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7332  427340  427346  427350  427356  427358  427362  427368  427370  427376  427382  427386  427388  427392  427398  427400  427406  427410  427412  427416  427418  427422  427424  427426  427427  427428  427430  427431  427432  427434  427436  427440  427442  427446  427448  427452  427458  427460  427466  427470  427472  427476  427482  427488  427490  427496  427500  427502  427508  427512  427518  427526  447348 

19. 答案简析:歌颂了那些像桂花一样的人,他们从不张扬,却默默地奉献自己,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试题详情

18. 答案简析:第一次“我的眼睛就湿润了”;第二次“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第一次是“我”被桂花的风格所感动;第二次是“我们”被老人的默默行善的精神所感动。

试题详情

17. 答案简析: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试题详情

16. 答案简析:插叙,为作者借物抒情作了铺垫。

试题详情

14. C 

15答案简析:“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仿写的句子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详情

12. 英国将结束对香港长达半世纪的殖民统治。 13. 香港被英国统治的历史将结束,一切将成为历史,就像港督府一样成为历史遗迹。

试题详情

11.答案简析:当然不是,作者用的是反语。因为景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布热金卡曾经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这里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它最相配的景象。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惊地看到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因此感到“可怕”。作者无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让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试题详情

10. 答案简析:做祷告,或者是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者是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但是在奥斯维辛,做祷告的地方是没有的,因为刽子手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祷告忏悔自己的罪行的;而无辜的人们成为刽子手刀俎上的肉,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

试题详情

9. 答案简析:不同之处就在于记者在文章中的参与程度不同。记者对于所报道的事件有三种参与的情况: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另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还有一种,记者作为事件的参与者,文章直接描写他的所闻所感。我们平时读报纸所看到的消息大都是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主要还是一种客观叙述为主的写法;而本文有所不同,把作者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的内容来写,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报道。

试题详情

8.答案简析: 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