的分度值为1℃,故此时它的读数为96℃; (3)水沸腾时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4)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为78℃,因此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题型:实验题

小明同学在海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

(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③根据密度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ρ;

④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

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_____(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

(2)如图甲所示,小明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_____;

(3)小明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_____g,由图丙和丁可知鹅卵石的体积是_____cm3,计算鹅卵石的密度为_____g/cm3.

(4)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面的底部_____,若小明在图丙中读数正确,在图丁中读数时视线仰视,所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将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A 游码没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 27 10 2.7 相平 偏大 【解析】(1)经分析得,测量鹅卵石的密度的骤为: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测出这些水的体积V1; ④将鹅卵石浸没在置筒内的水中,测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 ③根据密度的公式,求出鹅卵石的密度ρ; (2)托盘天平使用时,首先要调节横梁平衡,在调节横梁平衡前,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某凸透镜焦距为15 cm,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5 cm处,则可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缩小的虚像

A 【解析】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5cm处,f<25cm<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透镜另一侧得到(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正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C 【解析】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即为焦点。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f=20cm,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则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可在透镜另一侧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为答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