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4552  214560  214566  214570  214576  214578  214582  214588  214590  214596  214602  214606  214608  214612  214618  214620  214626  214630  214632  214636  214638  214642  214644  214646  214647  214648  214650  214651  214652  214654  214656  214660  214662  214666  214668  214672  214678  214680  214686  214690  214692  214696  214702  214708  214710  214716  214720  214722  214728  214732  214738  214746  447348 

13.答案A

解析: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加大科技投入(如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

试题详情

12.答案B

解析:密集农业是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力或科技投入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农业生产的产出的。

试题详情

11.答案D

解析:农业生产是以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试题详情

10.答案D

解析:A选项中的中纬度沿海地区不能成为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地区,因这里人口过于稠密,地价过高;B选项中的温带沿海地区,同样有A选项中的不合理性,且大陆西海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也不适于谷物农业的发展;C选项中中纬度大陆西岸亦有C选项中的不合理性,故只有D项合理。

试题详情

9. 答案B

解析:题中四个发展中国家中,科威特为世界主要产油国,墨西哥、印度、巴西为主要工业国,其中印度、巴西以机械制造工业为主,墨西哥以石油工业为主。

试题详情

8. 答案C

解析:我国发展钢铁工业的铁矿总量是丰富的,但是贫矿多、富矿少,工业布局中既有传统的“煤铁复合体型”,也有临海型,其中上海宝钢就属临海型。20世纪90年代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试题详情

1-3.答案:  1.C  2.A  3.D

解析:该区域位于东径118度和东径119度和北纬27度一带,铁路网和河网均比较稠密,由经纬度和河网密度应联想到此地是我国的东南低山丘陵区,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南方低山丘陵区由于降水多,热量高,丘陵地区土壤中的有机质既易被分解,也易被雨水冲刷掉而变得十分贫瘠,这是本区多中低产田的主要原因;图中河流多且有一定的落差,应考考虑建小水电站来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同时由于本区多低山丘陵,平原面积小,不宜发展商品粮生产,大力发展畜牧业也不能充分发挥本区的资源优势,本区的纬度较高,不适合发展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而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可以提高本区·农产品的附加值,且有利于本区的环境保护。

4.答案A

解析:对图中的区域位置可由经纬度和地形轮廓判断出图示所在地域为我国的东北地区,B选项的水稻、C选项的棉花、D选项的油菜和茶叶均不符合要求。

5-7 答案 5.D  6.A  7.A

解析:①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就在为大豆;②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应为油菜;③在我国的西北、华北和长江流域均有分布,应为棉花;④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应为甘蔗。上述四种农作物的分布既要考虑其合适的自然条件,也要考虑到本区的产业化基础,但与工业化基础无多大关联,其目的是为了发挥地区优势和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试题详情

50.我国是农业大国,最近,党和政府把“三农”问题列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高新技术对农业的发展产生空前影响的形势下,我们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有科学的、前瞻性的认识。我国现有13亿人口。按照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到2030年总人口可能达到16亿。全国现有耕地1.3亿公顷。今后耕地可能会进一步减少。试说明如何协调我国人口与耕地的关系。

考点7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答案与解析]

试题详情

49.分析“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治理”案例的图文资料,回答: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立足于区内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等重化工业为核心的德国最大工业区。

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世界能源结构变化、世界钢铁产量过剩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涌现,鲁尔区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日益显露弊端,主导产业迅速衰落,失业率上升。为此,鲁尔区一方面对煤炭和钢铁工业实行了“关、并、转”等合理化改组,同时,鼓励兴建新兴工业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部门,并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和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建立了完备的治污设施,大规模植树造林等,使昔日浓烟蔽日、黑尘满地的厂区,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一些老工业建筑物和工业废墟上的遗物,被改造成为别具风格的各种文化艺术景点和服务设施,如有的仓库被用来开高餐厅,原先的高炉墙被用作攀岩爱好者的运动场所等。鲁尔区的整治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                       图3-7-17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

            、        和       等工业发展的优越条件。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由      取代      。鲁尔区主导产业中的       工业迅速衰退。

(3)鲁尔区的重化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       (多项选择)

A.废气污染      B.水体污染

C.固体废物污染     D.辐射污染

(4)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鲁尔区实施了多项整治措施,其中包括      (多项选择)

A.加强交通建设,新建了一批铁路

B.发展了汽车、采油、钢铁、化学等一批新兴工业

C.改造利用老工业建筑物等,推动了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D.区内建立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所,以适应产业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

(5)在治理环境污染中,鲁尔区主要采取了     

       和        等措施。

(6)我国东北的辽中南地区是发达的重工业基地,近几十年来,辽中南与东北其他一些老工业基地也出现了与鲁尔区同样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借鉴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经验,你认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哪些整治措施?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