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27433  427441  427447  427451  427457  427459  427463  427469  427471  427477  427483  427487  427489  427493  427499  427501  427507  427511  427513  427517  427519  427523  427525  427527  427528  427529  427531  427532  427533  427535  427537  427541  427543  427547  427549  427553  427559  427561  427567  427571  427573  427577  427583  427589  427591  427597  427601  427603  427609  427613  427619  427627  447348 

13.侧重叙述活动的情景。

试题详情

12.(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登高,在亭上集会);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试题详情

11.D。不应是铺垫。

试题详情

10.C。注意“以为”“流觞”“曲水”“毕”“咸”等词的意义。

试题详情

9.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试题详情

8.文章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是生死观问题。作者由开始时“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美丽的山水、尽情的欢娱,可以令人忘记烦忧,“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但是,不知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不知老之将至”,等到时过境迁后,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留恋。想到此处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而为“痛”的感觉。

试题详情

7.书法   书圣   王右军   兰亭集序

试题详情

6.⑴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 ⑵虽然人们的兴趣、爱好、生活方式又千差万别,性情的安静和急躁不同。⑶等到对于向往的东西已经厌倦,情绪随着事物和环境的变迁而改变。  ⑷何况寿命的长短,完全听从造化安排,终归要走到尽头。  ⑸总是面对着他们的那些文章而感叹悲伤,而我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会这样。

试题详情

5.⑴贤,形容词作名词,贤士。⑵少长,形容词作名词,年轻的人,年老的人。⑶觞,名词作动词,喝酒。⑷游、骋,使动用法,使……放纵、使……开阔。⑸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视、听,动词作名词,眼睛、耳朵。⑹数词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⑺齐,形容词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

试题详情

4.⑴其次:古义-这个地方;今义-居于次一等的。   ⑵品类:古义-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  ⑶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   ⑷怀抱:古义-思想抱负;今义-怀里抱着。   ⑸所以:古义-以此用来……;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